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气宏放 傲然独得
——记作家、书法篆刻家彭洋
林秋凌
彭 洋
《世说新语》中有段话,对文人的描述很恰当:“容貌瓌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彭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文人。
彭洋,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广西北部湾书画院副院长、岭南印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家、文化策划家、书法篆刻家、文化学者是他的“特定标签”。正因如此,初次见面时,笔者便感受到彭洋的文人气质——儒雅睿智、自在从容。但是,彭洋的“多重身份”也不禁让人好奇: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家?
彭洋向泰国前总理英拉赠送作品。
从专职创作到初涉广告改造
自198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中文系后,彭洋便进入自治区文联任党组秘书,以及担任文艺评论的工作。对他而言,这是一段很重要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广西当时的文艺队伍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接触到许多早期的老艺术家。“在这些老作家、老诗人的晚年,我能够有幸赶上这个时候接触到他们,并且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是我的荣幸。”回忆起那段经历,彭洋颇为感慨。随后,彭洋开始从事理论研究,专职搞创作。期间,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成立,他任常务副主席,并创办了《南方文坛》。作为《南方文坛》的创办者、编辑部主任及负责人,彭洋改版了《南方文坛》,从只关注广西文艺理论界到关注全国文艺评论界,为《南方文坛》开辟了一条新路。
作为一名作家,彭洋先后发表的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及文艺评论文章有两百多万字,已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圣堂山圣典》,诗集《二十岁的谎言》,评论集《视野与选择》、《彭洋评论选》等14部。
担任《南方文坛》杂志社社长、总编期间,彭洋创办了广西纵横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任董事长。彭洋强调道:“当时我还是在职人员,广西纵横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文联人事处特批创办,我当时也是身兼数职。”公司成立后,在彭洋的带领下完成了几个大型广告制作,例如当时整个南宁市的广告改造、火车站的广告改造等,这些广告在业界都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与好评,不俗的成绩为彭洋之后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转型文化产业策划与专利发明
谈到购买广西纵横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并独立发展,彭洋表示那是他转型文化产业策划的开始。在公司发展前期由于项目失败而吃官司,其他人都知难而退的情况下,彭洋毅然选择了坚持。随后,广西纵横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彭洋的手上“起死回生”。近十年来,由他主持完成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的发展规划、园区规划、项目策划达一百多个、文本成果达两百多万字,与自身著作几乎等量。
“可以说我们公司是目前广西文化产业最大的项目库,不仅仅是体现在知识产权的归属,还有所有项目里面包含了真正的文化含量、技术含量、艺术含量等,很多项目都是与专利、商标、开发环节等相连在一起的。”彭洋投身于广西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创办文化策划公司和研究院,成立很有影响的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方面的智库和项目库,让他实现了完美转型。
除了在艺术和文学领域潜心钻研之外,彭洋还热衷于研究专利发明,且成果显著。他注册、发明了“防护栏广告灯箱”、“多功能时令钟表装置”、“酱料软包装”等国家专利,创办岭南印社后,更是专注于“文房四宝”、“桌子的革命”、“筷子的革命”、“世界语”等专利的发明。
新篆刻理论背后的艺术追求
篆刻艺术是一门将书法、章法、刀法完美结合的造型艺术,没有深厚学养与扎实功夫,是难成气候的。自幼习书的彭洋,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师从我国著名篆刻艺术家帅立志先生。彭洋说:“书法是我从小就喜欢的,学习篆刻主要是为了调整我的书法。”然而,彭洋在接触篆刻之后,就被篆刻这门艺术深深迷住了。在探索篆刻精髓的同时,彭洋也在不断探究当代广西篆刻艺术的历史,创新篆刻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新篆刻”理论。而这个构想和创作实践,也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引起巨大反响的系列户外大型印章作品,不仅设计了大型印章的技术要素、指标和系统,同时系统阐述了以大型印章为代表的“大的艺术”的新概念和内涵。
彭洋认为,“新篆刻”的理论核心在于“将一种微观的艺术变成了一种宏观的艺术。传统的篆刻作品,常常是见字不见石,或是见石不见刀,很难欣赏到它丰富的金石趣味。而大型印章数十倍、数百倍、上千倍地放大了这个符号,使人们不仅得以从印面艺术、印文内容,而且能从刀工刀法、印文低槽的刻痕沟壑石壁上感受到篆刻家的心迹和思绪,增加了篆刻艺术的鉴赏价值、艺术冲击力和震撼力。”
据了解,当时大型印章新品牌的推出,使岭南印社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行的关注和文化界的称赞。岭南印社被列入国家精品工程的社团,南宁市政府更是准许岭南印社在石门森林公园打造广西第一个印林,为南宁市增加一大亮点。对此,彭洋直言,希望印林的打造,能够为世人留下千百年后还可观赏的历史财富。
如今,彭洋学习和钻研篆刻已经近30年,他在广西篆刻艺术界早已名声在外,却仍然在不断追求。他不停地篆刻大量作品,又在实践中不停地推翻自己,不停地提出新的问题与新的理论。就像他雕刻了无数“直奔真理”的作品一样,不顾一切、心无旁骛地在艺术领域追求真理与创新。
作为一名艺术家,彭洋坦言,如何让自己的艺术品与经济社会实现对接,是自己最大的抱负。无论在何种层次何种程度上,哪怕是只能够往前推进一点点,使这个疑问更清晰一些,他认为都是一种历史贡献。
责任编辑:黄秀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