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愿意嫁到贵州吗?”
“不愿意。”
二零一四年六月间的某个黄昏,在山西某所高校南校区的大道旁,男孩问,女孩答。
男孩家在贵州黔南,女孩家在山西吕梁。
那是女孩的毕业季,男孩是她同校同院同系低一届的学弟。
回答问题的时候,女孩不太敢看男孩的眼睛,可她的语气骄纵任性到不留余地。男孩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着女孩又走了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
后来,女孩毕业了。男孩有意识地不再接女孩电话。
三年了,女孩太习惯于有他的存在,太习惯于对他“放肆”。女孩“走”得真是一点都不干脆。
他知道,他不能再回应女孩。只要有联系,女孩的哭,女孩的闹,女孩在现实与情感间的费力挣扎他都通通“搞不定”。
终于,男孩的“手段”见效了,女孩不再联系男孩。女孩就那么被动蒸发在了他的世界里,没有了任何“动静”。
只是某些夜里,女孩还是会哭,自己哭。
而男孩也从未真正放下过远方的女孩。
冬天的山西飘起大雪。女孩穿起黑色棉服,走在家乡夜晚长长的路灯下。她想起男孩的灰色围巾,黑色耳罩。想起风雪中,男孩陪女孩走过的一程又一程。女孩哭了。
夏天的贵州仍是雨季。男孩一身“学生气”打扮,坐着公交车去经济开发区上班。他想起女孩的栗棕色长直发,想起女孩清脆而绵软的声音,想起大雨中蹬着高跟鞋奋力奔跑的“神经病”。男孩笑了。
时间悄无声息地流走着,男孩女孩各自的生活还在继续。
女孩在当地一所私立中学做高中语文教师,女孩是中文系毕业。她每天面对的是一帮“不知天高地厚”,标榜“青春万岁”的“半熟”少年少女,生活过得简单而充实。
女孩热爱文学,热爱自己的学生。她用自己的学识与思想给予学生温情与信仰。
女孩沉心静气地读书备课,虔诚专注地同古今中外的“各位名人”交流。“向死而死”的屈原,“向死而生”的司马迁,“豪放飘逸”的李白,“深情隐忧”的杜甫,“新天下耳目”的苏东坡,“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温厚仁爱”的巴金,“斗志昂扬”的马丁路德金,“悲悯纯良”的泰戈尔。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女孩比自己当学生时更加懂得了文学的意义,文化的意义,甚而政治的意义。“知人论世”,她深切体会到社会大环境,政治大背景对每个人精神信仰和人格塑造的深远影响。也是那个时候,女孩的思想发生了更为开阔的变化。她不再只是一个信仰文艺的少女,她开始越来越多地去关注政治,关注社会,而这一切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对于爱情对于婚姻对于未来的抉择。
“你说,我们有结果吗?”男孩的消息隔了好久又出现在了女孩的手机上。女孩笑了。正像女孩深爱着男孩一样,男孩也同样为她守候着,初心不变。
后来,女孩和男孩决定真正走在一起。
二零一七年七月,女孩毅然辞掉了工作,辞职理由上自信而洒脱地写着四个字:因为爱情。
这份勇气,是女孩对信仰的践行。
女孩的学生为她做了最后的送别,她也再一次听到了由学生唱给她的《小情歌》。手捧满天星,女孩看到满天星中装满了用粉色彩纸叠成的“桃心”“帆船”“千纸鹤”“五角星”。
“老师,回去再拆。”语文科代表俏皮地跟她说,女孩当然瞬间会意。
也是看到那些来自于学生的祝福语时,女孩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原来也是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
女孩辞职后并没有立马跟随男孩儿去到贵州,而是花了半年的时间陪在父母身边。
她庆幸自己长在了一个“民主有爱”的家庭中。从来,她和父母有平等的“话语权”,并能够“横冲直撞”着长大,这让她有足够的底气形成独立而完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享受做爸妈怀中的“雏鸟”,更希望做自己世界里的“鸿雁”。
女孩也渐渐感到,自己的父母其实远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包容大气还要爱自己。他们的话题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国家的发展”“交通的发达”“通讯的便利”“山西与贵州地域人文的交融”。
也是当时当境,女孩由衷地想要“祖国好”。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面临困境,面临生存生命和生活的抉择时才会意识到党的伟大,祖国的伟大”。女孩觉得,这句话一点不假。
二零一七年十月十八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第一天。女孩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地听完了由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这是真正有思想之后的她第一次“零距离”地感受党中央的“神圣”“威严”与“大道”,也是第一次意识到“青年梦”同“中国梦”的休戚与共。
她自豪,她的身后是愈发强大的党,愈加强盛的国。
后来,怀着使命感,她陆陆续续地看完了包括《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辉煌中国》《强军》及《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在内的七部十九大系列政论片。
她感觉被洗礼之后的自己更加坚定也更加懂得了如何在中国道路之下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她感怀党,感怀祖国。以赤诚,以深情,以信仰,以当时当下,以壮阔未来。
她自己也已然踏入了自己的新时代,开启了自己的新征程,翻开了自己的新篇章。即相信爱情,嫁给爱情。
二零一八年大年初四,男孩“带着”一支由父母,外婆,小姨组成的“定亲”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女孩的家。
“千里姻缘一线牵”,男孩和女孩听着双方家长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商量着二人的婚事,欣喜着,感动着。
他俩知道,父母成全儿女的勇气来自于对儿女最深沉的爱,也来自于对党对祖国对时代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信任和向往。
女孩和男孩最终没有走散在时光里;没有走散在地域里;更没有走散在充满未知与挑战,幸运与幸福的新时代里。
过完新年,女孩跟随男孩来到了他的家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她喜欢这里淳朴善良的民众;喜欢这里温润爽朗的气候;最最喜欢这里酸爽够劲的美食:草塘的蒸笼,瓮安的辣鸡粉,准婆婆做的青椒鸡和牛背筋。
她听大家给她讲着这里的故事,这里的发展。
“‘天眼’是国家的,是贵州的,也是我们大黔南州的”,哈哈哈哈。
而女孩所在的公司也正在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王司、坝固安置房的工程建设。
所以,时代的气息,黔南的发展,她感受得分明。
“此心安处是吾乡”,女孩想要用最饱满的热情去拥抱属于她自己的有思想有信仰的美好未来。
六月初六,布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男孩和女孩终于要结婚了呢。女孩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黔南州的“准媳妇”。
建党97周年在即,女孩对着电脑虔诚而敬畏地敲下了这篇饱含深情的献礼文字。她想要把最真诚的祝福送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送给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送给自己,送给爱情,送给同自己一样正在信仰新时代感受新时代并已然享受到新时代红利的亿万人民。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不要因为自己渺小而惧怕未来的重量,有党和国家为你撑腰,你还害怕什么!你只需“不忘初心,感恩奋进”。
最后,女孩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入党日期: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