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朋友如林

时间:2023/11/9 作者: 湖海·文学版 热度: 19044
李纯涛

  我上车前,不经意一回头,只见他还站在家门口,轻轻地向我摆着手。刹那间,我的眼眶湿润了。想不到的是,这竟是我与他最后一次见面。

  ——题记

  在盐城,胡友林是个传奇,55元的资本运作,创立了悦达,成为江苏十强的企业集团;在没有胡友林的日子里,悦达是个传奇,面对世界经济震荡筑底,在“冲刺新千亿、跻身世界级”的征程中仍一路前行。由此,本文意在见证历史、追忆传奇、怀念故人胡友林。

  一

  与胡友林相识于2001年,我刚到盐城。

  仲秋时节的一天下午,在悦达集团的办公大楼,谈一个项目。会谈开始前,彼此有一段时间的闲聊,他兴高采烈地给我介绍了一些项目信息,让我听了感到也是友谊的信息。正是这次闲聊,有了我们的第一次心灵沟通。他说:“咱俩虽然是初次见面,但看得出来你我都是干事业的,以后我们作为朋友,也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应该加强合作,谋求共赢。”

  军人出身的胡友林,依然有军人的气质和做派,谈吐中不乏军人的直率、干练和自信。

  他接着说:“不久盐城要成为汽车大市,不但有汽车的总装体系,而且还有一大批与汽车总装相配套的项目。有些项目可以放到你们城区。”他还说:“盐城要从小城市发展到大城市,从农业大市发展到工业大市,大企业至关重要。悦达目前主攻汽车总装,同时也要突破纺织业,让盐城成为汽车大市、纺织大市。”

  胡友林与许多奋斗者一样,只要决心一下,即便筚路蓝缕,也将一往无前。他白手起家,开创了盐城工业发展的新时代。我常把胡友林创立和经营的悦达想象为一棵大树,胡友林从育苗开始,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浇灌、呵护和精心地培育,使得这棵小树终于成长为参天大树。

  如果说我与胡友林的交往是缘于工作,那么工作又是我们感情升华的纽带。

  2004年初夏的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市委办来电,要我到悦达拖拉机厂四楼会议室,市委领导在此处等我。我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即赶了过去。

  一进门,偌大的会议室里坐着两个人,一位是市委书记张九汉,另一位就是悦达主人胡友林。短暂的寒暄后,张书记说:“交给你一个特殊任务,黛安芬厂门口有7户居民一直未拆迁,四年前德方总裁来盐时,我们就承诺拆掉。这位总裁大后天又来了,这个问题不解决,没法向人家交代,也会影响今后的合作。这个任务交给你,你有什么想法?”

  接收这一任务,我没有丝毫的犹豫。

  我即刻拿出方案,调派人手,亲临现场做拆迁户的工作,48小时内圆满完成任务,还在废墟上修了1000多米的沥青路,栽植了绿化带。

  一切办结妥当后,我向张书记作了简要汇报,他还有点不放心,专门派市委办主任到现场察看。这位主任看了,连声感叹:“想不到,真是神了!”

  第三天,黛安芬总裁一行到盐城,对企业周边的环境很满意,与市里领导及悦达集团的会谈很愉快。送走了客人,胡友林高兴地给我打来电话:“感谢你帮了悦达集团一个大忙,我又交了一个说话算数的朋友。以后悦达集团的招商引资活动,如有适合你的项目,可以跟我一起去跑。”

  2005年,我参加了胡友林率领的赴韩国招商团。在韩期间,拜访了韩国许多政商界的大佬,其中有现代集团会长郑梦九。

  这次出国,和胡友林一起,我直接参与了汽车配件、纺织等多个项目的谈判,引进了几个在今天看来仍然还算不错的外资项目。

  在韩国,胡友林多次谈到招商,他认为:招商其实没有那么繁琐,而是让一些人搞复杂了,其实国内外招数都一样,关键是交朋友,有了相互间的信任,才有项目的水到渠成。干什么工作都有重点,招商工作重点就是董事长,要内线作战。如果不接触董事长,光在外面转圈,那是很难成功的。这不失为经验之谈。

  胡友林倾其一生,为盐城引进外资和项目。招大商需要技巧,也需要气度,不谄媚于形,不气馁于内,是他的谈判技巧和职业风度。他对盐城的贡献,是立足盐城、走出盐城、推介盐城、重塑盐城的战略性贡献。

  二

  胡友林是盐城的名人,也是江苏的名人,他是一个为盐城改革开放事业做出巨大成就的名人。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干大事成大事的人,有人干脆就称他为盐城的“汽车之父”。我以为是当之无愧的。

  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成功者自有其成功之道。”有记者采访胡友林,他说:“我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归纳起来也就是8个字:真诚待人,朋友如林。”这是胡友林在解己之名,难免牵强,但颇有道理。

  胡友林的朋友遍天下。有时,他想念一个个久违的老朋友,想念得一点也不像个名人;有时,他会兴奋地向你介绍一个个新朋友,兴奋得一点也不符合他的身份。无论新朋还是故旧,他从不怠慢。每逢春节前,再忙他都要在悦达总部召集一次老人会,起初我以为这是集团的敬老活动,后来得知这些年迈老人没有一个是悦达的员工。胡友林敬重他们的原因,是他们年轻时或在职时多少帮助过悦达。

  胡友林的朋友很多,有高官、有百姓,也有巨贾、有员工,有春风得意者,也有遭遇挫折之人。只要不是势利小人,不是出于利用,都有可能成为他的朋友。在他第一次肝移植前接受第九次介入手术治疗时,一位朋友犯事,其小孩大学毕业就业无着,他在手术前一天下午,忍着病痛,亲自驱车前往人事接收主管单位协调。北京天气特别寒冷,他坚持得到答复后,才赶回医院。第二天他躺在手术车上前往手术室的途中,突然让护士停下来,向身边人交待好如何帮助小孩上班报到以及生活的细枝末节后,才让护士继续推他进手术室。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他对朋友的忠诚和仗义,令人动容。而那位朋友后来说,因为这件事,他在人生的低谷有了一份难得的温暖,少了一份牵挂和沮丧。

  2006年,我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病卧在床近3个月不能动弹。胡友林知道后,特地从山西找来秘方,派专人乘飞机送到盐城,还先后两次到我家看望,鼓励我战胜病痛。尽管秘方效果不够明显,后来经过两次手术才重返工作岗位,但是胡友林对我的关爱之情不是一纸秘方所能阐释的。endprint

  2008年是胡友林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的一年。那年冬天北京特别冷,医生劝他到南方去休养、过春节,起初他接收了这一建议。但后来有一件事让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的一位老朋友,因患癌症去北京就医,决定在正月初进行手术。他带着病痛,帮助这位朋友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专家,但由于这位朋友固执己见,并未采纳胡友林的建议。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胡友林和这位朋友在医院一起度过。手术那天,由于医院预估不足,中途临时调整方案,手术结果并不理想。事后胡友林跟我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感到非常自责,惋惜溢于言表,遗憾写满脸上,觉得在朋友最危难的时刻没有尽到诤友的责任。不知是不是与这位朋友有关,春节过后,胡友林身体状况开始恶化。他就是这样,心里总是装着他人,把朋友之间的情义看得很重。难怪有人说他一生一半为项目活着,一半为朋友活着。

  胡友林视信用若生命,对合作伙伴是这样,对一些“黄口小儿”也是如此。

  听悦达的员工们讲,悦达有一个“春蕾班”,学生大多是悦达的职工子弟。胡友林生前对他们给予许多关注,并和其中不少孩子成为朋友。孩子们,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小学生,特别崇拜他,他也特别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给他们讲创业故事,每年春节只要有空都请他们吃饭,给他们压岁钱。

  我家和胡友林的住处仅一路之隔。那天早上,知道他要去上海治疗,本想去送送他,一是话别,二是再给他一点精神上的鼓励,不想早上联系时,他已在海悦大酒店和春蕾班的孩子们吃早饭了。胡友林腰上别着导流袋,连续数月高烧不退的他,异常憔悴,身体虚脱,坚持坐在那微笑地看着四五十个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吃着,尽管脸上冒着黄豆大的汗珠,依然挨个给孩子们倒饮料。“爷爷今天就要去上海住院了,今年春节看来是遇不着你们了,今天算是和你们一起过节吧。”他不无歉意地和孩子们打招呼,并提前发了春节的“压岁包”。这次特别的“宴请”结束后,胡友林是被身边人一起扶上车的,车子缓缓启动的那一刻,他摇下车窗,和孩子们摆手告别,苍白的脸上飘满了泪花。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或者说是一个慈祥的长者吧,能多年如一日,以信用待孩子,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群孩子有师如是,对人生该是多大的激励。

  三

  胡友林的一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战斗精神。

  2009年元月的一天下午,他邀我在海悦大酒店见面,交换项目建设的意见,提出5点钟开始,其时正是他做了第一次肝移植手术后不久。我便问他为何这么早,他说晚上要参加盐城电视台直播的 “2008感动盐城人物”颁奖大会。加之寒冷异常,我劝他,刚做完手术,就不要去了吧,他回答说:“我不去现场,领导会感到活动少了一点份量,社会也会对悦达和我胡友林多一分猜疑,一个不能来领奖的人还能把悦达带进世界500强吗?”他是带着支持领导工作和回应社会对悦达的关切而去的。

  那一届的“感动盐城人物”评选,胡友林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我全程看了这场直播,他精神饱满地上台领奖后,和市委领导来了个热情拥抱,主持人现场采访他,他即席作了催人泪下的领奖感言——“为了盐城人民走出去脸上更光彩一点,为了让盐城人民生活得更富裕一点,为了让盐城经济发展得更快一点,为了能在盐阜大地留下的痕迹更深一点,我豁出性命,都在所不惜”。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盐阜大地和盐城人民的赤子情怀。他“四个一点”的获奖感言,披肝沥胆,恰恰表现出了胡友林作为一个男人的真实高大,感动了颁奖现场,也感动了盐城大地。

  影响深远的“感动盐城人物”评选由盐城市政府主办。作家姜桦为他写下这样的颁奖词:

  他是“大地的追逐者”。从55元起步,背着一只挎包打天下,终以一个人的努力,缔造出举世闻名的悦达“商业航母”;

  他是“海边的梦想家”。擎天托地,劈波逐浪;千险不惧,万难不退,让名不见经传的盐城成为著名的“东部汽车城”。

  俊友三千,擢木成林,他是盐阜大地的“汽车之父”;

  赤胆至诚,造福故乡,他是八百万人的“平民英雄”!

  直播结束后,我拨通他的手机,赞扬他镜头的表现很好,他回答:“你要知道,我这是在支持领导的工作,你不要光理解为对我个人的表彰。总书记、总理、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都为我颁过奖,我今天领这个奖最大的意义是对盐城父老乡亲展示悦达的雄心壮志,悦达在冲刺千亿、冲向世界500强的起点上,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家乡父老的关心支持。”

  回忆胡友林的这番话,使我想起了亚洲首富、万达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健林“亲近政府、远离政治”的名言,他在媒体上多次发声:“中国是政府导向型的经济……离开政府太假了。”万达和悦达的掌门人,在政商理念的认知上是如此的相似。

  四

  我最后一次和胡友林见面,是在2009年7月19号。

  那天下午,我在为大学生村官赴农村任职的欢送会上,接到悦达王秘书电话,说胡主席约请我到他的住地一见。

  会议一结束,我便匆匆赶过去。一进门,我大吃一惊,他已是沉疴再起,脸上是从未见过的黄褐色。谈话不到10分钟,只见他豆大的汗珠往下淌,脸色变得蜡黄,这是肝癌病人晚期的典型症状。尽管言犹未尽,但见他身体太虚、状态很差,我在宽慰他几句后便主动起身告辞。即便如此,他还是重复着一个多年来的习惯与动作,硬撑着将我送到门口,对我说:“老弟,明天我要到上海去,把高烧降下来再去北京,到时给你打电话。今天找你算是道个别,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和悦达事业的关心支持。你也要多保重。”

  我上车前,不经意一回头,只见他还站在家门口,轻轻地向我摆着手。刹那间,我的眼眶湿润了。

  想不到的是,这竟是我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

  2009年8月,我在北京参加地区发展推介活动。这期间,我每天都了解胡友林的病情,他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刚回到盐城,准备去上海看望他,不巧的是,又要去陕西秦川集团。去还是不去?心中很纠结。考虑到胡友林这边可能随时出现的情况,决定自备车辆去陕西,以便随时折返。endprint

  一路过去,直到宝鸡,没有听到最坏的消息,但心中忐忑不安,夜里翻来覆去合不上眼。早餐间,手机显示上海来电,便有一种不祥之感。接听后,果然是最不愿听到的消息……

  在与秦川方面匆匆沟通后,我立即赶赴机场,飞往南京,晚上到达盐城,第二天上午7点半,我带领盐都区四套班子成员前往殡仪馆吊唁胡友林。

  在留言簿上,我写下了“奋斗了一生、感动了盐城”。这是我对胡友林人生的总结,也成了媒体报道胡友林不幸去世的主标题。

  胡友林遗体火化的当天,通往殡仪馆的国道两旁,自发为他送行的群众达五六千人,他们中有下岗职工,有失独老人,也有为韩商服务的家政人员……

  告别仪式现场,一位老干部惋惜不已:“盐城像悦达这样的项目今后还会有,但像胡友林这样的人恐怕难以再有了。”

  我不知多少次听到悦达嘉园员工动情地说:“在我们小区,住着四面八方的人,基本来自农村,因为投在了胡老板的门下,现在哪家不是百万富翁?”

  五

  胡友林离开我们已经7年多了,他生前和我的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欢笑,都如影像般在我脑海里闪回。

  每当看到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悦达纺织城的广告,胡友林的形象总是在我眼前浮现。从悦达集团总部大厦前走过,我都会饱含深情地望一望他的铜像,他依然那么从容自信,依然那么精明睿智,栩栩如生于眼前。这座铜像连同大厦是胡友林一生辉煌事业的见证,成为盐城一座开拓奋进、跨越发展的丰碑,凝聚着悦达的昨天,激励着悦达的今天,昭示着悦达的明天。

  每逢清明,我都会拜谒胡友林墓。每次都看到墓前摆放着或多或少的鲜花、水果、香烟、瓶装酒和酒杯,还有那只硕大的已经泛旧的铁皮桶。对铁皮桶,起初我并不知其然,后来守墓人告诉我,前来祭拜胡友林的客人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其中还有一些外国人。这只铁皮桶专放此处,是方便客人为胡友林焚纸烧钱的。

  胡友林生前在北京曾邀请我和几位朋友欣赏过《林冲夜奔》。出于纪念,我还专门收藏了一张这出戏的前辈大家杨小楼的老唱片,每每听到杨先生高亢激昂地唱到: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这词、这曲,令我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痛楚和惆怅。这倒不是听评书落泪,替古人担忧,而是这唱腔中,透出了一股苍凉的声韵,道尽了英雄落寞的情怀,联想到胡友林的英年早逝,更有如烟似梦般的感叹。

  斯人已乘黄鹤去,常留真情思悠悠。结识一个人常有不期而遇的偶然,而怀念一个人则有无法排遣的必然。我和胡友林从偶然相识到至诚相交,则决定了我永远怀念他。

  这是无法排遣的必然。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