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嘉鱼
赖红柳
在宋朝梧州的子城南面,有座嘉鱼亭,不知建于何时,当时的《苍梧记》只说是因为“丙穴出嘉鱼”,所以叫做“嘉鱼亭”。“丙穴”据说火山脚下就有。宋朝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苍梧大江之南山曰‘火山’,下有丙穴,嘉鱼出焉,所谓《南有嘉鱼》,诗人传之也。”而《南有嘉鱼》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是一首描写纵情宴饮的诗。
最早记载梧州出产嘉鱼是在唐朝,刘恂的《岭表录异》:“嘉鱼,形如鳟,出梧州戎城县江水口。甚肥美,众鱼莫可与比。”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也有嘉鱼的条目:“嘉鱼,状如小鲥鱼,多脂,味极腴美,出梧州火山。人以为鲊,饷远。”
那么,嘉鱼到底是一种什么鱼呢?查1977年出版的《中国鲤科鱼类志》,有一种学名叫“卷口鱼”的,属鲃亚科,地方名就叫嘉鱼,又叫鼠头鱼或者圆口鱼。这种鱼前部呈圆筒状,后部侧扁,头小,鱼吻肥厚,显著地向前突出;口方形,掩于10-12根流苏之下;体棕色,背部棕黑色,腹部白色,每一鳞片的中央呈灰黑色,鳞片边缘呈灰白色,喉部橙黄色。“此鱼喜欢生活于深水的下层以及通泉水的石洞中。最大个体2市斤以上,肉味鲜美,含脂量多。”这和古书上有关嘉鱼的记载相当吻合。
下图出自1981年版《广西淡水鱼类志》,也说卷口鱼:“地方名:嘉鱼、老鼠鱼。”“肉味极佳,细嫩鲜美,为上等食用鱼。”这种嘉鱼分布于珠江水系,特别是西江水系。云南西洋江亦有分布,台湾也有。有学者认为台湾的卷口鱼是由西江流域混在养殖鱼苗中引进的,并非原产于台湾。
卷口鱼
在广西,嘉鱼在左右江、西江、浔江多有出产,其中以梧州所产的最肥美也最著名。梧州嘉鱼之所以肥美,也许是梧州位于浔江、桂江汇合处,水底食物特别丰富的缘故。嘉鱼是一种贪食的肉食性鱼类,常捕捉小鱼、蠕虫为食,性喜温暖,栖居在水底岩穴中。捕捉嘉鱼的渔具,得视地点、时间的不同而定。春夏天,嘉鱼在浅水滩产卵,多用竹罩、撩罟和罩网捕捉;秋冬,嘉鱼深藏于岩穴或深水中,就得用小网眼的刺网捕捉。由于水深难捕,一天所得,不过数尾,这是嘉鱼上市量不多的原因之一。现在嘉鱼在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了。
食用嘉鱼以煎、烤为佳。《岭外代答》说嘉鱼“形如大鲥鱼,身腹多膏,其土人煎食之甚美。其煎也,徒置鱼于干釜,少焉,膏溶,自然煎熬,不别用油,谓之自裹。”《岭表录异》则说:若烤吃时,常“以芭蕉隔火,恐脂滴火中也”。《桂海虞衡志》表示可把鱼用盐等调料腌渍起来,慢慢享用。嘉鱼不但好吃,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说,它可“令人肥健、悦泽”、“治肾虚、消渴、劳瘦虚损。”
宋代文人在诗词中有提到嘉鱼的,较为有名的是陶弻,他在任邕州知州时,给到梧州赴任的典狱官吕涛作了首诗:
峡口苍梧县,城依南斗魁。
江浑海潮上,地热火山来。
草没嘉鱼穴,云封拜表台。
到应无狱讼,豆蔻酒频开。
大意是说吕典狱到了梧州,大概也没什么官司可劳神的,又能常常吃到嘉鱼美酒,很羡慕。
话说嘉鱼在我国古诗书中记载很多。影响最大的当数《诗经》里的《南有嘉鱼》。此“嘉鱼”一出,西晋左思在《蜀都赋》内才有“嘉鱼出于丙穴”句。唐杜甫更有诗赞“鱼知丙穴由来美”,丙穴鱼就是嘉鱼。南唐保太年间(943-957年),中主李璟驾临鄂州蒲圻的鲇渎镇(场),尝到了当地渔民进贡的鱼,连声赞道:“佳鱼,佳鱼!”从此升格为县并改名嘉鱼县,也是因由《南有嘉鱼》得名。
此外,后人还纷纷考证出不少地方出产嘉鱼。东晋《华阳国志》说陕西勉县有嘉鱼,“出于沔南之丙穴”(朱熹《四书集注》)。南朝任豫的《益州记》不太同意,说:“嘉鱼蜀郡处处有之,状似鲤而鳞细如鳟,肉肥而美。”四川泸州、雅安、洪雅、乐山等地,均自称嘉鱼原产地。这些地方的嘉鱼是否也是指卷口鱼,就不得而知了。
责任编辑:傅燕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