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破译日本文化的迷障

时间:2023/11/9 作者: 湖海·文学版 热度: 22959
王玉琴

  近日,一部由中国当代散文名家卞毓方著述的《日本人的“真面目”》,打开了一口冷藏的深井,拨开了我们对于日本的迷障,提升了国人对日本的阅读和认知。藉由此书,当代读者可以真正走进日本的历史和现实,破译日本的文化和心理密码。

  中国人一提到日本,心中必定五味杂陈。倭寇、马关条约、伪满洲国、南京大屠杀……日本带给中国人的耻辱与伤痛,岂是百年时光就能消弥和遗忘的?但耻之深与痛之切,一样会遮蔽历史和现实的真相,使我们缺少敏锐犀利的目光与足够的自省意识。近年来,一些罔顾真相的“抗日神剧”,极尽嘲弄渲染之能事,塑造了“不堪一击”的“日本鬼子”,演绎出了“手榴弹打飞机”的抗日“科幻”剧。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真正出自国人之手,解读日本文化心理的平心靜气之作,尤其是普及性读物,几乎为空白。日本人的“真面目”到底如何?中国读者大多是以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1946年版的《菊花与刀》,来走进日本文化的。这对常常把“小日本”挂在嘴上的中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和遗憾。作为70年来华语文坛日本文化题材“第一书”,卞毓方《日本人的“真面目”》,带给中国读者清醒、睿智和反思,以及面向世界与未来的胸襟和气魄。

  涉足日本文化题材,在“抗日情结”颇浓的中国语境中,无疑是勇抓一只“烫手山芋”,《日本人的“真面目”》作者卞毓方,自身也经历过一番“抗日情结”的煎熬,所以虽从北京大学日语系毕业,却在职业生涯中从未干过跟日语相关的工作。退休之后,卞先生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豁达年龄,无牵无绊、蓦然回首之后,发现中国人太缺少对日本的了解,于是取精用宏,从历史、文化、风俗入手,从语言、文学、绘画切入,从社会、经济、政体分析,解读日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天风吹过“一衣带水”》一文中,卞先生说,“如果您能从宇航船上往下看,中日两国绝对像一衣带水。”以“太空视角”来俯瞰中日关系,探源溯流日本的文化基因,可以帮助读者从简单的“抗日情结”中走出来,厘清许多中国人无法理解的日本文化现象。

  祭拜靖国神社是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日本政治文化现象,《怨灵信仰》一文通过日本古代四大怨灵(菅原道真、平将门、早良亲王、崇德上皇)接受“慰灵”的史实,梳理了日本将“怨灵”升华为“御灵”的信仰过程,从而帮助读者厘清了靖国神社的本质内涵。怨灵变为御灵,即一些原本定为罪无可赦的奸佞之人,在死后反而由官方认可,受到现世的崇奉和拜祭。日本人的怨灵信仰,催生了日本特色的生死观:生前诚可憎,死后皆可爱,进而升华为“死者即佛”。卞毓方揭示“怨灵信仰”与中国信仰的差异:“中国人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日本人不管为善为恶,死后都得福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日本人的是与非、对与错、正与邪、善与恶、功与罪,就成了一笔糊涂账。从御灵信仰到死者即佛,本来不失为一种慈悲为怀、怨亲平等的人道精神。然而,曾几何时,却异化为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道具。单看近日靖国神社将甲级战犯与普通士兵合祀,就是利用文化传统遮掩政治图谋——某些右翼政治家的司马昭之心,已昭然若揭。”从历史、战争、信仰的演化,到现实政治中对甲级战犯的“慰灵”,卞先生通过比较与甄别,步步深入、层层解码,让读者对百思不得其解的怨灵信仰,尤其是日本人的政治文化心理,有了更为明晰而准确的认知。

  《日本人的“真面目”》,是一面揭示日本人“真面目”的多棱镜,卞先生以审慎求真的眼光与辩证求索的学理考证,挖掘日本文化中一词一义的各种滋味,将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和文化融于一炉,在综合考察中寻绎“大和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文化精髓。以日语词“真面目”为例,日语“真面目”与中国汉字相同,但对应于中国人“本来面目”不同,日语中的“真面目”其深意是“认真”,兼有“忠厚老实”之意。卞先生提醒读者:日本人的“认真”精神,就是哪怕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也要做到“世界最好”的精益求精。日本人坚信,“认真”了一生的人,可以成为“教育之神、经营之神、动漫之神、寿司之神、添加剂之神、棒球之神……”,这对一向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中国人,未尝不是一种警示和参照,我们要认识日本人的“真面目”,千万别小觑了日本人的“认真”。

  再如日语词“一生悬命”,原意是指中世纪的武士与祖代相传的一方领地共存亡。随着时间的演化,中世纪出现的“一生悬命”,渗透到日本人祖祖辈辈的日常理念中,从农业时代“悬于村落”,到官场政治中“悬于君主”,到当代职场中的“悬于公司”,日本人身上的一生所“悬”就是“忠”,就是大和民族的“和”。卞先生由此总结:“所谓大和民族,包含守纪、合作、听话、诚实、跟风、退让、妥协、克己,等等,而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卓尔不群、锋芒毕露,等等,一律被排斥在外。”当然这种日本式的“忠诚”,完全从属于日本意识形态的需要,二战时期日本天皇设立的“神风突击队”,全部是由青少年组成的自杀敢死队,被军国主义者恶性使用,成了一批又一批“忠诚”的“炮灰”,“勇莫大焉!罪莫大焉!”卞先生通过对“一生悬命”的剖析推衍,一方面聚焦日本人正面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挖掘日本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感慨日本老百姓“始终蒙在鼓里,总是一代又一代,倏忽义愤填膺,倏忽热泪盈眶,倏忽又视死如归地被人牵着鼻子走。”

  《日本人的“真面目”》,洋洋洒洒24万字,语言凝炼而文气恢宏,客观面对“中日虽为近邻,难言相识”的认知窘境,在博古通今中左右逢源,将日本人的历史、信仰、文化、心理等等,呈现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作者坦言,借助毛泽东的明察,上帝让日本成为中国的近邻,未尝不是一种恩赐。换言之,日本更是刺激中国的一根针、一条鞭、一味药,既有让国人难以下咽的苦涩与血泪,也促使国人警醒、反思、进取和提升。浩气盈胸的卞毓方先生,从60年代学习日语开始被“日本”纠结,终从“抗拒”到“坦然”,以笔抗鼎,气贯长虹,以有筋骨的文字,振聋发聩,拨开我们眼中日本文化的迷障,向我们展示出日本人的“真面目”。作为一部了解日本人文化心理的“百科全书”,《日本人的“真面目”》站在历史的窗台上,挥毫泼墨,酣畅淋漓,从读者复杂的心病和心隙中,窥斑见豹,不避讳“抗日”,也不避讳“赞日”。要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走进日本人的“潜意识”,请打开《日本人的“真面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