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条河流的时空之旅

时间:2023/11/9 作者: 赤水源 热度: 12348
文/罗勇

  

  果珠纳支寨 摄影/李东旭

  乌蒙山腹地,群山连绵,罗汉林梁子巍然独立。

  梁子之下,草木蓬勃,野花竞艳,千百条看不见的水流在泥土下汇聚,密谋一次走向不明的旅行。

  流水渐自成溪,它们携裹泥土的肤色,不断汇合、扩张,向前、向前、向前……试着挣开泥土的怀抱、突破黑暗的包围。不知过了多久,前方终于有几缕微光若隐若现,溪流们兴奋地往前一跃……

  一个高高的山岩边,两三股溪流刚怯生生地探出头,就被清晨的阳光眩晕了眼。来不及回望来路,它们身不由己地从岩顶倾泻而下,以一条河流的身躯开启一段未知的、全新的旅程。

  离开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长槽村民组水岩,离开孕育它的土地,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人们因形就势,赋予这条河流一个个更为具象的称谓。带着源头的色彩与声响,滔滔赤水河,开启了一段精彩纷呈的旅程。

调头:绕开一段神奇之旅

赤水河上游,岩溶地貌景观随处可见,多奇伟瑰怪、玄妙横生,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这些撼动人心的大美之景,在寂寞中守候着自己的绝代芳华。等待千年万年后,才被三次入滇考察的徐霞客详细记述。大概又过了200年,这些岩溶地貌才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喀斯特”。

  镇雄县五德天坑群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赤水河流经的地方,这样的自然景观并不少见。不在熙来攘往、饱受膜拜之列的五德天坑群,万亿年间,遁迹于偏远的乌蒙深处,藏匿于茫茫群山之间,赤水河无法与它相遇,大自然似乎早有安排。

  如果不是在地底下穿行,周遭漆黑无光,婴儿时期的赤水河也许会调个头,流向云南省镇雄县五德镇新寨、阳坪,与滔滔白水江相约,去寻找大地母亲孕育的另一个孩子,去寻找被世人惊为仙境的镇雄天坑群。果真如此,赤水河或许就不会错过在天坑的神奇之旅。

  五德天坑很大!全球现有天坑中,直径或深度超过五百米的巨型天坑,全世界只有三处,五德大锅圈名列其中。大锅圈坑口直径近600 米,平均深度达120 米,最深处达150 米,四周陡峭险峻,形如一口凹陷的铁锅,当地人称“大锅圈”。

  五德天坑并不孤单!在平均海拔1440 米的地方,在10 平方公里范围内,大锅圈、小锅圈、三锅圈等由10 个大小不一的天坑,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阵容。它们,以山川草木为明线,簇拥成群,以白水江为暗线,悄然勾连。天坑、峡谷、河流、溶洞集为一体,奇、特、险、峻、秀的独特魅力令人叫绝。

  五德天坑也不寂寞!绝壁之下,有人间的房屋、庄稼、牛羊,有炊烟自坑底袅绕,有石海螺“呜呜呜”回荡,有几户人家平淡生活的轨迹,有一拨又一拨游人探迷的足迹与声响。

  时光回拨到2015年6月7日,中国国土资源部的专家不吝赞誉之词,把五德天坑群推崇为云南天坑之最。

  半年后的2015年12月15日,中英联合探险专家一致认为,镇雄天坑群可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2016年8月18日,镇雄天坑溶洞群被评为“2016 云南特色旅游新地标”第一名。

  2019年、2020年,镇雄天坑群两度亮相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

  这些年来,随着镇雄县立体综合交通的大发展、大繁荣,镇雄(五德)天坑溶洞群逐渐进入外界视野。声名鹊起的天坑,独特的魅力开始在人间展现,逐渐成为众多“驴友”“网红”的打卡之地,各路商家纷至沓来,为它抛出了橄榄枝。

  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赤水河不再错过镇雄天坑的诸多“第一次”,它以日渐姣好的身姿,见证了镇雄天坑群的高级,期待着镇雄天坑群的华丽蜕变。

  有些尴尬不必回避。近年来,针对镇雄天坑群的招商引资进行了多轮,开发商往往声势浩大的来、悄无声息的走,始终引不来综合实力强的“金凤凰”栖上“梧桐树”,待字闺中的镇雄天坑溶洞群,还没寻觅到自己的“如意郎君”。

  作为云南乃至全国目前探明的最大天坑群,镇雄天坑溶洞群具有体量大、资源组合好、禀赋高等优势,具备开发成为国家公园和5A 级景区的资源条件和景观价值。赤水河相信,镇雄天坑溶洞群的魅力不会埋没。

  目前,镇雄天坑溶洞群景区建设项目已落实地方专项债券资金2.53 亿元,正在招有经济实力的商家开发建设运营。一路向东的赤水河作证,镇雄天坑溶洞群或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春天。

  不远的将来,镇雄天坑溶洞群一定会成长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教学实习的不二生态旅游胜地。那时的天坑群,或将成为赤水河畔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赤水河蓄积力量,继续向东奔流。

出发:开启一段生态之旅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纵身一跃的瞬间,赤水河或许并不清楚,这趟旅途的起点,后人为何呼为板桥。若干年后,赤水河已经明白,来源于古诗句的“板桥”因何改名“赤水源”。

  又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赤水河聚山川灵气、采万木精华、携春之气息,再一次自 水岩凌空而下,抛珠溅玉,恰似仙女手中的一把把碎银,撒向岩脚的山沟,撒向“赤水源头第一家”的余氏一家,流向更远的人间。

  多年来,在时光的韵脚里,在一拨拨追寻者的脚步声中,赤水河流淌成一条绿色而安静的河流,流淌成一条被更多的人不停追寻的河流。

  为认真呵护赤水河源头,赤水源镇、镇雄县严格落实上级的有关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天然林保护,开展退耕还林,全力打造出一个山清、水秀、景美的生态环境。一路向东的赤水河,身姿越发婀娜。

  在各级党委政府、贵州茅台集团等爱心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赤水河源头建起了小广场、硬化了源头道路、安装了透水梯步、种植了行道树、亮化了标志碑、支砌了主河道、修建了观景亭……一路向东的赤水河,容貌更加俊俏。

  这些年来,“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成了一个热词,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成了沿岸人民的一种自觉行动。

  如果有机会,赤水河应该会向保护它的人们道一声谢谢。

  2020年以来,云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长江上游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治理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

  2021年5月28日,《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由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不止云南,相邻的贵州、四川两省也没观望,两省也在立法呵护赤水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赤水河成为云贵高原、中华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云贵川三省早已达成诸多共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与邻省在共建共治、生态补偿、联合执法等方面的跨区域合作。依法落实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开展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已启动的旅游资源项目,只要违反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相关规定,只要在长江中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内,无不忍痛割爱、紧急叫停。

  ……

  这些年来,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赤水河从源头起步,经赤水源、雨河、芒部,过尖山、果珠、大湾,到以勒、花朗、坡头等镇雄县的诸多乡镇,穿山越岭,一路欢歌,广纳百川,不断汇合,或形成美丽如画、响声雷动的“万卷书”瀑布,或形成悬崖峭壁、奇峰林立的峡谷风光,或形成流水潺潺、稻谷飘香的高原水乡……每一次停留,都把自己流淌成一处难以复制的风景。

  对于上游的生灵,赤水河心怀感激,一直试图回报两岸。低调的赤水河奔流向前,一趟生态之旅,或许就是对沿岸的村庄、城镇、人群最大的褒奖与回馈。

  如果有时间,流域里的人们应该向赤水河道一声谢谢。

  作为一条“母亲河”“英雄河”“美酒河”,赤水河是伟大、包容的、慷慨的。

  镇雄县场坝镇麻塘村王家沟,赤水河将自己藏身于风景秀丽、河水清澈的溜沙河畔。流经绿树成荫的岸边时,它缓缓地从一棵“五生树”下流过,偶尔激起的几朵浪花,是赤水河想看看,一棵树是如何借助自己温柔的滋润,为四棵树提供了生长的养分和空间?

  赤水河或许应该再有一点私心,如果能呼吁下游的贵州毕节、四川泸州携手云南昭通,在它的孕育地建一座“赤水源头”博物馆,收集源头活水的来龙去脉,陈列源头两岸独特的山川形态,保存源头周边的瑰丽生态,珍藏酿造佳酿的琼浆玉液……或许,就能给云贵高原留下一座丰富的基因宝库。或许,就能给中华大地留下一个多彩的生态密码。

辗转:邂逅一段民俗之旅

来不及停留、思考,赤水河将自己曼妙的身姿,钻进群山环抱、气候宜人的纳支寨。

  纳支是彝语,亲密无间之意,历史上因寨民团结对外、打败匪患,含意便被延伸为“大拇指居住的地方”,是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的一个古彝族村落。在这里,千百年的短暂驻足,赤水河体验到淳厚的民风,感受到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

  进入新时代的春天里,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赤水河见证了纳支寨的旧貌换新颜。曾经偏远落后的彝寨,在党的阳光雨露的哺育下,早已华丽转身,成为扬名镇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7年,纳支寨彝族青年徐国勇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乡村观光旅游业,带领彝族同胞抱团发展”的想法。在乡、村两级的关心、支持下,纳支寨的乡村旅游之旅开始启动。

  如何让更多的人在重返乡村的旅程中,找到熟悉的故乡,找回特别的乡愁,或许,这才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初心和使命。

  为走出一条持续可发展的乡村旅游之路,纳支寨人不敢乱打乱撞,而是聘请专业团队,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科学、详细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涉足乡村旅游,纳支寨人多少还是有些底气的。这些年来,随着一条柏油公路修进山村,随着周边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纳支寨人认为,要让县城、周边乡镇的群众到纳支寨开展自驾游、租车游,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地利”的优势还在于,纳支寨周边有一星斗拱、夫妻石笋等县内知名旅游资源,只要与这些旅游资源形成联动、共享市场资源,何愁引不来客源?

  如何用特别的宣传口号吸引游客,纳支寨人的定位可能生涩,却勇敢地向外传递出自己的声音。

  “纳支古彝寨,寻梦乡村游”,“生态画廊,纳支彝乡”、“田园风光好,古彝遗风浓”、“品不尽彝族风韵,道不完农家风情”,走进纳支寨,每一次的短暂驻足,让赤水河见证了纳支寨人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决心。

  如何在游客的“回乡”之旅中留下一截难忘的记忆,一个别致而陌生的乡村,或许才能让他们眼前一亮、心头一热。

  走进纳支寨,你可以对新建的路网、假山、鱼塘、民居熟视无睹,进入寨门前品尝热情似火的拦路酒、土司纪念馆中了解彝族原生态历史文化、民俗园中学制作彝族工艺品、彝民家中品尝地道农家菜……总有一样能勾起你的好奇心。

  如今的纳支寨,乡村旅游已初步成型。早晨抵达生态停车场、门楼拍照,土司纪念馆参观、游览村寨,中午品尝农家特色午饭后参观生态养殖场所、竹海游览区,农家乐吃完晚饭后到活动广场观看节目。旅行结束后,或住民宿旅店,或带上白天采购的腊肉、腊鸡、竹酒、竹醋等土特产品回家。

  某一个清晨,流经纳支寨的赤水河,或许能看到徐国勇忙碌的身影,或许能听到他小声的嘀咕:只要有游客来,总得吃饭、住宿、购物,按每人消费100 元、每年两万游客的基数计算,将会带动200 万的消费,净利润达100 万元不成问题。

  梦想会遇到挫折,就像赤水河总要拐弯。赤水河有些遗憾,这段旅程暂时还没有为纳支寨送去多少真金白银。赤水河并不气馁,随着乡村振兴大幕的开启,随着纳支寨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纳支寨人很快将收到丰富的馈赠。

  赤水河无言,将目光转向威信县,流向一个叫“湾子苗寨”的地方,或许在那里,它能体验到一段特别的民俗之旅。

  有人说,赤水河畔的湾子苗寨,是威信县水田乡的一颗璀璨明珠,一个有500 多年历史积淀的纯苗族村落,一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依“马蹄形”地势而建的苗族民居错落有致,在山地间无声地铺陈。“人”字形石墙依旧坚固,“城堡式建筑”老祖屋默然挺立,诉说着它400 余年来饱经的风霜。作为村民们古老而神秘的图腾,那棵已有500 多年树龄的川南紫薇树,依旧生机勃发……

  走进湾子苗寨,品一品苗家热情似火的苞谷酒,尝一尝苗家情意绵绵的糍粑,跳一跳苗家节奏欢快的芦笙舞……在苗寨浓得化不开的风情里,游人除了陶醉其中,似乎别无选择!

  穿越时空的赤水河很幸运,邂逅被列为云南省苗族文化保护村的湾子苗寨,是一件幸福的事。哗哗向前的赤水河很欣慰,岸边的的湾子苗寨,早已成为周边群众的打卡之地,这里的民俗旅游不说风生水起,但至少已展翅欲飞。

  2020年,6 万人次游客走进湾子苗寨、感受苗家风情。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同饮着赤水河的水,或来自云南昆明、曲靖、昭通,或来自贵州毕节,或来自四川宜宾。三五成群的散客,多数直奔苗寨风光而来。那些身着“红军服”的团体游客,在威信县扎西干部学院接受思想的洗礼后,走进苗寨,只为感受苗家风情、体验长征精神。

  走进湾子苗寨,游客们不仅参观了苗寨风光、体验了苗族风情,还品尝了农家饭、体验了打糍粑的乐趣。作为寨子的一个体验式项目,游客只需支付200 元,除了在挥汗如雨中放松心身,还能带走劳动成果——10 斤苗家糍粑。如果还能让久居城市的孩子看到人间烟火,这样的体验更是超值。

  提供这个体验场所的,正是世居于此的陶永刚、陶永洪兄弟俩。他们,是湾子苗寨里前两位“吃螃蟹”的先行者。这些年来,每家经营的农家乐,年收入都在18 万元左右。提起陶氏兄弟的“生意经”,威信县水田镇水田社区党总支书记郑绍均如数家珍。

  看到陶氏兄弟吃上“旅游饭”,其他苗族同胞多少有些眼红。为治好这样的“红眼病”,郑绍均的脑海中早有一套诊治方案:如果能争取资金建好旅游商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如果能演绎好紫薇神树的传说故事,如果能引导“咪彩”们绣起苗家荷包……或许,寨中的30 户苗族群众就能分享到更多的旅游红利。

  多少次的辗转出发,赤水河恍然大悟:一方水土的特别之处,在于孕育出的民俗文化各有特色。邂逅这样的民俗之旅,才能让每一位旅行者津津乐道。

驻足:重温一次红色之旅

不知何年何月,或许是突然而至的阵痛,大地的某块腹肌被瞬间撕裂。这条“人”形的伤口,世人称之为峡谷。千百年后,一条叫“鳛水”的河流,惊慌失措地闯进峡谷。大涉水、安乐水、赤虺河,随着名字的变换,河流与峡谷早已相濡以沫。

  若干年后的春天里,在缕缕朝阳的照耀下,大峡谷从湿润的空气中慢慢苏醒。山峰高耸,桃红柳绿,屋舍炊烟散落其间。谷底幽深,来自云南、改名赤水的河流,与贵州的渭河在此交汇,成了当地人口中的“三岔河”。波涛汹涌的河,由此奔向四川,并入长江,汇入向更加遥远的大海。

  日复一日的涛声中,旧时光的影子被流水冲刷得支离破碎,日渐式微。年年岁岁的轮回中,大峡谷的年轮被雕刻在陡崖峭壁,日渐深邃。新朝旧代的更替中,尘世间的变迁被记录于简牍锦帛,越发清晰。

  斗转星移、时光不老,花开花落、人间沧桑。在大峡谷渐渐老去的记忆中,有一截特别的片段,常常被人提起,或载于文献,或重现荧幕,或刻成唱片。那一年,一支胸怀天下的队伍,突破重重困难,击退追兵阻敌,在这里涉水而过、沿岸而歇、据险而战、英勇前行。那一刻,高山目送、峡谷蔽形、河流隐声。他们沿途留下的点点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成燃遍赤水河流域、大江南北,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红色史诗。

  作为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革命先辈们未曾料到,他们当年的赤水河之行,为这条河流注入了显著的红色基因。若干年后,赤水奔流向东,人们循河而来,重温一次红色之旅,只为荡涤日渐浮躁的灵魂、升华有些颓废的精神。

  赤水河的红色之旅,在进入大峡谷之前,也许会驻足在一个叫“扎西红色小镇”的地方,久久不愿东流。

  这是一个有着160 余年历史的小镇,穿斗式木结构的街区建筑,川南民居风格十分突出。站在这些民居前凝望、沉思,我们或许能想象到这样的场景:一群“上云南、下四川”的威信行脚商人,斜靠在木壁上,一边砸吧着旱烟,一边挤干裤腿的河水,一边谈论着盐行糖市……

  这是一个红色风情浓郁的小镇,1935年2月,中央红军集结扎西,并在扎西镇等地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有名的扎西会议。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这两栋清代建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从贴上扎西会议会址这个标签,后人竞相而来,成为扎西红色小镇最为亮眼的地标。

  这是一个新姿焕发的旅游小镇,历经两年的保护改造,小镇已成为威信最红的网络“打卡地”、旅游休闲的“目的地”、红色记忆乡愁的“承载地”。

  漫步扎西红色小镇,红军区让你参与各种“红军”主题业态体验,美食街区让你的味蕾不停与美食碰撞,军民一家亲街区让你体验威信县各民族风情……

  漫步扎西红色小镇,核心范围内已建成10家酒店、一家四星级酒店、一家品牌客栈,以及220 户民宿、餐饮等经营户,同时接待6000人不成问题。

  漫步扎西红色小镇,智慧化小镇会客厅、智慧书吧、景区从业人员、文艺演出团队……逐步健全的旅游服务体系,能让人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旅行。

  漫步扎西红色小镇,不管是红色文化广场、扎西烈士陵园,还是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会议会址,红色元素越加浓厚,“红军街”两边陈设的有关红军的老照片和实物,让游客在不经意间就接受到一次特别的红色教育。

  2019年6月,威信县扎西老街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并将创建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被搜狐网、学习强国、中国发展网等媒体和平台相继宣传报道。

  2020年,扎西红色小镇共接待游客71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11 亿元。2021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火热进行,小镇的旅游收入将更为可观!

  在威信县城的某栋民居里,提起威信县的红色旅游,宋崇疆讲得眉飞色舞。

  1981年出生的宋崇疆,是威信县红耀扎西红色文化推广中心总经理,也是威信县个私协会党支部书记。作为威信县商界的知名人士,除了推广红色旅游,他的名下产业,还有家装公司、电器行、家具店、卖场等。

  宋崇疆的住所也是威信县个私协会的办公场所,在那里,满墙的奖牌、制度,显示出这位80 后的不凡之处。众多奖牌中,一块“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的奖牌,或许隐藏着这个商人世家的致富密码。

  时光回拨到2016年12月的某一天,其父宋时海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时隔不久,作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的代表之一,宋时海有幸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 周年座谈会,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宋崇疆涉足红色旅游,是想为推广威信县的红色旅游资源尽一份责任和义务,不以赚钱为目的。结合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这句话的真实性似乎不容置疑。

  已成立两年多的红耀扎西红色文化推广中心,前期投入20 万元左右,刨去员工工资、日常运转,盈利空间的确不大。2021年,随着威信县红色旅游市场的升温,宋崇疆想不赚钱都难。

  按宋崇疆的观点,主要从事党性培训教育、扎西红色文化体验的“红耀扎西”,并不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旅行社。

  “红耀扎西”的目标客户,似乎与普通旅行社有所不同。不管是参加包含一场红色教育、一次党性锤炼、一天军营生活、一颗感恩红心、一路激昂行程、一次难忘经历的“全国1+1 长征体验营”,还是参加包含红色文化教育、国学文化教育、公益及二元城市体验教学、总结分享教学、劳动历练教学的“红星少年1+1 城市空间体验营”,还是参加主要路线为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天险两合岩、扎西会议会址的“1+1 重走长征路”,旅行的目的,并非简单的吃喝玩乐购,更多的则是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如果给你一天时间,你会去哪里旅游?

  一天的时间虽短,但可选项不少。如果你选择“红耀扎西”,他们一定会推荐您参加“红耀扎西:我的一天红军生活”体验之旅。

  你的一天红军生活,可以这样度过:

  上午8 点,参军、授旗、升国旗,随着一系列庄严仪式的举行,一天的红军生活正式开启;10 点,抵达威信县水田镇关口坳,在当年红军长征进入威信县境内的起始地,你让思绪尽情飞舞,与一群可爱可敬的人在红色时空里相逢;10点半,在威信县水田镇花房子会议会址,你激动地站在青瓦灰墙前,似乎见证了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的到来;11 点半,在红色拓展训练基地,每完成一项定向训练课目,你似乎看到红军战士们欣赏的目光;中午1 点半,在拓展训练基地,你继续开展军体列队训练。整齐划一的队形,让你恍若置身于那个英雄的队列里;下午5 点,随着篝火的升起,扒一口红军饭下肚,当娇贵的肠胃忍受不了饭菜的粗糙,你似乎明白了红军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晚上7 点半,聆听完《我的长征》文化主题讲座,躺在简陋的行军床上,你或许会想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你或许明白今后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去对待学习和工作。

  别急,如果你选择了“红耀扎西”,还有机会参加第二天的附加体验,继续走完威信境内比较知名的那段长征路。

  8 点半出发,经过5 个半小时拉练式行军,中午2 点,你将抵达庄子上会议会址。吃饭、稍事休整后,继续行军至晚上7 点,站在威信县城扎西会议会址的院坝里,你的红色体验之旅正式结束。

  每趟红色之旅,都是一趟收获之旅。游客如是,“红耀扎西”亦然。2020年,“红耀扎西”接了20 多个团,多来自云南、山东、四川等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团体。按每人每天收费200 元、每团3 天的活动时间来计算,“红耀扎西”年营业收入达20 万元左右。

  “听故事党课,专题学党史,红色文化砥砺初心使命;看革命遗址,重走长征路,红色印记激发奋进力量。”2021年,来威信县扎西干部学院接受党性锤炼,是周边省市、县区机关单位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学院已累计承接省内外各类培训班次710 余期,培训党员干部5 万余人次。今年承接的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任务已经排到了9月底,将培训各级党员干部5000 余人。”扎西干部学院副院长骆德毅口中的这些数据,将为宋崇疆的“红耀扎西”带来多少人流、增加多少收入?

  2021年,威信县的红色旅游迎来井喷式发展,前来威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团体络绎不绝,扎西干部学院的教学日程已安排到年底,报名电话仍然响个不停。

  赤水河一路奔腾,它带着自己的红色基因,奔向下一段旅程。

汇合:探秘一次峡谷之旅

流水柔美、山峰雄奇,峡谷幽深、怪石林立,仙境般的果哈峡,又名“小三峡”,位于云南省威信县、镇雄县的交界处。峡因河得名,“果哈河”乃彝语“红色的河”,赤水河之名由来已久,或许,“果哈”就是很好的注解。

  全长5000 余米的果哈峡,未进入鸡鸣三省大峡谷之前,赤水河的奔腾之势在这里有所减弱,它与一张张皮划艇合谋,缓缓流经果哈桥,路过花鱼洞、鲢鱼洞、坛子口、莲台、硝洞,把仙人脚、灵芝、象鼻、一线天、青龙戏水等峡谷风光抛在身后……

  离开果哈峡,赤水河与贵州渭河浩浩荡荡,穿山越岭奔涌而来,准备在一个叫三岔河的地方交融汇合,向更远的地方奔腾而去。

  两河相交处,云、贵、川三省隔河相望,“金鸡齐鸣,三省皆知”,俗称“一鸡鸣三省”。在这里,奇峰耸翠、谷深林幽,高山峡谷在此和睦相处;在这里,乌龙山、青龙山、鸡冠岭三峰峭拔、巨擘挺立,几十里之内可见其观。在这里,一条巨龙连通云南四川,建成通车的鸡鸣三省大桥,早已成为这处壮丽风景的一个重要构成。

  遥想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历经千难万险仍壮志在胸。时至今日,“鸡鸣三省会议”、“鸡鸣三省交权”赋予的厚重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了“鸡鸣三省”的内涵和价值,成了人们追寻与感怀的绝佳场所。

  2021年4月21日,流经云南省威信县水田镇石头寨的赤水河,又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热情。

  聊起鸡鸣三省大峡谷项目,威信县一方旅游文化公司项目部经理王鹏自然成竹在胸。

  一方旅游属于广东东莞炎升集团,公司规划建设的“鸡鸣三省峡谷景区”,核心区在威信县水田镇石头寨,景区规划面积700 亩,包括石头寨核心区、花房子会议旧址两大部分,总投资20 亿元,其中,石头寨一期2.3 亿元、二期5.4 亿元、三期3.2 亿元,计划10年内建成。花房子会议旧址属于威信县长征文化公园的一部分,由政府出资10 亿元打造。

  2020年3月,位于石头寨的第一期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包含人字形悬崖栈道、水平扶梯、垂直电梯、游客服务中心等,计划于2021年10月1日前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到2022年,将接纳游客2 万余人次,实现营收20 万元以上。

  作为景区的一期项目,悬崖栈道原计划修到镇雄县坡头镇,形成一条完整的环线。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栈道最终只能在威信县境内实施5.5 公里。

  至于第二、三期项目的开工时间,这家公司需根据一期的营收情况进行评估,才能提出时间表、路线图。如果按照之前的规划,二、三期将建成千亩空中花园、五星级崖壁酒店、崖边泳池、蝴蝶谷、森林度假中心,将极大提升鸡鸣三省大峡谷景区的品质。

  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奔腾的赤水河将气势发挥到极致,它似乎有个心愿:身边的鸡鸣三省大峡谷,能否有一个更为华丽的转身?

  当下,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叙永县、云南省镇雄县和威信县,都在围绕鸡鸣三省大峡谷这个旅游地标做文章、抓开发。虽然三省四县的进度不同、规模各异,景区的品质和规模都不够大气。持这种观点的人中,甚至包括李朝洪、郎学春等威信、镇雄文旅系统的专家。

  “鸡鸣三省”是一个较大的地理概念,并非“鸡鸣三县”,更不是“鸡鸣三乡”,其规划建设应该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要真正打响“鸡鸣三省大峡谷”这个旅游品牌,最少需要三省联合起来打造,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开发也未尝不可。这样的话,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又有利于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对提升景区的档次、规模大有裨益。

  早在2013年10月,国家旅游局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调研组就来到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就云贵川鸡鸣三省景区开发相关事宜作过专题调研,并初步达成不少共识。

  整合三省资源,将景区开发名称命名为“赤水河鸡鸣三省大峡谷文化生态旅游区”,集中突出和体现其独有的鸡鸣三省区域特色、大峡谷自然风光特色和红色文化特色。

  景区开发定位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文化产业示范区、核心5A 级旅游景区和乌蒙山片区跨区域合作的示范样板。

  从省、市层面上建立好协调合作机制,探索由三省共同授权成立景区开发管委会,并下设开发公司,分期启动,分步实施……

  一转眼,8年的时间就要过去了。受多种原因的掣肘,当初的共识迟迟没有落地。一个高标准、高规模的“鸡鸣三省大峡谷”,还在等待它华丽转身的那一天。

  这一天,或许不会太远。

思考:探索红绿相融之旅

“赤水之源,大雄古邦”。

  “红色扎西,赤水明珠”。

  赤水河不会忘记,2019年12月16日,这个特别值得铭记的重要日子。就在这一天,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赤水河畔的镇雄、威信两县进入高铁时代。

  这是一条穿云跨壑挺进乌蒙高原的高铁。随着它的开通,隐藏在乌蒙大地的诸多美景,将向更多的游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随着它的开通,畅通了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联系,加快了赤水河上游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

  作为土地时期的革命老区,地处赤水河上游的镇雄、彝良、威信,战斗遗址、会议会址、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他们中的代表,有镇雄县场坝镇巴溜村贺龙指挥部旧址,有彝良县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有威信县扎西会议会址……

  赤水河被誉为“英雄河”,还因为沿岸还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战斗遗址、烈士墓、会址。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分散、边远、体量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它们,如何才能引来更多的游客?

  如果非要进行比较,赤水河上游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有些先天不足。

  与威信县相比,镇雄县贺龙指挥部旧址、乌蒙回旋战系列战斗遗址,不及威信县扎西会议会址声名远播。从全国来看,日渐火爆的威信县扎西会议会址,也不及韶山、井冈山、延安、遵义等地人潮涌动。

  红色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品牌性红色地标较少,这些现状并非无法改变。“红绿相融”,或许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开发模式,为开发镇雄、威信境内的红色旅游资源提供一个现成的思路。

  或许,可以尝试坚持“红+绿+彩”的空间叠加战略,依托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积极与周边的“绿”(生态资源)、“彩”(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结合,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的融合。

  或许,可以尝试坚持“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战略,将红色旅游与生态、自然、民俗、城镇、景观等有机融合,创新业态,活化体验,强化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及周边产业的联动,创造旅游产业价值,提升红色文化内涵。

  或许,可以尝试坚持“红色+智慧”的体验创新战略,依托现代科技手段、互联网数字化手段,创新“红色+智慧”红色文化传承模式,活化红色文化,深化红色体验,强化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实现红色文化的永续传承。

  或许,可以尝试结合周边的生态旅游资源,根据现代人热衷的徒步、骑行等康养需求,修建一些自行车道或步行道,将距离适宜的红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做到红色教育和旅游休闲有机结合。

  果真如此,赤水河乐见这段别具一格的旅程。

  当你参观会议旧址时遇到山雄水秀,当你欣赏旖旎风光候偶遇战斗遗址,当你体验民族风情时发现美丽乡村,当你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收获良多……或许,这就是“红绿相融”的旅游开发模式,带给普通游客的惊喜吧。

  也有这样的可能。当你来到(威信县)鸡鸣三省大峡谷景区,红绿相融的壮美景色让你大呼过瘾。漫步悬崖栈道,见绿树成荫、闻花香扑鼻。走进空中花园,在九曲红军路移步赏花。畅游蝴蝶谷,有红军岩画映入眼帘。在森林度假中心疗养,百里红飘带催人奋进……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镇雄人可邀三五亲友,或从场坝镇巴溜村贺龙指挥部旧址出发,或从牛场镇广德关战斗遗址启程,或以坡头镇槲烟林战斗遗址为起点,在徒步或骑行的过程中,一边亲近绿色健康的大自然,一边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红色旅游日渐火爆的当下,威信人可约同事同学重走长征路,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天险两合岩、扎西会议会址,走走停停中,或欣赏自然风貌,或重温红色岁月。

  梦想终要照进现实。

  如今的威信县,已蓄势待发,全力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在加大革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把打造红军村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立体开发,“红绿相融”已见效果。

  一衣带水的镇雄没有驻足观望,正大力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镇雄段)的前期工作。翻阅相关规划,“红绿相融”也是主基调,短期目标,就是要把赤水河流域镇雄段建设成长江经济带上游的生态屏障带、绿色产业带、黄金旅游带和美丽家园带。

  红绿相融,注定成为赤水河上游的旅游底色。

未来:汇就一条最美河流

在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镇雄、威信两县的“护河”之路,方兴未艾。

  扛牢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责任,把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奏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乐章,为旅游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满盈盈的希望。

  今后一段时期,镇雄县将依托区位交通、良好生态和清凉气候等优势,围绕“文、旅、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要素,建成五德天坑溶洞群、中屯小山峡、鸡鸣三省大峡谷等标志性景区景点,建成一批以知名消费品牌为引领的升级版便民商圈、美食城、游乐园、特色街区,建设一批以避暑、康养、休闲为重点的康养综合体,着力打造区域“避暑休闲”与“康体养生”旅游品牌……

  今后一段时期,威信县将充分利用威信红色文化、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民族风情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聚焦“红、文、游、医、养、体、学、智”产业链,全力打造滇川黔渝区域健康生活目的地……

  未来已来,在保护与开发的角力中,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的旅游开发,似乎已探寻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未来已来,在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的过程中,赤水河云南段可能会承受更多的阵痛,也孕育了更多的希望。待青山常绿,赤水河之美更有底蕴,一定会迎来四面八方的客人。见河水长青,赤水河之美更有魅力,一定会释放出更多的旅游红利。

  届时,当赤水河再次穿越时空,又将开启一段怎样精彩的旅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