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生命之重

时间:2023/11/9 作者: 核桃源 热度: 18611
杨佳燕

  地震,这一自然现象,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也许是种概念,只有亲身经历以后,那是记忆犹新的。当面对那一刻时,我们会恐惧,甚至会惊慌失措。不管怎样,你或多或少从媒体、从身边人那里认识到地震所造成的危害,然而,当地震灾难过后,我们学会接纳与面对,很多人、很多事物会让我们产生牵挂。

  2021年5月21日,漾濞县发生了6.4 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群众房屋和生产设施受损严重。好在,人安全,活着就好。为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县城所在地的群众连夜被转移撤离到指定的三个应急避难点;山区的群众也被撤离到屋外,找到空旷之地安生。

  地动山摇过后,在冷饿、惊慌、忧虑、害怕交杂中,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都会产生本能反应,会积极地开展自救与谋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牵挂起家人和乡亲们是否安全?怎样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想到自己以后怎么生存?也许冷了、饿了一夜之后,我们会想到食物、衣服、被褥。不同之处,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牵挂起一件纪念品、一本书、一件乐器、一条陪伴你多年的狗等等。

  记得有一位参加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退伍军人梅正东,当时他的牵挂让我印象深刻。“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因为我参加过抗震救灾,这方面我有经验。”

  总之,在经历了一场地震灾害之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充满着爱和责任的牵挂,正因为有了牵挂才让你体现出不一样的勇敢与团结,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但愿受灾的人们,收拾起心情,再次向往着美好的生活,走上重建家园的奋斗之路……

纪念章

“我有抗震救灾经验,请把我安排在最紧急的地方!” 曾参加过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梅正东,在家乡遭遇6.4 级地震的时刻,毫不犹豫的做出了选择。

  梅正东,31 岁,党员,退伍军人,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沙河村。地震发生时,还在县城农贸市场卖鱼的梅正东立马边赶路边打电话联系村干部。刚进的一车鱼全部留给了村民,还约上发小成立物资运输车队,成为救灾队伍中最忙碌最可信的力量。

  震后第5 天,他才回到家……退伍但不能褪色!

羊铃铛

漾濞县苍山西镇秀岭村60 岁的老党员熊红信,曾经是村里第一党小组组长。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目睹自家的5 间圈舍轰然倒下,被压的畜禽惨叫声不断。但他无暇顾及,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跑出家门,忙着转移群众。

  这次地震,熊红信家的3 只山羊、60 只鸡被埋。而畜禽养殖是他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丈夫的遗物

漾濞县苍山西镇沙河村72 岁的刘金兰,从一片废墟中捧出已过世7年的丈夫梅富昌的遗照。梅富昌生前是一名老党员,当过20 多年的生产队队长,是刘金兰今生最大的骄傲。

  何时何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儿子的教材

“爸爸,我的书还在屋里呐”

  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41 岁的赵兴辉,因为儿子赵宁的一句话,第二天又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冲进家门,在残垣断壁中收集整理出儿子需要的书本。

  任何时候,孩子的学习都是家长的第一责任!

锣锅和烧水壶

6.4 级地震,震得人们心有余悸。

  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48 岁的李继美和家人在地震当夜躲避到空旷的田野里,熬过一夜之后,她跑回家中拿出了锣锅和烧水壶。

  废墟之上,生活还将继续,家人的饱暖依旧是李继美最在心的事。

女儿的玩具熊

因为胸前写着“爱你”两个字,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31 岁的赵焰然在震后第二天返回家中,找到女儿最喜爱的玩具熊,抚慰被惊吓到的9 岁女儿。

  因为爱,如山的父爱,一直在!

傈僳族传统乐器“期奔”

李汝明,53 岁,党员,家住漾濞县漾江镇湾坡村,州级傈僳族打歌非遗传承人,苦姜坡傈僳族文艺队队长。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转移了乐器。

  自己亲手制作的物件,不仅要刻上姓氏,还将相伴一生。

印板

李崇林,69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上街村。印制烧包用的两块印板已跟随他20 多年,是他日常生活里一直经营着祭祀用的纸烛、香钱的依恃。

  年近古稀,最放不下的还是相伴多年的老搭档。

名片

天然石画,宛如精美的名片。

  马春明,50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下街村,平时着迷于天然石画加工。那一幅比自己的名片还要精美的天然石画,有人出过高价都没舍得卖;震后,成了四分五裂的一堆碎片。

  损失虽惨重,也不抵精美破碎后的隐痛。

纪事本和帖

张学芝,女,69 岁,退休职工,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河西村。地震发生时,被倒塌的围墙压埋。张华中,男,57 岁,村民小组组长。他打着手电筒在废墟中寻找张学芝,第一时间把她送进医院。锁骨骨折、肺部出血的张学芝得以转危为安。

  平安是福。那纪事本、那帖、那小组长,就像那块砖,关键时刻撑得住。

被褥

张映红,57 岁,漾濞县苍山西镇秀岭村村民,地震时,他和家人在玉米地里露宿了一夜。第二天,他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把被褥抱出来。

  寻常百姓家,金窝银窝,不及自家的被窝。

常备药物

“老伴,该吃药了!”相濡以沫的夫妻俩,把最普通的口头禅,说成了彼此间最悦耳的情话。

  王正康,70 岁;妻子茶建兰,69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夫妻俩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每天都得服药物维持。

  古稀之年,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

老式座钟

房屋震塌啦,物件震坏了,但娘家带来的东西不能坏。

  彭代琳,58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仁民街社区。一片破败中,她小心翼翼抱出结婚时娘家送的礼物,怔怔无语。

  结婚38年,这老式座钟陪了她38年。

宗地图

2007年,王永祥和妻子“按图索骥”,在这张小图上建起了自己的小家。

  王永祥,55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地震发生后,他最关心的是《集体土地使用证》。因为受损的房屋是他和妻子多年的心血。

  家是归宿,是人们安放身心的港湾。

剃头刀

手巧不如家什好,手艺人都懂。

  朱述锋,71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上街村,是一位剃头修面的手艺师傅,至今还坚持着摆摊剃头。震后第二天,他把伴随他20 多年的剃刀等家什抢救了出来。

火腿

自家腌制的火腿,大家一起吃。

  梅登辉,48 岁,妻子梅锋芹,44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沙河村。地震发生后,夫妻俩一起转移到安置点,为改善受灾村民的伙食,夫妻俩捐出了家中腌制的火腿。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安置点,像梅登辉家捐出食材的人还很多。

全家福

安佩英,55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手中捧着的照片是家中唯一的全家福,凝聚着亲情,定格着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地震后,她更加想念在外工作的女儿们。

  全家福,延续了心里温馨的记忆。

赵春丽,49 岁,儿子赵海成,27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地震发生后,赵春丽家中的房屋受损,眼看着天边的乌云,她约上儿子忙着转运粮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户口簿、驾驶证和行驶证

王静云,44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淮安村。地震时,王静云抓起一包证件就跑出家门。他清楚,儿子王海涛临近高考,不能因为缺少必需的证件而耽误孩子报名。

  一簿两证,是王静云职业上的自信和安全感。

收藏的石头

马字勇,50 岁,妻子马素芬,51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下街村。夫妻俩平时喜好玩石,收藏着一些天然奇美的石头。地震后,家里的房屋成了危房,夫妻俩把石头转移到亲戚家寄存。

  奇石之美,满满的艺术感,愉悦而满足。

爱犬的脖圈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杜甫

  李铁彬,53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仁民街社区。身后的狗狗和他相伴了11年。地震后,李铁彬家的房屋受损,被统一安排在集中安置点居住,尽管余震不断,但他每天都坚持回家看爱犬。

  爱狗之人都有一颗细腻的内心!

装修工具

钱红林,51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河西村,装修工人。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的电钻、打磨机、手套等工具。这些东西给予他施展手艺、供养两个女儿上大学的底气。

  工作是一种修行,干一行就爱一行。

爷爷的军功章

每一枚军功章的背后,都是军人建立功勋、不可替代的“浓缩荣誉”!

  琚启立,25 岁,家住漾濞县苍山西镇沙河村,他手中捧着的是爷爷留下的军功章和纪念章。琚启立的爷爷琚海礼是名抗战老兵,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曾经佩戴在爷爷胸前的军功章是爷爷的“第二生命”,是琚启立家最宝贵的财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