二零一零年的联律普及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零一一年联教交流年的大幕已经揭开, 在这楹联进校园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之际,笔者特别想强调一下,楹联进校园别忘了师范院校。 师范院校普及楹联教育刻不容缓!
师范院校普及楹联教育尤为重要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人不用的大众实用文化, 是大雅文化与大俗文化兼而融之的雅俗共赏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是最短小精悍的文学艺术。
然而, 由于多年来我们忽视了楹联的传承教育, 致使楹联这一国粹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 一般青少年, 包括不少中年教师,都不懂对联。中华民族的这一优秀文化瑰宝大有在我们这一代失传的危险。
中国楹联学会孟繁锦会长在『中国楹联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 『开展楹联教育,是传承楹联文化的战略性措施。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楹联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 因此,联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在楹联文化欣欣向荣突飞猛进的当今,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矛盾摆在我们面前: 一方面是弘扬楹联国粹文化迫在眉睫, 责无旁贷, 另一方面却是, 楹联文化人严重老龄化, 眼下战斗在楹联文化最前沿阵地冲锋陷阵的宿将兵勇, 大多是六、 七十岁的老人, 能够进驻校园担当讲课重任者更是寥若晨星。 一方面是楹联文化进校园方兴未艾如火如荼, 另一方面却是中小学教师中没有人受过系统、科学、正规的楹联文化教育, 真正懂得楹联文化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者更是寥寥无几。
楹联教师的严重匮乏, 已成为传承楹联文化的不容忽视的瓶颈问题。
全面系统科学地培养师资, 尽快地从源头上解决师资问题, 已成为摆在我们楹联文化人面前的当务之急。
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楹联文化科学知识, 正是时代赋予师范院校学生这些未来战斗在中小学普及楹联文化第一线的勇士们的光荣而繁重的历史使命。
比起有着中高考压力的初高中学生来说,师范院校的学生有着更宽裕的时间和更轻松的心理去选择自己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兼有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对联, 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师范院校普及楹联教育, 正是从源头上为在中小学全面普及楹联文化培育『科班出身』的师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这些年轻教师可遍布神州大地,成为幼儿园、中小学普及楹联教育的中坚力量。 何愁楹联师资缺乏? 何愁楹联教育难以普及?
如何在师范院校中普及楹联教育
如何在师范院校中普及楹联教育呢?笔者认为在师范院校普及楹联教育应当做到六个结合:
一、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都应当懂得一点楹联基本知识, 可以结合《阅读与写作课》把楹联知识作为必修内容渗透学习。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与本科中文系科是培养初高中语文教师的, 应当作为必修课全面系统地学习楹联学知识。 其他系科学生可以作为选修课学习。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讲座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覆盖面毕竟是有限的,应当尽可能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生动活泼的楹联知识讲座,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楹联知识,增强学习兴趣。
三、示范教学与培养师资相结合
鉴于目前真正能胜任楹联教学师资匮乏的现实, 应当在示范教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一些师资力量。 可以在现任教师中自学培养,也可以在毕业班学生中选苗子边学习边培养。这样在第二年、第三年,就可以有更多的教师在更多的班级开设楹联课。
四、讲授与自学讨论质疑相结合
师范院校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在重点难点讲授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自学心领神会,加上互相讨论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在示范教学的同时, 可组织有能力、有热情的师生开展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楹联教学科研活动,包括楹联教材编写与教学方法探讨等。
六、课堂知识学习与课外创作运用活动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尽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报刊与网上征联活动,经常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联赛活动。在创作实践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编写科学系统的《楹联学教程》是当务之急。 要在师范院校中普及楹联教育,当务之急是编写好一本系统科学的《楹联学教程》。 笔者认为这本教程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一、系统性与科学性。 具备全面系统科学的编排体例,可以系统地介绍楹联科学知识,达到一本书而通天下。
二、简洁性与实例性。 应尽量摒弃一些教科书呆板枯燥的概念堆砌,而只用简捷通俗的语言介绍文学知识,着重选取古今楹联的典范型句加以说明,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融会贯通。
三、流畅性与趣味性。 尽量摒弃干巴生涩的语言文字,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流畅,通过大量古今佳联故事贯穿,增强趣味性与可读性。
笔者在以上粗浅认识的基础上,试编写出了一本《师范院校楹联学教程》,希望能得到各位大家的指导,为普及楹联教育贡献微薄之力。
(044100山西临猗县政府南大楼302室)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