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上瑶山

时间:2023/11/9 作者: 夜郎文学 热度: 19739
尹卫巍

  一

  瑶山,对我来说是一个神秘的梦,无数次希望走进这个幽深的梦里。

  瑶山,还是一个亲切的向往,那里的兄弟姐妹多次挥舞热情的执手,呼唤我,多么想感受那渗透香甜情意的的米酒,野性十足的格桑花,还有那悠扬婉转的鸟鸣。

  瑶山,毕竟是遥远的峰谷和山寨,渺渺云烟和茫茫古韵缭绕在千年倔强的生命里。

  是那么一天,我迈着轻轻的脚步走进瑶山。

  脚步轻轻,是怕打扰山寨的宁静,因为我喜爱这种宁静与温馨。瑶山,从我最初接触她时就给我一种亲切感。抬头望见的不仅是巍巍高山,还有瑶家兄弟姐妹的博大的胸襟。这一次我随着州作家协会组织的“重点作家看荔波”的脚步来到荔波,大街小巷、酒店客栈,展馆会厅,都贴满瑶族兄弟姐妹衣食住行的彩色图片,最抢眼的就是瑶族妇女的生活照了。这是荔波小七孔景区附近生活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民族,妇女们的上衣显露着远古朴素、豪爽、大气的原始遗风,这里的瑶家妇女衣服是大一块布从头顶穿过,一前一后搭在肩上,里面什么都不穿,更不戴汉族汉族妇女常戴的乳罩,从侧面看去,双乳若隐若现,“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但弯腰,便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两片瑶”。

  二

  这种服饰是从远古流传的母性和生殖上的至高无上的崇拜;那是只能敬畏不能侵犯的生命的神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崇拜是世界各民族的共通,我这凡夫俗子怎能不喜爱这惊心动魄的妩媚。我怎能不亲近?怎能不感到亲切?

  说到瑶山,我此行去的是荔波小七孔景区附近的瑶山瑶族乡拉片村一个瑶家人世代聚居的古寨,这里的瑶族妇女大多不会说汉话,有的甚至听都听不懂。一种原生态的生活状态随着云雾缥缈在眼前。

  瑶山,我此时已经确信,你不止是一座山,你是最悲怆、最豪迈的文化印迹。你胸中一定隐藏着波澜壮阔的生命情思。

  小七孔附近的“两片瑶”,千百年来隐居深山,长期以来很少与周围的布依族、水族、壮族、汉族通婚,很少接触和来往,保持着相对独立的人格,因此被同化、异化的程度极低,解放前没有一个人识字,依然采用的是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方式,近似原始,所以,至今还存留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期的诸多风俗习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脚步轻轻,走在山道上,我渐渐远离钢筋混凝土的闹市红尘,走进青葱翠绿的山野,当地的朋友说,荔波打出了“地球上的绿飘带”的地标旗号,那么我就身披美丽的绿飘带踊踊漫步,此次我是怀了虔诚的敬畏去寻找人类与生俱来的美感追求。

  三

  轻轻脚步上瑶山,我只能用生命的真诚去感受。

  此行的季节正是秋天。满目霜染,枫林正红,寒山苍翠,西风正紧。一路行车,窗外掠过霜重色愈浓的马尾松和杉木林,墨绿色的英气豪放在瑶山的千山万壑,翠竹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吟唱的是秋天的寒歌,那么苍劲,那么凄美。

  

  ▲ 荔波·瑶山古寨 / 李金福 摄

  此次走进瑶山,我还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从我的一个朋友说起,他最近陷入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中年人的爱竟是那如漆似胶,竟然是那样的深沉壮烈,我确信那是真爱,当然是本不该有的婚外恋,但是,爱,排山倒海地来临了。竟激情燃烧,不可阻挡。起因是他在一次旅游途中与一个互不相识的同路人相爱了。

  那次旅行,他们都是独自一人。在一处风光绝美处,女人请男人帮忙照相,男人也请女人按动快门,效果让对方十分满意,两人迈开脚步,走向别的风景,也走向互相帮助的友谊的风景。太阳炽热的正午,他们坐在树荫下休息,倾诉此次旅行的来龙去脉,都觉得对方格外真诚,说话投机,彼此满意。他们谈到了自己的家乡、家庭、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生活轨迹,最可贵的磁性是彼此欣赏对方的个性;最的玄妙的机缘是彼此的真诚倾吐;午饭时间到了,女人主动请男人吃牛肉面,当然是男人抢着付了款。起风了,他们的情谊在山风中飘荡。

  没说的,两人互相留了电话,加了微信,理由是要传照片。

  一来二去,两人增加了了解,感情渐渐起了波澜,希望再次见面的意愿与日俱增。

  微信,又给他们的感情推波助澜,日久弥新。

  但女人是有夫之妇,男人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爱,折磨着他。他日复一日地看那些照片,那是无限美好的记忆。

  朝思暮想的折磨,猛然给他山崩地裂的震颤,这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外恋。在他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上了瑶山。

  瑶家人朴素诚实的生活就游动在眼前,理性的思绪感很快就有了落脚点。他在瑶山拉片村一户瑶族兄弟家做客,一家人对生活的诚恳态度感染着他。男主人告诉他,他才从浙江打工回来。远在异乡是极思念妻子女儿的,每天繁重的劳工生活,有了爱,便有了精神的慰藉,再苦再累也还会感觉舒心。人世间真诚的爱是应该收藏的。收藏爱,比收藏金子还珍贵。现在他回到了瑶山,过着男耕女织的朴素生活。他走进他们的温馨的家时,女主人正在一块自制的白色土布上描绘着枫香染的蓝花花,男主人刚刚从上坡下来,踩了十几斤野蜂蜜,打算拿到场坝去卖。小女儿在母亲旁边写作业。完全是一幅和睦温馨的瑶家风俗画。瑶族兄弟还告诉我这位朋友,他在外打工期间也有过红颜知己,他们在艰难困苦时互相帮助,在对方需要帮助时伸出热情的双手,共同抵御寒冷、饥饿,共同对付世态炎冷、人间冷暖。猛然间他豁然开朗,那爱,也有了石破天惊的主张。

  风起云涌,岚霭升腾,瑶山像在缥缈的仙境里游走,我的心里突然漫上一缕恍如隔世的情韵,我此时也来到一个瑶族兄弟家,男主人瑶家兄弟同样是上山采蜜的高手,我们谈的同样投机,他递给我一块刚刚采集的野蜂糖,一口下去,已经甜透我的骨髓,我也同样具有甜蜜的爱情,心底突然响起一首缠绵的爱情歌谣:“心上香,梦中缘,千万里剪不断。迎风迎雨像太阳,盛开在一年年。”这是我专门为她唱得一首歌,我和她相隔万里,彼此鼓舞,彼此思念,每当孤独的时候想起她,心中就有一股异样的暗流在涌动,我情感的深处弥漫起欲哭无泪的凄美。

  四

  瑶山,足以让我仰慕。

  轻轻脚步上瑶山,我只能用生命的真诚去倾听。

  听山听水听云雾,听歌听曲听情怀。

  我此次荔波采风只有几天时间,无限风光领略不尽,奇风异俗诠释不完,当地文联的朋友带着我来到一个瑶家人聚居寨子,这个寨子已有100余年历史,叫“菇类”。在菇类村懂蒙组仍然保留了完整的吊脚楼建筑。瑶族服饰,因男子的便装衣服皆黑布平领,黑腰带,裤子为白色俗称“白裤瑶”。白裤瑶兄弟姐妹穿的衣服,都是瑶族妇女自己开荒种棉花,自纺、自织而成。用粘膏树脂来画衣裙上的花纹,下装则是绚丽多彩的百褶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主导地位。荔波瑶族是国内最后一个狩猎的民族。他们居住在深山,崇拜自然,性情淳朴。每个成年的瑶族男子都是身怀绝技的好猎手。

  

  ▲ 荔波·瑶山移民新村一角 / 李金福 摄

  立于瑶山之巅俯瞰华夏苍茫的民族历史,我竟然触摸到瑶家人生存智慧的河流。

  我站在他们干栏式房屋前。欣赏他们独特的粮仓,一个小木房架在四根柱子上,木屋呈圆柱形,锥顶,盖以茅草,每根柱子上还镶嵌着一个光滑的陶瓷瓦罐,陪同我采风的村长告诉我,这是为了防止老鼠爬上去,陶瓷瓦罐光滑无比还可以隔绝地下的潮气。他们把这种粮仓叫做“坛脚仓”。

  走在瑶山秋风飒爽的阡陌,对大地感恩的情怀一如秋水的波澜壮阔。我来的不是时候,田野里稻麦收割已尽,丰收的歌谣已经接近尾声,但我依然可以感受到瑶家人生活的富足和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这是一座盛开映山红和刺藜花的山岭,山岭下的寨子叫拉片。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鸟笼。他们喜爱鸟。家家户户的男人都养鸟,每天,他们带着自己心爱的鸟儿上山劳作,累了,坐在田埂上听听鸟儿悠扬婉转的歌唱,有时鸟儿引来林间的同伴,鸟儿们相亲相爱,倾诉情感。回到家,他们会把鸟笼挂在木楼的房梁上,画眉的吟唱便会引来山雀、野鸡、斑鸠等鸟类,日停寨头,夜宿楼檐。“赶鸟节”是瑶族的节日,每年二月初一瑶族人一起庆祝这个节日,举行民间各种文体活动,包括陀螺、射箭、刺绣、斗鸡、斗鸟等项目的比赛。山披上人山人海。

  拉片的陀螺队和民族歌舞表演闻名远近,曾经代表贵州参加省内外各种运动会和歌舞表演,在陀螺项目和歌舞表演中屡获金奖。

  我留恋在瑶山拉片,分明看见美丽的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的惬意,他们各揽日月星辰,各揽清风流云。

  一晃已是日落西山的黄昏时分,放眼红霞浸染的苍穹原野,远山近水都披上了玫瑰色的艳丽,站立于巍峨山岭上的我,像是漂泊在秋韵里的航船。四野一片寂静,头顶掠过遒劲粗犷的长风。心灵在倾听天边流云里传来的优美山歌。啊,瑶山,你以生命的鲜活捧给我对生活的无限爱恋,我还得回去,我要谋生,工作,回归的路上,我已经像踏上再生的征途。

  上一趟瑶山,我心灵的深处已经悄然装满了脱胎换骨的魂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