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的柳笛声是柔和的,从纯净的溪畔飘来……从郁郁葱葱的森林里飘来。” 《柳笛》)。
都说文如其名,读雷远方的散文诗集 《柳笛》,虽然时值寒冬季节,依然感觉有春风扑面、笛声婉转、莺飞草长如暖和的三月,如临初春早晨的花园、触摸到草叶间晶莹滚动的露水。其实,从集子本身的内容来说,无论是第一辑的“童情溢香”,第二辑的“童话自然”,还是最后一辑的“童心感悟”。除了“童情”“童话”“童心”这些字面上的春意,并不是完全和春天染上直接的关系,有的书写内容甚至沉重,如:“墓碑是一扇小小的门,关着 / 爷爷在门里头我们在门外头”(《爷爷的墓碑》);又如“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在布满礁石、陷阱的征途上,你轰轰烈烈地高唱,坦坦荡荡地书写河的风流” (《小河》) 等。
我在想,是什么带给了我如临春风般的感受。一方面是作家对散文诗这一文体的把控得当,以一个儿童的视角,童稚的语言,表现的内容单纯干净却又不失深意,将散文诗文体独特的精短、内蕴、哲思与遣词的精致美好得以呈现。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作家的所书所写饱含了对生活的一往情深,对美好事物的讴歌礼赞,对自然四季更迭的抒怀,对平凡生活中真善美的由衷之情怀,对故土山水、乡邻亲人们发自内心的爱。其中的理解与认知、痛惜与遗憾、感激与铭记,及欣喜之悦、之苦难与记忆等等。
是的,毫无疑问,我所感受到的扑面春风正来源于此,如此追其根源,我释然了,思绪的杂碎于此有了停泊之地,自足充溢。有了如诗中写到的“蒲公英家有许许多多的小伞,柔软而洁白,美丽而透明”(《蒲公英的伞》),那样的内心稳妥与平静。
二
在第一辑《童情溢香》 中,作家以一个儿童的角度表现得尤其突出,在这个世界上,“童心”是难能可贵的,唯有童心,更能探索美和发现美。
不管是抒写:“阳光下,告诉他们天空是什么颜色,白云是什么形状,蝴蝶有什么花纹……”(《盲人之家》) 中的童心的喜悦,其实这样的喜悦同时带给阅读者沉重和痛感;还是如“黎明,森林醒了,护林员叔叔沿着沾满露珠的小径,从薄雾中走来……”(《护林员》) 中对平凡人的礼赞;或者是“隔着柳条编织的门帘,那个远方的哥哥掂量你谜般的回眸,揣摩你那简单而又复杂的暗语……” (《姐姐》) 中的为人物寻找的情感依附与心理描摹;以及“牵着秋风的衣角,我将自己掩埋在枫林深处,看枝头上的火霍霍燃烧激情” (《枫叶》) 中对美丽自然的抒怀。
从成人世界“蜕变”回到童年,呈现童话世界的单纯美好与情感寄托,这样的写作要求作家具备将自我“隐”去的能力。当然,这里的“隐”不是隐藏,不是退后或者消失,是一种“忘我”与 “超脱”,而所谓的“忘我”也不是“忘记”,纵然拥有过沧海桑田的过去,未知的明天,苦难也罢,艰辛也好,需要一种去灵魂深处探究的勇气,将自我的“狭隘”“偏见”付与流水、束之高阁,以童语、童稚和丰富的想象力构筑起蓝天白云般的美好童真世界。
三
第二辑 《童话自然》,从其名其意显然。“作家是时代的灵魂”,而对于诗,就文学样式,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最为精炼最为精粹的表达,是文学桂冠上的璀璨明珠。有人说:“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国王,但不可以没有诗人”;又有说法:“诗人当如赤子”。这里的“赤子”我认为可以是童心童意童趣,是一个“天真烂漫”人之初始的本质本真。
有学者将“童心”与“童真”当作课题写下洋洋洒洒长篇大论,从其罗列举证云云可见。在这一辑中,作家依然采取了儿童的视角,以一颗童心去体察自然、感知万物、承载喜悦与悲欢,同时呈现自然之美。
“那些或长或短的抒情诗句,那些忽高忽低的蛙鼓,在柳丝的歌声里疯长,在或消瘦或丰腴的土地上一起一伏” (《垂柳》),这里的垂柳是动感十足的,及人、及物、及流水与心情、甚至可以是传说中的悠远与拔节的农事。
“它们在议论谁家的家长里短吗?在讨论谁的羽翼漂亮吗?在商量今天去何处觅食吗?”(《鸟语》),读鸟语,读一片树林的叽叽喳喳,每一个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都有同感,这里的鸟语是一种记忆之途的重返,或者是一种呼唤,带着你回到童年的单纯和天真。
“春雨中,我的父辈们在翻土,在播种,汗珠与种子泛着金光纷纷滚入犁沟,似跳动的音符,在手与土地之间,在眼睛与锄头之间跳动、吟唱,最后,被起起落落的锄头们掩埋……”(《春雨》),这首写春雨的散文诗,不光是对一场农事的描述,其间有浪漫主义的理想图景,有对一个远古的农耕民族仪式般的庄严呈现。这里的春雨具备了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一场场春雨无声的滋润,才有了大地上世世代代生存繁衍中的万物。
童心,自然之心,赤子之心。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以为,每一首诗,应该是介于“言”与“不言”之间,这一辑中不仅“言”了自然之境、之景,及乡村物事、抒赤子之情种种,更蕴含了更多“不言”之外的诗意与深意。
四
儿童的世界可谓丰富多彩:灵性、情感、童真、童趣、童话;一方面无虑无忧,轻松自由,天真、诗意;另一方面充满好奇,有一本 《十万个为什么》 的书就是专为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而写。
“一个没有炸响的爆竹,被抛弃了,孤伶伶躺在节日冷冰冰的地板上……” (《爆竹》),这里依然是童心童事,试想,成年人的世界,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内心里哪有空闲替一只没有炸响的爆竹担忧。
“星星定是天上放牧的一群萤火虫,静静地躺在云端上歇息,以微弱的光亮,为地上夜行游子和山中出没动物的归家照明……” (《星星》),这首诗里有星星点点闪烁的童心,有对岁月隐约的忧思,有对成人世界的失望。
“河流只有站起来,以一种全新的姿势展示自己壮丽的风景,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瀑布》),这里展示的是一种做人的姿态,富含了哲理。以上种种。
都说散文诗是“诗”与“文”的交融和渗透,我以为这里的“诗”为意境,为“文”之美,为灵魂,为“文”之精神;而“文”,为思想,或者灵魂的涓涓细流,为山风四季、溪水流淌。又说:“如果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散文诗则是贝壳”,而贝壳理当是兼容了大海的呼吸与包容开阔,蕴含了海滩的柔和、细腻的肌理与温柔软语,还有,更重要的,是铭刻进血脉中的记忆,沉静如星月般的安然。
然后是,有如月光的潮水漫过草滩,润养万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