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汶川踏歌

时间:2023/11/9 作者: 草地 热度: 17529
吴诗玉

  今年四月,省作协在汶川开办培训班。时值汶川大地震九周年之际,心中萦绕着对那次大地震的神秘牵引,便驱车前往。行前,从“高德地图”上导了一下航,里程266公里,需用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且是全程高速。心中未免感叹祖国的强盛,对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抓得既快又见成效,曾被李白冠以“蜀道难”的四川交通,在今天,已是一马平川的通衢大道了。

  汶川地震九年了,却只去过北川,亲眼见证了北川老县城在汶川大地震被彻底摧毁的遗留现场,以及全新规划建设起来的北川新县城,如同一座花园般的城市呈现在人们眼前。汶川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心中的迫不及待,让我在下午一点,便驱车进入了汶川的县城。

  晚餐后,我和来自乐山的三名学员,从会议酒店出来,沿着校场大街往城里走。左边街道用蓝色围板围着的一块地面,是正在拆除的楼群,而那腾出的空地,大概有好几千平方米吧。不知此处是震前遗留呢,还是震后新建,却在此九年之际,被拆除了。或许再过两年去,这里会成为汶川县城的标志呢?

  汶川县城的中心,应该是“汶川博物馆”了吧?这座新建的博物馆高出街面2米,主体建筑三层,门前有一个小广场,馆内设有自动扶梯,建筑标准尚且不低。馆内大厅当中一个大大的沙盘,展示出汶川县城在周边的山峦夹峙之下,一江穿流的岷江之滨,便是汶川新县城的模型组合,呈现出新兴规划的高原小城,蜿蜒江岸两侧的建筑,高低设置,错落有致,格局宏大着呢。而墙上一帧汶川县城全景的航拍图上,展现出大地震几乎将汶川老县城夷为平地的历史画面,震后兀立着的几幢多层建筑,也是歪歪斜斜,不具复建价值的危楼。而在汶川县城原址上灾后重建起来的汶川新县城,早已看不出一丝一毫倾圮倒垣的迹象。从博物馆高台看对面街区,是新建的一处园林水景,小桥拱立,游鱼泛波,纵横排列的街巷全是羌式风格的楼房,店铺林立,经营着为旅游市场之需而存在的各种商业行当,太平洋院线的“团团影城”正在放映美国好莱坞的大片“速度与激情8”。这里已与世界同步,置身其间而不觉在川西边陲,反被这里的羌族文化吸引着呢。

  走过这一片多层建筑的街市,前面几幢十多层的高楼呈现在眼前。这里是汶川的两河口了,杂谷脑河在这里汇入岷江主流,红军桥跨越杂谷脑河,一条讲述着当年汶川人民为红军渡河,结绳固桥故事的吊桥,承载着历史的功勋。这条新建的人行天桥连接着两边的城区,桥头西边一座大山,半山处有个险要之地叫堡子关,现在开凿出了向上爬行的阶梯,我们拾阶而行,在高原气候下徐步攀援,来到了“广州亭”前。在这里可以俯瞰两河口处通往马尔康以及九寨沟两个方向的公路,川流不息的汽车鸣着笛,疾驶而去,而时空的意念里,风中传来马帮的铃声,沧海桑田的变化,只能发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汶川县城的灾后重建,是广州市来承担并完成的。为了表彰广州市民的丰功伟绩,特别在此半山的一個岭台上,修建了这座木亭以资纪念,因此成为汶川的一个名胜,游人络绎不绝。

  红军桥讲述的是红军长征的故事,而我们在这一次的培训班上,听到一位省直党校副校长的讲座,倒还比较生动地了解到了当年,发生在这一地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的一场政治大对决,感知到今天建立党中央的核心地位之于国于民的重要性,这真是历史的镜鉴,何其博大而精深。

  从“广州亭”下来,已是六点过后。见一圆形广场内有许多汶川人在跳广场舞,我驻足在这广场外的园林花台间,观赏着在广场上跳舞的欢乐人群。看见有几位身着羌族服装年纪都在七十开外的老太太,在跳舞的人群中十分惬意自如地扭动着身子,踢踏着脚步,一副怡然自得的形象。同行中的先云仲是金口河区委宣传部外宣办的副主任,常常带着一架相机,抓取有价值的影像,他钻进欢跳着的人群里,在中心的空地上,蹲下身子抓拍着一个又一个在忘情地踢踏着舞步的舞者,这成为他收集的素材,他也是一位时间的记者。

  我在广场外面的花台边坐下来,饶有兴致地观赏着在这个广场里跳舞的人来。这是一个圆形的广场,四周竖着几根羌式碉楼风格的赤色柱子,柱子的上方安装着高音喇叭,喇叭里播放出早已录制好的乐曲,而每一首乐曲代表一个舞蹈。在这里跳舞的舞者都好像受过专业的培训一样,当乐曲变化时,便随着乐曲变换着不同的舞蹈动作,整齐划一,颇具规模。今天的夜晚,看得到羌、藏、回、汉四个民族的群众,都穿着各自民族的服装,在同一个广场内跳着相同的舞蹈,气氛和谐,场面欢快,极具感染力。在外面观看的自己,也禁不住站起来,随着乐曲的节拍跺起脚来了。

  跳舞的人站成圆形的队伍,一圈又一圈地在这圆形的广场里欢快地跳着他们喜爱的舞蹈。有一位身高1.8米,梳着一个大披头的汉子,人高臂长,站在内圈十分的醒目。这位仁兄六十左右年纪,着装像个退休干部,但他脚上却穿着一双不怎适宜跳舞的黑色皮鞋,挥舞起来动作僵硬,与乐曲总是差着节拍,但他专注投入的热情与大家都是一样的。有一位身穿羌族服装的阿婆,面容和善可亲,动作虽然略显笨拙,但还能随着乐曲,一圈一圈地转动几圈。当她略显疲乏退出场来时,我冒昧地问她高寿,她说她已满78了。我问她是汶川城里人吗?她说托共产党的福,她们一家是地震后从高山上迁下来的安置户。在周遭观看的人群中,她的孙女儿蹦下台阶,扑进了阿婆的怀抱。

  跳舞的人群中,有四位着藏装的姑娘,身材出奇得好,曲线婀娜,舞姿秀美,实是当晚广场上的一道风景线。有两个身着回族服装的女士,一位身材高挑,回族长裙修身曳地,朴素典雅,一个转身,一个回眸,令人过目难忘。而另一位头发虽然已经斑白,身材却保持得很好,蓝色无袖上装,缀着一些亮片,浅色的长裙,在她轻盈的转动时,好像随着风飘飞起来,真有一种仙儿的美感。而汉族舞者中,有一对外貌很像是兄弟的男子,五十多岁吧,穿着深蓝色丅恤,舞步动作娴熟自然,一招一式紧扣音乐节拍,在与人对舞时,长臂舒展翻转腾挪别具韵味,心里不禁赞叹这两兄弟真是天生的舞者,跳起舞来那么流畅自然。

  这群生命的舞者,披着西下夕阳的余辉起舞,却在广场灯光的照耀下,踩着自己的身影,踏歌起舞。这个按羌族风俗建设的“锅庄广场”,却是汶川城里各民族兄弟姐妹在这此交融汇合的圣地。汶川,曾因那一场九年前的大地震,震惊世界!在这跳舞的人群中,有多少人在那场世纪灾难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置身其中的痛楚,却不为外人所道,他们内心的伤痛,我们领会得到多少呢?而这个国家的强大,是在一方有难,八方齐助的场景下展现出来的。今天的汶川人,用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在“锅庄广场”上尽情地展露。住上好房子,有副好身子,过上好日子的誓言,以其质朴无华的现实感呈现在这里。距今九年,我在汶川县城的“锅庄广场”,看到了这已经全面实现的一天。我的内心如同洗礼一样,为汶川这片土地祈祷,为汶川人民祈福,你们的快乐,我感受得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