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在2018年的初春,也是这一年冬天里最为寒冷的季节,收到刘云传来的诗歌电子版,因手里正好有其它事务忙碌,收到时并没有能及时打开。再打开来时,恰逢窗外春雷声滚滚,潮湿的空气携带着阵阵冷意,那是酝酿了整个冬天浓稠得驱散不去的寒意,它们不息余力地从窗缝间渗涌进我的书房,再细细碎碎地塞满了书房的每一寸角落。
这种心境下读诗,加之我对诗人的了解并不多,结果是未知的,就像一个漫无目的人行走在陌生的路上,不知道沿途会邂遇春暖花开,还是险境关隘的阻扰。而在当我进入对他诗歌的阅读后,才发现先前的想法实在多余,刘云的诗歌,感情流露本真、淳朴自然、无雕琢点缀,不管是表达对家国热爱和信仰的坚守、故土山乡的衷情、儿女亲情的眷念、对战友无私奉献的抒写,都应了那一句“情到深处便是诗”。而在这一切情深的背后,所传递的是诗人内心的纤细之心、柔和之意,并通过其纤细与柔和,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善良和细致,以及春风般的暖意。
恰好,两天前我与刘云在参加一次诗会中见过,也正好邻座,他体格健壮高大、目光明亮,着了蓝色的休闲夹克,给人留下性情敦厚、稳重诚实的印象。当时并不知道他的职业,现在想来,当他穿上那一身威严笔挺的制服出现在人群中,其威武严肃,其帅气,带给人的安全感,自然又更多一层。
“诗歌是一条通往灵魂的隐秘之路”,谁说不是了?阅读过程中,随着诗人的形象一次一次在他写下的日常生活与字里行间里重合交替,许多模糊的事物、遭遇日常生活隐匿的细节便朗月般清晰起来。就其诗其人而言,如果不是因为阅读他的诗歌,我是绝对想不到,如此一个外表刚强的铮铮男儿,内心里竟然埋藏了着如此广大的万顷柔情和云舒云卷,由诗及人,由人到诗,禁不住嫣然。
而此时,窗外已是明镜一轮,雷声早无影迹,春风料峭,天气和暖。
二
作为铁路警察身份的刘云,他的诗歌大多写在路上。而所谓“在路上”,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那是一个苦行者逆风行走的悲情意境;在“路茫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是一个信仰笃定、脚踏实地的跋涉者符号;在“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中,则是一副不言放弃、内心凄苦的天涯沦落人形象。
刘云写的诗歌,其呈现的意境和意趣,既有其上述之种种,又更多为抒写其个体的生命体验、日常生活、春华秋实、眷念情怀,是“我的里程,总是那样纵横交错地忙……我要在匆匆的路上,射出一串串春雷/那怕是某一夜/长睡不醒,路,仍在远方(《赶路人》)”中的信仰坚定、无怨无悔的执着情怀;是“无论骄阳是火,还是大雪纷飞/用青春和热血/绕着泰山行走,一列列火车划过的足迹(《只为追寻那一缕阳光》)”中的坚守和忠诚之志;是在诗歌《等你》中写到的“我走了很久,也走了很远/我的每一站停靠装满的悲欢离合”;是“把光阴注入每个车轮”中的天涯相伴,是把一条条陌生又熟悉的路,不停地走,不停止地重复走,只为了圆满一场偶然相逢时的美好和长情。
这是一行行走在路上,用汗水和内心的执念所浇筑的文字,是一首首跟我们脚下的路一样悠长的人生礼赞之歌。在这些诗歌中,诗人无论是抒写在路上的艰辛劳顿的生活、记录一路上的所闻所见、对人事物景的触景生情,或者写故乡亲人、城墙古井、甚至爱恨情绪、家国大事以及彰显人性之善恶,诗人的内心始终流淌着一泓柔软善良和爱的涓涓细流,让人领略到美好,看到希望,内心温暖。
于此,我们先不去评价诗歌文本的好坏优劣,唯独此诗心难得。伟大的诗人惠特曼说:“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的本质要素,是应该爱大地,太阳和动物,爱大地上所有一切”;又《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什么?诗歌理当是一种爱的能力,诗歌是人类追求爱最主要的本能形式之一。而在诗歌的范畴内而言,我认为其中所表露的“恨”也应该归于“爱”的范畴,属广大意义的“爱”中的一种,是一种相比之较为窄小的主观情绪,同样有着对一颗诗心的滋养之力。试想!没有内心丰富的爱,只凭了一腔怒气,又怎么写诗?
读这些诗歌,能够带给我人在旅途的感受,那些行走的字句,像无限伸延的铁轨,领着我一路走进诗写者的生活,喜其所喜、悲其所悲。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人在旅途的经验,但通常我们是以一个旅客的身份出场,这次不同,我随了一个铁路人、一个警察与诗人的身份跟视角一路感受和观看世界,体味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一路行走的离合悲欢。
三
刘云诗歌的写作内容,大多为表现亲情、爱情、乡情、或者别离之苦、或者爱恨愁绪、或者喜悦伤悲,这是人类的主观情感,也是生成所有艺术的源头。而要生动具体的表现这种主观情绪,我们需要借助如自然界的雪月风花与自身命运进行观照,再通过借用文字这一载体,将内心里萌生的情感、不可以言说的部分,说出来,具象化,让眼睛能看见、肢体可触摸,让阅读者感同身受,引发共鸣。正如诗人艾青所言:“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深入思想感情,而凝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我知道,你是喝泉水长大的/你是有福之人(《福泉》)”,“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读这样的句子,能唤起每个人内心里一座称为故乡的小城快速复活,纵然,这里的“泉”含有有两重意义,一是托寄地名,二为意寓乡情。
“风来了。水面传来/母亲的呼唤/我应了一声(《乡音》)”;“母亲告诉我,人不一定都要衣锦(《那片土地》)”,我想,这是天下所有母亲对儿女的爱:简单、朴质、直白,却携带着如土地般的宽厚与豁达。
“你瘦弱的双肩扛着/勤劳,宽容,坚强……/悲苦,是你一生的敌人……/你的苦难/驮着儿女和孙辈的幸福(《外公》)”,这该是我们共同的亲人了,一生中他们所承受的苦难,从来相似和相同。
刘云的诗歌,更像是一个旅途中的人随手写下的日记,一件物、一桩事、一个陌生人、一次小站停车、一顿火车上的年夜饭等等。或许是琐碎了些,但正是这些简单平凡的事件,将现实生活连坠在一起,筑建出一条供我们行走的路,所谓平凡,既是生活本身。
他写去过的城市:“在烟台,我一下火车/阳光就从云朵的缝隙间落下来(《在烟台》)”;他写旅途中的寂寞和愧对妻儿的伤感:“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构筑成/你生活的主旋律……列车穿行多远/相思就扩散多远……平凡的警嫂/用爱擦亮警徽(《牵挂》)”;他愧疚的这样写母亲:“即便是你的生日,我也只能/在远行的征途中无奈而虔诚的祈祷(《母亲的生日》)”。
他写早晨的站台、黄昏的日落,沿途的风雨,站台上的离别,他记录好人的善良,沿途邂逅的种种美好。
四
“行走在钢铁伸展的轨道上/我必须把我浮华的身份降低/把我偏执的心,放到泥土的最低层/守卫着列车的每一节车厢(《牢记使命》)”。
“如果我必须扶着两根钢轨行走/我就像火车司机驯服火车一样驯服(《不忘初心》)”。
实话说,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事业的忠诚、职业信仰,在这之前,我对于这一类的诗歌写作存在一些偏见,总感觉这是一种“目的性”过于明确的写作,带有“做作”的“矫情”和功利性成分。
不过,刘云的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庄严的大环境、职业操守、表达忠诚和信仰时,介入和穿插了个人命运、平凡人的悲欢、生活中的得失情绪等等,而恰恰是穿插到这些大背景中的小情小景,让其诗歌在一场场过于高蹈的事件中获得了自身的力量。
“在小站时。我仿佛看到/比黄花清瘦的妻子不到三十岁/就披上了郁郁寡欢的落寞/天晴落雨。母亲的风湿关节又开始发芽/在小站时,我用尽半生的初心守卫着/草木的安祥。(《坚守小站》)”;这是平凡人的坚守,平凡人的生活,而这样的坚守,真正令人感动。
“我把一条大背带背在我的身上/给它装上警棍。手铐。还有催泪瓦斯(《大背带》,读了这首诗歌,我第一次知道警察背在身上,用来装警棍手铐的皮带叫大背带。不急,这首诗歌的诗意在结尾处:“我必须为它装上一个警用水壶/除了解渴,还可以给路边的小草和野花/浇水……”。铮铮男儿,表现出一个可爱的大孩子形象,如此写职业操守,既美好亲切,又带出童趣。
如此种种。
正如诗人在《眼睛里的春天》这首诗歌中写的一样:“行者无论走到哪里/心怀有爱,遍地都是春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