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校服轶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湖海·文学版 热度: 16457
姚梦

  1987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入学不到两个月,学校通知做校服。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校服这个词汇。当时班主任煞有介事地说,穿上校服,走到哪里人们都知道你是我们一小的学生。再配上校徽,绝对是一种骄傲。

  一小是瓢城第一小学的简称,是最好的小学。那时候没有所谓施教区的概念,孩子上学全凭父母本事。有的人家挤破了头,也未必能把孩子送进来。所以,孩子进一小,孩子穿一小的校服,孩子戴一小的校徽,那就是父母的脸面。

  校服是白色的学生装,立领、风纪扣,胸口和衣襟两侧各有一个没盖的口袋。瓢城人不认识学生装,更想不到这其实源于日本。校服出来后,人们都很稀奇。这个衣服,既不像中山装又不像唐装,看着有些古怪。但说古怪吧,却又透着一种精气神。说来说去,只能说好。

  对于我来说,这件校服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它是我的第一套制服,穿出去,老远就有人喊“一小学生”,真的很自豪;其次,这也是我第一件正经的衣服。上小学之前,穿的要么是反罩衣,要么是小军装。前者是儿童装,后者是模仿秀,反正不正规;但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件校服给了我男人的感受:校服的裤子上开了一个便于嘘嘘的门襟。

  小学之前,裤子上也有门襟。但那顶多算是一个洞,讲究的用一粒纽扣扣着,勉强遮掩一下。不讲究的,就是拿剪刀开个口。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这样的男孩子,走着走着,小鸡鸡就跑出来了。

  校服裤子的门襟是有叠门的,和爸爸的裤子一样,叠门之下才是纽洞和纽扣。走出去,别人在你裆部只能看到叠门,无法窥见内中情形。那种中年妇女一看到小男孩,就把手往裤裆里伸的事情,很难在校服上发生。

  按照学校的规定,校服的着装标准应当是校服、校裤、红领巾、校徽,脚上穿白色球鞋。校服下发后,学校组织了一次集体大会。操场上,同学们一片洁白英气勃勃。两个高年级的同学身着校服站在操场正中,升起的国旗迎风舒展,那场景令人极为震撼,就连校长读稿子的声音也禁不住飘起来。

  大会之后,校服就被母亲收了起来。母亲认为,校服应该是最隆重的活动中才穿的,平时穿多少有些舍不得。但有些家境不好的同学,就把校服当做常服来穿了。大家都知道,白色的衣服不耐脏,七八岁的男孩最调皮。两者相加就成了西洋景。有人校服成了万国旗,沾满了黑的、红的、灰的,以及各种说不出来历的东西;有人偏爱穿上衣,白校服配黑裤子、绿裤子甚至是红裤子;也有人把校裤当成常裤的一种,穿着穿着裆部就裂开了。家长一着急,在裤裆上镶了块土黄布,老远看去,就像内急忍不住大爆发了。

  那时候,整个瓢城刚刚经历了迪斯科的浪潮。时髦男女烫起头发,穿着牛仔裤,扛着“燕舞牌”收录机羊癫疯似的走街串巷。那些都是不正经的人,正经的人是不讲究穿着打扮的。正经人穿中山装,识字不识字的胸兜里都别支钢笔;正经人穿西装,袖口上的商标从来不剪;正经人穿大地牌风衣,里面一二三层毛衣清晰可见;也有正经人穿黄军装,但后来发现不正经的人也穿黄军装,还穿得不伦不类赶时髦,于是黄军装就彻底消失了。

  白色学生装只穿过一两次,儿童时期个子长得快,很快就穿不上了。学校似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小学时期再也没有重做校服。到了四年级,谁还穿这套校服,就说明他个子长得慢,营养不良,进而可以推导出他家境不好,没有足够的衣服替换。

  没有了校服,遇上集会活动怎么办?这一点,全市的学校都形成共识:上身必须穿白衬衫,下身只要是深色裤子即可。

  为什么上身必须统一,而下身就无所谓呢?在后来的一次集会中,我终于明白了。那天,大家坐在体育馆的看台上,正对着领导席。从领导的角度来看,对面坐着的都是白衬衫红领巾的孩子,至于孩子们穿什么裤子,他看不到,他也管不着。

  

  最好看的校服是初中校服。那身校服至今许多人还记得,上衣是浅灰色的小翻领西服,胸前四粒黄铜纽扣,上下四个西装口袋,后腰有一条明缉腰带,袖口各有三粒装饰纽扣。与校服配发的还有一条红色拉链领带。

  当时瓢城人也不知道什么是猎装,大家唯一直观的印象,是这套校服与电视剧里的国民党军装太相似了。稍微有学问的,会说这是模仿二战时的美国军装。有人批评说,模仿什么衣服不好,非要模仿国民党军装,这不是大逆不道吗?但没人在意这些。瓢城中学是本城最好的中学,说这种闲话的人,孩子肯定没出息,没考上瓢城中学!

  校服拿回家,试穿之后,父母都觉得满意。我最满意的是那条红色领带,虽然颜色有些土,而且是拉链领带。但毕竟是人生第一条,意义非凡。父亲一时高兴,还专门找了个领带夹赠给我。他说:“现在社会进步了,连校服都做出创意来,将来一定会更好!”

  新校服上身,同学们彼此也互相欣赏一番。不过,这次大家的注意力已经转移了,因为女生也新做了校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问好几个同学,谁也记不起小学女生校服的摸样,但对初中女生校服却记忆犹新,尤其是男生,绝对是印象深刻。

  初中女生校服上衣是粉红色的衬衫,胸前系着一个大的蝴蝶结,下身配一条蓝色背带裙。集会的时候,男生最关心的还是裙子的长度。裙摆恰好齐膝,发育快的女孩,走跳蹲跑中可以窥见大腿。

  初中正是孩子发育突飞猛进的年头。我们班的女班长个子高、发育快,脸上红扑扑的很讨喜。她有些标新立异,喜欢穿短裙,尤其是那种薄料子、裙摆处于大腿中段的裙子。男生几乎迷死了这位女班长,她踮起脚在黑板上写字、她转过身摇摆着走到座位、她一路小跑冲进教室、她弯腰捡起地上的铅笔,这些都成了急不可耐的瞬间。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在想,那裙子什么时候飘起来呢?

  女班长的短裙很快传遍整个年级。在一次年级大会上,年级主任气急败坏地说:“有些女生太不像话,裙子短得大腿都看见了!这是什么风气!这样的人居然还是班长!”

  其实不必提班长,大家也知道说的是谁。年级大会结束之后,我们几个男生匆匆赶回班级。女班长就在前边,彩色的短裙一摇一摆飘飘欲飞。好色君长叹一口气,担忧地说,这样一来,女班长只怕不会穿短裙了,说不定连班长也做不成了。

  短裙事件之后,女班长改穿长裤。她成绩好,家庭有背景,她还是班长。但短裙终是不见了。好色君为首的一众男生,依然紧盯穿裙子的女生。但言谈举止之间,多少有些落寞。到了初二,就没人再提什么窥视女生裙子的事了,他们更愿意讲赤裸裸的黄色笑话。

  按照老规矩,高一年级又开始做校服了。这次的校服令人大失所望,居然是一套宽宽大大的运动服。上衣分两色,上白下蓝,毫无特色,背部印着大大的“瓢城中学”四个字。字是白色的,歪歪斜斜地写在蓝白两色分界线处,导致上半截的字几乎看不清楚。校裤就是一件蓝色的运动裤,没有裤兜没有门襟,嘘嘘必须把裤子褪到屁股上。

  那套校服最大的特点,是男女一致,没有区别。对此男生女生骂成一条腔,不知是哪个猪脑子设计出来的。后来获悉,运动服充当校服的想法,来源于北京。据说京城大大小小的中学早就如此穿着了。既然如此,大家也只能一声叹息。

  高中时代,一切都是为了高考。小学那种校服集会的活动,从来没组织过。既然上面没要求,大家也就随便穿了。校裤是首先被抛弃的,那条裤子不仅不方便,还极其肥大,脚踝处松紧带收口,穿上去像灯笼裤。男生几乎没人穿校服,那会儿大家都忙着剃胡子、挤青春痘、对着镜子搞发型,谁也不愿意被人看做高中生。女生偶然有人试一试校服,但下身总要搭上一条贴身的牛仔裤,把包得圆鼓鼓的屁股露出来。

  也有少数人是穿成套校服的,那是家境不好的表现。我在理科班有位朋友,经常来我家看VCD影碟。他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气,唯一缺陷就是那套校服。每个星期,他至少要穿三天校服,没过多久,上衣的肘部就开裂了。

  有一天,朋友兴奋地对我说,家里终于有VCD影碟机了。周日,我兴冲冲地赶去观摩,并租了一盘尚格·云顿的动作片。一见之下,却大失所望。影碟机居然是本地产的,四个书本大小的盒子摞在一起,播放影片画面钝卡乱错,音质犹如小孩乱嚎。

  朋友家里的电器全是“燕舞牌”的。电视机、空调、电扇、暖风机,反正市场上流行什么,厂里就产什么,既没有特点也没有创新,只求勉强分杯羹,好发工人工资。他说,就在昨天,新上任的厂长买了一台一万多元的办公桌。厂里正在改制搞下岗,这个消息激怒了所有的工人。当天他父母不在家,就是去厂里集会抗议去了。

  临别的时候,我在沙发一角看到了他的校裤。朋友说,裤裆坏了,晚上让我妈补一补。

  1999年,我上大学了。即将迈入新世纪,所有人都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人们都在谈千禧年如何如何,新世纪如何如何。颇有那种一脚迈入新世纪,从此开始新生活的愿景。

  在这种愿景下,学校开始给大家做校服。上几届师兄的校服我们见过,比高中的运动服还要差。大家有些不情愿。但学校管理层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散播消息,一方面说这是校长的决定,另一方面也反复重申,这次校服肯定发挥创新意识,远超往年各届。

  没奈何,交完了服装费,就等人来量体裁衣。小学、中学的校服,那都是有专人来量身定制的。没想到,来的专人只是简单目测一下,偶尔拉住两个身材特异的同学比划一番,登记入册就完事了。

  发下来的校服,已经很难用什么词汇来形容了。衣服还是蓝白两色的运动服,式样与高中的差不多,背后也是丑兮兮的四个字。与往届相比,创新之处在于裤子两侧开了口袋,照样没有门襟男女不分。上衣两侧的插兜各有一条拉链,这也算是创新之举了,但不少人校服到手拉链就是坏的。

  校服穿到身上,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校服都是按照统号定制的。当初量体的专人,不过是根据目测,将大家划归到某个型号中去。所以,校服上身,要么长了半寸,要么短了一截。只有那几个身材特异的同学,衣服做得恰到好处。同学们气不过,反映上去,却迟迟不得回复。再反映,回复说,长了半寸可以把袖子卷起来,裤子短一截的可以穿个高帮球鞋。

  反正也没人穿,大家一起拍个合影,然后就扔了吧。大一下学期,楼道的垃圾桶里到处有丢弃的校服。保洁员终于看不下去了,人手挑了几套。那一阵子,穿着校服的保洁员,拿着校服擦栏杆的景象随处可见。后来,学校实在忍不住了,向物业发出通知,严禁保洁员穿校服。于是,校服就只能用来擦地板了。

  这么说有些过分,其实还是有人穿校服的。98级一位师兄,专好收藏校服。校庆的日子里,穿着95级的校服四处晃,打篮球则套上99级的校服,谈恋爱就穿97级的校服。这位师兄也算能人,毕业好几年,都在学校周围晃荡。穿着低年级的校服,出入校园来去自由。

  那几年,创新这个词汇叫得特别响。仿佛进入新世纪,就是为了创新而活的。导致师兄迟迟不能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产业化。这也是个创新而来的东西。教育产业化直接导致高校扩招,招生人数、学费呈直线上升。几年下来,人才市场里放眼看去,全是毕业生。

  本科生不值钱了,研究生不值钱了,博士生也快不值钱了,专科生就只能跳楼了。那一阵子,省城媒体特别喜欢报道大学生跳楼,一听说跳楼事件,立刻蜂拥而上。到后来,报的实在太多了,读者也没兴趣看,大学生跳楼也不值钱了。

  自然,也不是人人都找不到工作,人人都在校园周边晃荡。比如有位同学就很厉害。家中有人在省里做官,大学没毕业就成了省委组织部调干生,很快下放基层锻炼,两年之后就提拔,现在已经是副处级干部,变成领导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忍不住查了一下百度,原来我们理解都错了。所谓校服,是指学生上学必须穿的服装。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学生之间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尊卑贵贱之分”。如此看来,我们的校服恰好适得其反。

  再看当年大学的校服合影,脸上满是稚嫩,校服依然丑陋。只有那位副处级干部,校服穿得极为贴身。哦,他就是那个身材特异的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