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在色尔岭

时间:2023/11/9 作者: 草地 热度: 18716
韩玲

  

  (一)

  色尔岭地处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卡撒乡境内,因有一条长达一百多里形如矫龙的山岭而得名,因为山高,它看起来像是从天空俯冲下来,所以本地人都称它为色尔岭梁子,又加上色尔岭曾是通往南北的交通要道,这条路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要战役,至今还有古战壕、炮弹之类的遗留物,所以有人又叫它血尔岭。

  2017年深冬,应色尔岭驻村第一书记陈未海的邀请,我们来到了色尔岭。

  当我们来到色尔岭的村委活动室,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当地人,活动室后山的黄土跟山一样厚,因为是冬天,风过,脸上刺啦啦的疼。今天在这里,将有一场本土文化活动联合我们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共同开展。第一书记陈未海在人群里忙碌,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个疯疯颠颠的中年男人跑进会场,在陈未海身边蹭来蹭去,鼻涕流到嘴边又吸回去,陈未海顺手就把他的鼻涕擤掉,待他低头掏出纸巾准备给他擦脸时,那人早就嘻嘻笑着跑开了。

  陈未海是2015年由单位选派到卡撒乡色尔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农技员。是金川县“千名干部下基层,联百村、帮千户工程”中大队伍中的一员,接受组织安排后,他把自己正在县城读书的两个孩子送回了乡下老家,迅速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活动后,我在与身为农技员的陈未海交谈,他说:都是家乡的土地,他熟悉每一块家乡土地的呼吸,只是色尔岭呐,与别处的土地有不一样的忧伤和疼痛。有一首在金川广为流传的民谣是这样唱的:“打把镰刀弯又弯,有女不嫁色尔岭山,顿顿吃的凼凼水,蚂屎骨髅儿(蝌蚪)起璇璇”。这让初来乍到的陈未海心里微微有点凉。

  (二)

  面对完全陌生的贫困环境,陈未海没有气馁,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找准村里致贫的原因。色尔岭一共有87户人家,他开始挨家挨户的走访,每走一户,他都用笔记下当天的工作对象和内容,一个月时间,他便走访完村里的全部人家,用心和脚步丈量过后的色尔岭,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本清清楚楚的账。

  一个月后,村里召开全村村民大会,这时候,他已是色尔岭人都认识的陈书记了。为此他开展工作的笔记已经写了整整5本笔记。他在全村村民大会上响亮的提出“强组织、建产业、亮新村”的工作思路。工作思路的提出,让色尔岭村民心里亮堂起来,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心里亮堂才是每一个色尔岭人心中安定和安全生发的原因。色尔岭人对这一回村民大会的反响如他们求变求好的心,迫切而积极。

  由于色尔岭村地处高半山,海拔高、地势陡峭、交通不便,产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效益低。通过全面的调查和走访农户,陈未海和村两委领导共同拟定了“1133”发展思路:即提升优化一条通村路;用心创建一个“高山色尔岭”品牌;着力培育观光旅游型葡萄酒庄产业,高山传统优势养殖业,高山特色种植业三大产业;发展纯洁好党员队伍,带领村干部队伍、充分利用好本村能人队伍,他激情澎湃号召全村人投入到精准脱贫工作中去。

  (三)

  马加才是色尔岭村首批在册贫困户之一,在被确定为贫困户后,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脱贫。这么多年,他就一直没有懈怠过,却一直贫困交加。这时村里来了驻村干部,帮着村民脱贫,开初,马加才并不相信这些县上下来的干部,觉着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折腾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折腾出个名堂,这些远离农村很久的干部们能有个啥作用,走走过场而已。马加才对自己的窘境无法释怀,更无法把自己脱贫的希望寄托给一个陌生人。

  当陈未海走进马加才的家时,马加才没有觉得陈未海是个干部,倒是觉得是那地里干活的邻居小伙子口渴了,进来讨水喝。他们很快就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热聊起来,从家里几口人到收入情况说的热火朝天。

  陈未海仔细观察马加才的家,靠近森林,三间房子并排,两边是卧室,中间是堂屋。堂屋的左侧有一组供摆放电视的矮柜子,堂屋的正中贴了张红纸,红纸上用繁体字写着“进宝堂”三个字,横批的左侧写着“地内出黄金”,右侧写着“土中生白银”。黑色的毛笔字歪歪扭扭,红纸的两边斜斜的挂着两串玉米。卧室的门楣上挂了一张年代久远的马加才夫妻结婚时的黑白照片,镜框上的玻璃裂了条口子,灰尘就从那口子里钻了进去,但似乎影响到镜中人像的俊朗和清秀。看着这一贫如洗的家,陈未海心里有点难过。

  到最后,马加才才知道这个陌生人就是色尔岭村的第一书记,送走那个脸蛋圆圆额上滚着汗珠的小伙子,马加才暗暗想,这个书记看起来比较靠谱。

  陈未海第二回登门是一周以后的事了,这次见面,他与马加才面对面头碰头的商议制定脱贫计划。根据马加才的家靠近森林边,适合养生猪这一有利条件,建议马加才发展养殖业。

  马加才开始很犹豫,他说: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钱投在养殖上,怕血本无归还债台高筑。可是陈未海不急,他为马加才争取了去雅安参加“科技明白人”的培训。马加才说:“在汉源、雅安、大邑等养殖基地学习考察,吃住交通费用全由州县部门承担。”马加才说,在外学习考察时思路变得开阔了,也学到了很多养殖方法和技巧。“学到点技术,可心里还是没有底,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钱投到养殖业上,修了圈舍,又怕没有钱买猪养,还怕猪得病!那样的话,这个家就垮了!

  马加才说话急,声音大,而且常伴有肢体动作。后来,他充满感激的望了望陈未海说:“还是陈书记哦,不光是让我们去学习,更是随时關注养殖的进展情况,猪些有点小毛病我们就去找他,他是兽医专业的,他懂。”

  马加才的猪大部分是散养的,早上把一群猪撵到屋后的山上,下午它们会自己回来,他只在猪槽里给猪兑上玉米面和水。在出栏之前他们家的猪都是这样喂养的。因此从养殖成本上来讲,马加才的猪成本相对比较小,也符合当下绿色生态养殖。马加才说刨去成本,一头猪能赚200块多一点,在养猪的当年,就摘去了贫困户的帽子。

  (四)

  通村路一直是当地村两委和第一书记陈未海的心病。现任村支书赵义海说,色尔岭地处高半山这条通村路修得艰难,修了很多次修了很多年、修了很多条都没有成功,这是条有头无尾路。有头是指色尔岭地处卡撒乡最高的地段,无尾是由于色尔岭以前并没有路,修通村路要占用其它村子的土地,而现在的土地大多私有化。修路困难重重,除了资金上的困难,还有许多千头万绪的协调工作需要做。直到2008年过后村里几乎动用了所有力量,公家的私人的,从同意的人家规划修路路线,再争取资金,好在色尔岭人齐心,自己投工投劳,任劳任怨,历经各种磨难,从乡政府到色尔岭的色通村路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村民齐心协力的努力中这条通村路于2014年正式修通。千辛万苦的色尔岭人难以用高兴两个字去形容,他们像对待婴儿一样去维护和爱护这条有五六十个回头线的通村路。

  通过数次提升改造加固维修,如今成了致富路了,陈未海说的眼睛有点潮。

  (五)

  2017年,色尔岭村在陈未海的带领和奔波下,色尔岭村成立了老年协会,出任老年协会会长的是退任的老村主任张永贵。张永贵年过七十,说话风趣幽默。在色尔岭这样的大山里,瘦小的老人像一面旗帜,爆发无穷的号召力,他们组织活动、统一服装,村里所有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包括长期留守的不到年龄的妇女都被纳入老年协会,陈未海说,成立“色尔岭村老年协会”除了维护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也是让广大老年人主动参与管理、监督全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的发展。

  这座高山上村庄,算是在金川典型的古村落,民风极为淳朴,孝善和俭是山里人家家崇尚的风气,孝字当先。村支书赵义海说,乡里要评一家孝德示范户,真是为难。他说在这个村里的每一户人家的孩子都很孝顺,评哪一家剩下的别家都不服气,每一家都会把自家孩子孝道的事情摞一大堆摆上桌面。

  色尔岭山高,路不通之前少有人来往,山上的人家不锁门,锁了,钥匙也是放在人尽皆知的门墩下,伸手可得。路通之后,偶尔有货郎上山来换一些日常用品,如果刚好逢了饭点,主人总是热情相邀,一定要让这些陌生人吃了饭才走,就算不在饭点上,留人喝茶总是必须的。

  (六)

  在色尔岭的文化打造上,陈未海也是颇为用心。他根据色尔岭高山连天接地的碧树万顷的优势提出了“穹顶牧场”的概念,并邀请他所熟识的文学艺术界的朋友为他做宣传,他制作色尔岭穹顶牧场美篇,传递色尔岭的民风民俗,生活、工作动态,经他的手一捋,色尔岭的一切变得生动起来。同时邀请了许多书画摄影名家前往色尔岭宣传造势。在社会产生了极好的效果,招引一批批游客前往色尔岭。

  陈未海把我们领到一片叫格巴勒沃圣湖面前,张永贵老人说,这就是“打把镰刀弯又弯,有女不嫁色尔岭山,顿顿吃的凼凼水,蚂屎骨髅儿(蝌蚪)起璇璇的凼凼”。说完老人自顾自的笑了起来,“我们色尔岭还是没有剩男。”言语间难掩自豪。

  我们的车开到了色尔岭山上最为开阔的的地界,这里大片的土地连接着森林,开阔处是古老的寨子和稀稀落落的人家相比较,牛和马似乎更多,在这里,你随时都可能遇见一两匹林间穿梭的骏马或者一只自由自在的猪,更不用说地里那些成群觅食的牛羊。一路上都有动物拉下的粪便,却又没有丝毫的异味,让人不能不感叹大自然吸收和消融的速度和力量。

  一大片结了冰的湖呈现在眼前,湖边错落有致的生长几棵白杨树,许多摄影家拍了美图地方就是在这里了。老村长瘦长的手指着这片湖就说,这就是我们全寨人以前背水的凼凼。

  老村长又讲起来了这座湖的传说,他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色尔岭村原本没有饮用水源,当地人只好背着背水桶穿过林间小道步行到相隔8公里以外距离最近的山下河坝背水回来,体力好的人每天最多背两趟水。这有一大片开满鲜花的草坪,一位美的像珊瑚一样的姑娘每天背完水做完家务活后常坐在草地的中央织毛毯,无数根油黑的小辫子从头上结到腰间,每根小辫子都滚动着耀眼的小太阳,姑娘呐,美过了草地上的鲜花和耳垂上的珊瑚。

  寨子上的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的美丽和勤劳,纷纷示爱,姑娘却不为所动,依旧每天织线,那些爱而不得的男人娶了别的姑娘。唯有一位帅得牙骨圈子一样的小伙子痴心不改,他在神灵面前许下愿望,愿意变作一个透明的水晶球一生一世陪在姑娘身边。神灵遂了他的愿望。于是在姑娘织线的地方就有一个晶亮的透明物围着姑娘转,他有时离姑娘近,有时离姑娘远,调皮而深情。时间长了,姑娘有时会和他逗乐,和水晶球嬉笑奔跑,山里常能看见姑娘飞扬的百褶裙和清亮的笑声,路过的人都会被他们的快乐感染。

  有一天,姑娘正专心致志的织布,水晶球伏在姑娘的耳边吹气,姑娘耳朵痒痒的,她顺手扬扬手中的织刀,竟硬生生的戳破了调皮的水晶球,他瞬间化成了一汪清亮亮的湖水在姑娘周围蔓延。姑娘惊慌失措,眼睁睁的看着水晶球一点点消失,水一点点漫上了山坡,姑娘的心如刀割,她长久的立在湖畔旁边,有水晶球相随的欢乐一一浮现,懂和陪伴的深情已是任谁也不可取代,姑娘轻轻留下一句话,不要弄脏我们,走向水中央。

  自此,在高山之颠便有了这汪湖,色尔岭人当此湖为格巴勒沃圣湖,他们说,安静的时候,你会听到他们在湖底唱歌跳舞的声音,每月的农历十五当地村民都会来前来拜祭,从此格巴勒沃圣湖的水只能人和牛羊饮用,不能在湖边洗衣服。

  一个不懂规矩的妇人在湖边洗了衣服,被触犯了神灵化作一团亮晶晶的长了长辫子的水晶球,一路飘向大玛尼、甘海子、尖尖山,水晶球停过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水晶灣水井、王家水井、译字房水井、大玛尼圣湖、大海子。

  格巴勒沃圣湖一夜之间失去了灵气,湖里长满了蝌蚪,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湖水里游走,黑色的身子拖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令人作呕。色尔岭人惊慌之余,先是祷告祈求,然后又让牛羊饮用格巴勒沃圣湖的水,发现并没有中毒状况,他们又去格巴勒沃圣湖背水,再去的时候就多带一个筲箕,筲箕用来隔开水和蝌蚪,蝌蚪被隔在了筲箕之外。

  现在的这片水域已经再也不会有人前来背水了。村里在县里的支持下,已经从二十多公里外接来了干净清亮的山泉水,联通了这里的每一家每一户。在饮用水水源地,能看见一尘不染清亮的山泉水,水底的沙和石颗粒可以见。连同灌溉水的水源都是一样的清亮,新建的容量为1100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灌溉色尔岭的全部土地,陈未海说,这是一个总的蓄水池,全村还有10多个比这个小的蓄水池,分布在土地比较集中的地方,我们一个点一个点的走,我的眼前仿佛看到村庄一点一点的变绿。

  木合古寨据传是建在明朝时期,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单从老寨子、老石墙上去推断,年代应该不会太近,它的古旧和斑驳仿佛一只生满了老年斑的枯手缓缓伸向你,岁月带来的震动和恐慌无从掩饰。所剩不多的老屋和石墙东倒西歪的杵在黄土之上,地老天荒大概指的就是这个样子。

  (七)

  陈未海的第一书记生涯原定是一年,不料在色尔岭一待就是三年。面对把自己当亲人的老百姓,陈未海喉头哽了哽,在心里把两个小儿子往身后挪了挪,又一口答应了下来。

  继续在村里当第一书记的陈未海已经完全和村民融成了一体。谁家的饭熟了,叫一声,陈书记吃饭了,声音仿佛呼儿回家。谁上山扯了把鹿耳韭或者野山菌顺手就扔在他的车子里,他都不知道是谁放的,一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陈未海觉得自己和那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已经融为一体,分不出彼此了。

  三年的驻村时间,他早已忘记自己是一个城里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色尔岭人的味道,在工作交接期间,陈未海依旧不停的做宣传色尔岭的美篇,明眼人都知道,他其实并不舍得色尔岭。他在色尔岭的付出,像庄稼地里的生发,变成那些让老百姓喜悦的数据冒了出来。这些数据将在陈未海离开后的日子里开花结果,这一段为期三年的驻村岁月也会成为陈未海生命里闪亮的记忆。

  色尔岭人忘记了陈未海的名字,记在心里的只有陈书记,陈未海却要逐渐淡出陈书记的身份回归拿职称的农技员身份。这长长的旅程,没有一丁点镀金的色彩,有的只是金子一般赤诚的付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