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雨花台上血花飞——抗日将领高致嵩殉国前后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江月 热度: 16539
徐 风

  雨花台上血花飞
——抗日将领高致嵩殉国前后

  徐 风

  

  高致嵩

  春日的一天,我前往六朝故都南京。从飞机上向石头城南眺望,那一段残存的城堞旁边,闻名遐迩的雨花台就像一个绿色的小岛。七十多年之前,籍贯广西岑溪的抗日将领高致嵩将军就在这里壮烈殉国。

黄埔岁月 东征北伐

高致嵩字子晋,1898年8月25日生于岑溪归义镇谢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岑溪山川壮美,归义更是“兄弟文武双进士”的钟灵毓秀之地。

  高致嵩少年时先在父亲任教的大馆读书,后又考入岑溪中学第四班。他身高体壮、英俊儒雅,且聪明勤奋、成绩优异。毕业后,高致嵩曾在家乡担任小学教员,学生和家长都称赞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是教书育人的良师。

  这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高致嵩受革命思潮的影响,辞别家中父母及娇妻爱子,毅然赴粤,报考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1924年底,高致嵩首先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1925年7月,经再考合格,高致嵩如愿升为步兵科的正式学生。在高致嵩的带领下,李旭蕃、管定球等岑溪有志青年纷纷投身黄埔,并在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军校,高致嵩认识和结交了戴安澜、黄梅兴、朱赤、王耀武等黄埔三期的同学和朋友,并和他们一起参加了两次东征和讨伐杨、刘叛军诸战役。高致嵩第一次经受了战斗的洗礼,因其英勇善战,很快从排长升任为连长。为了增进学生对自己的感情和忠诚,校长蒋介石经常找学生谈话,高致嵩是被蒋介石召到办公室单独谈话的学生之一。与蒋介石的谈话,对高致嵩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民政府决定把黄埔军校三期生安排到各省保安团,以期在基层得到磨炼。1926年1月毕业时,高致嵩与同学们分别获得“中正剑”一把。高致嵩被分配到蒋介石的故乡——浙江省保安团,继续担任连长的职务。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黄埔军校的大操场上,旌旗飞舞,战马嘶鸣,将士们列队整齐。高致嵩也在其中受阅。初升的太阳在如林的刺刀上折射出湛蓝的光芒,“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声震天动地。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的北伐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就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几十万军队。高致嵩功勋卓著,从上尉连长升任为少校营长。

  北伐战争胜利,高致嵩回到浙江省保安团,担任营长职务。

  1930年,高致嵩奉调南京卫戍司令部,这时候,高致嵩认识了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旅旅长俞济时。不久该旅改编为第一师,俞济时担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司令兼第一师师长。俞济时是黄埔一期生,更是蒋介石的亲信和外甥。高致嵩气宇轩昂、文韬武略的风采,很快获得了俞济时的青睐。

淞沪抗战 光荣负伤

1931年底,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二师改编为陆军第88师。陆军第36、87、88师是当时仅有的三个德械师,是蒋介石的嫡系和王牌精锐部队,俞济时为第88师首任师长,高致嵩调该师任中校参谋。

  1932年1月28日,日寇进攻上海,第19路军奋勇抵抗,蒋介石命令张治中率领第87、88师组成的第5军,驰沪参战,88师奉命担任江湾北端至庙行、蕴藻滨一线的防御。这是高致嵩与日军的初次战斗,作为黄埔军人,洗雪耻辱的机会终于到来。俞济时向高致嵩征询作战的意见和建议。高致嵩认为,面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我军只有发挥大无畏的精神,开展近战、夜战和肉搏战,使敌人的优势火力难以发挥,才能把强敌打败,俞济时频频首肯。高致嵩制定了周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到全师前沿各阵地查看,指挥修筑工事。2月20日,日军植田中将集中兵力对88师防地猛烈攻击,高致嵩跟随俞济时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众人来到庙行镇,不料一颗炮弹从身边落下,一个参谋和两名卫兵当即牺牲,俞济时腹部受伤,高致嵩奋身救护,在将俞济时从火线护送下来之后,继续协同指挥战斗。

  2月22日,庙行镇战斗波澜起伏,淞沪之战达到高潮。日军进攻屡屡受挫,植田中将老羞成怒,集中大炮五六十门进行长达五个小时的轰击,火力之猛,前所未有。上午9时,88师527团阵地被敌突破,该团第3营营长陈振新以下无一生还。植田见状,急调兵力猛扑,并向两翼扩张,中国守军面临险境。张治中急令88师新任师长孙元良展开反击,高致嵩向孙元良请缨杀敌,亲率官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高致嵩果敢勇猛,身先士卒,在他的率领下,官兵们士气高昂,拼命搏杀,重创日军。这时“敌我之间,层迭包围,至于四匝,反复肉搏,历廿四时”,“疆场之上,膏肉狼藉,伏尸盈野”。最终,88师收复了阵地,日军的“中央突破计划”宣吿失败。

  后来高致嵩继续战斗在江湾、闸北一带。一日,高致嵩正在指挥战斗,不料一颗流弹飞来,高致嵩腿部中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捂住伤口,继续指挥,直至把敌人打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在乡村建设中责无旁贷。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大学生返回自己家乡就业创业的人数也逐渐增多,但由于大学生个体资源的有限性,返乡就业创业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进行有效的支持。本文针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日军首战淞沪,频遭重创,日寇大本营气急败坏,不得不数次换将,日军指挥官植田中将遭到撤换。高致嵩和他的弟兄们的出色表现,在国际上扭转了中国军人的形象。

违抗军令 义释红军

1933年,高致嵩伤愈后调任湖北省保安团中校营长。1934年,听说自己的老上级俞济时担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兼浙赣皖边区剿匪司令官,高致嵩投奔他,并很快升任补充团上校团长,后又改任第3团团长。

  1935年1月,高致嵩奉命参加对方志敏率领的红军长征先遣队的围剿。红军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方志敏被俘,国民党军队到处搜捕被打散的红军指战员。一日,高致嵩的部下俘获了5名红军干部,听说为首的一人身受重伤,高致嵩先派医务人员将其抢救,并前往看望,想不到那人竟是自己的故人钟华姑娘。

  高致嵩初调南京卫戍司令部之时,曾应邀参加俞济时母亲的寿宴。那天晚上,还在金陵大学读书的钟华小姐艳压群芳,许多年轻英俊的公子哥儿趋之若鹜,唯独高致嵩缺乏应有的热情,更没有邀请她一起跳舞,心高气傲的钟华不明就里,竟然耿耿于怀。淞沪抗战之时,俞济时和高致嵩先后负伤,钟华到医院探望表哥俞济时,却无意间遇见了也在医院疗伤的高致嵩。钟华正想表达对高致嵩的爱慕之情,却看到了高致嵩夫妻恩爱的一幕。这时候钟华的几个同学和朋友投奔红军,陷于失恋的钟华毅然前往,他们很快成为红十军团司令部的机要人员。

  钟华终于不治而死,弥留之际,恳求高致嵩把她的4名战友全部释放。高致嵩当初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曾受到共产党人的影响,特别是当前民族危亡之际,认为国共两党应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致嵩暗中放了他们,并亲自护送他们安全出境,对上司却谎称其中一名红军干部系俞济时表妹,在押解途中不慎被他们一起逃跑,自己愿意承担失责之罪。高致嵩知道自己违抗军令,将有杀头之虞,将此事告诉自己的母亲,如果日后惨遭不测,好让亲人知道到底因何缘故。虽然此事后来被人告发,但俞济时误认为高致嵩放的是自己的表妹,加上后来抗战全面爆发,此事便不了了之。

淞沪再战 临危受命

1937年七七事变,大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为民族的生存和尊严而战。中国军队士气高昂,高致嵩更是热血沸腾,誓与日军决一死战。

  1937年7月底,高致嵩参加淞沪会战前夕,就把妻子卢凤仪以及两个儿子和女儿,以及哥哥死后留下的侄儿侄女从杭州遣送回广西岑溪老家。分别之时,高致嵩对卢凤仪郑重嘱咐道,我如果遭到不测,你一定要把儿女们抚养成人;你无论去到哪,都要带上我的侄儿侄女。卢凤仪泪如雨下,连连点头。高致嵩又道,生活的道路漫长曲折,你还年轻,如果我战死,你应该择人再嫁。卢凤仪泣不成声,连忙搖头拒绝。高致嵩又对孩子们嘱咐了一番,看到女儿美丽可爱,禁不住吻了又吻。想不到杭州一别,竟成永诀。

  次日,264旅在闸北持志大学、五洲公墓等地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高致嵩率部逐屋争夺。这时,264旅旅长黄梅兴来到八字桥,指挥部队进攻日军盘踞的爱国女校和粵东中学。敌人火力十分猛烈,中国军队伤亡甚众,进攻受挫。骄横的日军开始了反冲锋和反包围,形势十分危急。突然一颗炮弹在身边爆炸,少将旅长黄梅兴当场牺牲。黄梅兴是高致嵩同在黄埔三期的同学和朋友,也是淞沪会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将领。

  密切注视战局发展的统帅部接受88师师长孙元良的建议,当即任命高致嵩为264旅少将旅长,接替黄梅兴的职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高致嵩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他收缩战线,集中火力,打败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并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攻占了敌人的阵地。

  9月初,新组建的74军加入战斗,淞沪战场云集了中央军的精锐部队,日寇凭藉其海空优势,不断增兵,淞沪战事愈演愈烈。9月中旬,日寇集中兵力猛攻大场、江湾一带防区,高致嵩率部与日军展开街市战和肉搏战,战场之上,杀声震天,官兵们不断冲杀、反复肉搏,终于将日军击溃。10月2日,日酋松井石根大将限令三天内占领大场、闸北,但由于高致嵩部队的顽強抵抗,使之成为痴人说梦。不久,高致嵩率部转守北站一带,对敌实施夜间袭击,击毙日军甚多。

  10月25日,大场失守,第18师全军覆没,师长朱耀华将军自尽。至此中央军四面受敌,被迫放弃北站至江湾一带阵地。为掩护主力转移,88师524团一营官兵在团副谢晋元的带领下,坚守闸北四行仓库,高致嵩与谢晋元挥手告别。11月5日,日军十万援军在杭州湾登陆,妄图从后面抄袭我军,高致嵩奉命断后,中国军队从上海撤退。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作战之英勇,牺牲之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入侵的历史上鲜有先例,它打破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弘扬了国威,鼓舞了中国军民战胜敌人的决心和斗志。

雨花台上 壮烈捐躯

淞沪会战发轫之初,高致嵩的队伍率先进入上海;蒋介石下令撤退,264旅最后撤离。经过四个月的恶战,再徒步行军600余里到达南京,部队已是疲惫之师,这时又接到防守南京的命令。高致嵩认为,李宗仁等高级将领的意见是正确的。南京在地形上易守难攻,必然处于敌人海陆空军的立体包围,是兵法上的绝地、死地。我军新败,队伍残破,急需休整补充,亦无生力军增援,天时地利人和极其不利。但蒋介石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作出短期固守的决策亦不无道理:南京乃国民政府首都,总理陵寝所在地,国际观瞻所系,南京虽非战之地,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日军松井石根大将率领9个师团共二十万人马,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向南京杀来,唐生智指挥十万中国军队仓促应战。12月6日,南京城外炮声隆隆,中日两军已在郊外接火。这天晚上,在唐生智公馆兼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蒋介石集中少将以上的守城将领训话。高致嵩和旁边的黄埔三期学友、262旅旅长朱赤会意地交換了眼神,一股热血在他们身上沸腾。

  264旅负责防守南京城南雨花台左翼阵地,背后就是88师师长孙元良亲自率领两个补充团驻守的中华门。高致嵩知道,战前的鼓舞动员、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至关重要。部队刚刚来到南京,上级就下达作战命令,自从接受任务之后,高致嵩顾不上休息,每日深入连队,来到前沿阵地。高致嵩刚毅的神色、激昂的言词给官兵们极大的鼓舞。官兵们确信,高致嵩亲自布置的火力点和指挥修筑的工事,必然是鬼子的坟墓。

  12月7日清晨,高致嵩站在雨花台上,当年,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这里抗击金兵。高致嵩向西望去,只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脑海里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先祖高启“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的诗句。高致嵩集中264旅全体官兵,进行最后一次战前动员,“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12月9日,中国军队外围阵地全部失陷,日军把南京城围成铁桶一般,并立即向光华门、中华门和雨花台阵地猛攻,中国守军英勇顽強,高致嵩率部与敌反复冲杀,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阵地岿然不动。12月12日拂晓,日军第6、9、114师团集中百余架飞机和数十门重炮猛攻,雨花台陷入一片火海。天空中是敌机的轰鸣,子弹和炮弹在身边发出刺耳的尖啸,更多的是手榴弹和炸弹爆炸的声音,还夹杂着壮士们的怒吼,以及鬼子的惨叫。高致嵩率部奋勇冲杀,反复肉搏,搏斗中高致嵩的右耳被日军咬掉,高致嵩顾不上包扎,仍然继续指挥战斗。又经过一轮惨烈的厮杀和混战,中午时分,264旅终于把敌人打退。这时,担任防守雨花台右翼阵地的262旅旅长朱赤将军中弹牺牲,雨花台己陷入日军的全面包围。经过数天的鏖战,264旅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外无援兵。

  天昏地暗,寒风凛冽,阵地上一片寂静。空气中是浓重的血腥、火药及汽油的气味,令人窒息。高致嵩环顾四周,所有的草木已被炸飞,脚下是被炮火炸松、硝烟熏黑、鲜血渗透、尸体覆盖的土地,日军死伤枕藉,264旅活着官兵的也没有多少个。

  潮水般的日军逐渐扑上来,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高致嵩命令官兵们把所有的手榴弹和炸药包集中起来,然后隐蔽在壕沟里。待到蜂拥前来的日军不足5米的距离,高致嵩大喝一声“杀”,官兵们冲入敌阵,所有的手榴弹和炸药包在敌群中爆炸,高致嵩和他的弟兄们全部牺牲。至此,中国军队的数名将军相继殉国,88师两个旅长、三个团长及6000多名官兵在雨花台全部阵亡,264旅奏响了最后的绝唱。

  首先攻上雨花台阵地的日军第6师团23联队发现了身穿将军服装的高致嵩遗体,后在其战史中写道:高致嵩“怒目圆睁,虽死而目光如矩,周身弹片无数,左怀握步枪,右手尤握未掷出手榴弹,壕内中国军皆死俱体无完肤,衣无整絮,可见我炮火之强大。又时值寒冬,可想中国军之绝望境地。”

  12月13日凌晨,谷寿夫的第6师团攻入雨花台后面的中华门,这是南京城19座城门最坚固的一座,南京城终于沦陷。

  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面临日军兵力的強大优势和海陆空军的立体包围,孤军奋战。高致嵩率部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抗击着敌人机械化部队的疯狂进攻,最终壮烈捐躯,实践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表现了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不惜牺牲的精神。

烈士后人 四海为家

高致嵩牺牲时年仅39岁,卢凤仪25岁,两个儿子已分别开始在中小学读书,但女儿却刚出世不久。高致嵩牺牲后,国民政府当即追授他为陆军88师中将副师长,发给一笔价值不菲的抚恤金,并承诺把烈士遗孤赡养成人。

  高致嵩的父亲早己去世,卢凤仪在岑溪待了一段时间,就带着五个孤儿外出逃难。

  抗战胜利后,岑溪各界民众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暨悼念高致嵩等牺牲将士大会。卢凤仪带着女儿回到当年他们长期生活过的杭州,两个儿子也来到广州继续他们的学业。

  卢凤仪一直没有再婚。1983年去世,终年71岁。

  1986年3月26日,国家民政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高致嵩将军为抗日战争革命烈士。

  1994年,高致嵩的孙女馥芬从台湾来到岑溪寻亲,与曾经跟随高致嵩多年的高致嵩的侄儿侄女家麟和飞燕见面了。

  2014年9月30日,国家公布首批抗日战争革命烈士名单,高致嵩将军的名字赫然在目。

  去年,我来到高致嵩铜像前默默祈祷:安息吧,高将军和所有的烈士们,你们的血没有白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伟大的复兴之路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傅燕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