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期待算是一份憧憬,那么抵达便是一种幸福。流走的时光,牵引着我们一步步抵达。
我们终于抵达了,抵达了我们生命中深深眷恋的第二故乡——茂县。据《旧唐书》和《茂州志》载,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1958年,曾名茂汶。因茂县大部分地区处于汶川地带,后阿坝州更名,始称茂县。县城凤仪镇。
茂县区内,高山林立、河流深切。就是这个地表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的地方,她是中国最大的羌民族核心聚居地,还是中国羌族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美丽而充满古羌文化风情的地方,将承纳我悠悠的欢喜与忧伤,将接受我丝丝缕缕的爱恋与衷肠。在这儿,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将有我们的欢歌,也将有我们的激情。这儿,不仅是我们这两年挥洒热汗,抒写豪情的迷人之地,还是我们播种幸福与收获历练的人生较场!
那晚我们41名援藏挂职干部就驻扎在凤仪镇。
灯光有些明亮,心情有些晴朗。住在尔玛国际宾馆,是否像在家一样的安详,那也由不得心儿不去畅想。
天似乎很低,低眉顺眼的,时常靠在山顶歇歇气。伸着脚丫子,摆着一副舒适的样子让我们忍俊不禁的想要去笑话她。云卷云舒,或黑或白,一团团一簇簇,云韵泼墨,竟也是那么的酣畅淋漓。
就让这时光静止吧,就静止在这沉默的一刻,倒也不失为一种真雅士俏君子的风范。由不得我们,天真的就下起了一阵阵雨来。空朦一片。
我们避着雨,踱进云中楼,不为别的,该用晚餐了。丰盛的晚宴,犒劳着我们有些疲乏有些肌饿的肠胃。无独有偶,酸溜溜的土豆糍粑,清淡宜食的酸菜汤,淡红淡红的特色沙棘令我们喜之不却。喝着满杯红色的沙棘,酸酸的甜甜的味儿充塞于舌尖,别有一潘滋味在心头荡漾。茂县有语云:一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由此可见,我们的羌族同胞,是一个多么温软、包容、开放的民族哟。由此,我欢喜上这儿。
如果说欢喜是一种心态,那么阅读也是一种宗教的姿态。坐在绿草如荫的浅浅草坪里,阅读羌族的风景,倒也不失为一种恬致的生活情趣。飘飞的是一些柳叶,流走的却是一段段俯拾即是的时光。在漫漫悠悠的晨钟暮鼓里,坐听千里岷江的奔腾飞跃之激流声,闲看千山万脉峰峦叠翠之意韵美。最是那飘渺迷离之意令人无法离去不忍拂却。携一本散文诗,在风的起起落落之间,读山读水读云读风景;携一卷中短篇小说,在云的飘飘渺渺间,品羌歌的悠扬,锅庄的酣畅,青稞的清悠,古羌风情的曼妙。这不能不说是一份难得的闲雅与惬意。
如果说,抬头第一眼望出去,会看不了多远,城在山下,山在城上,那是一种别样的美景,那么岷江水的川流不息带给我夜夜的失眠是否找到了合理的借口。我初次枕着茂县这部厚重的文化底韵枕头,我失眠了。夜夜失眠,夜夜清醒。在暗黑的夜里,我一次次梳理着一缕缕飘飞的思绪。仿似是谁把时光的音乐轻轻弹唱,一曲曲舒缓的曲目幽幽登场。
那天我们的心就像揣上了一块水晶般的玻璃糖,透明而甜润。环路的青脆李,红晶晶亮艳艳的车前子,在我们眼前着迷。青涩涩的核桃,翠绿绿的蔬菜,在我们眼前为之一亮。
在释比画廊前,我深情的注目,1903块释比图案诠释了1903位羌族同胞美好的愿望。在感恩墙前,我读着一行行掏心掏底的话语,心地澄澈了许多,我为我内心执著的信仰而坚定了许多;在石刻的《感恩赋》前,我默默的感受着一行行行云如流水般的深情;在羌寨人家,水风羌寨酒吧、饮食文化长廊,酒文化浮雕广场,在5.12地震遗址房前,新旧房屋的对比,我真切体会到的爱的力量与爱创造的惊天传奇。
坪头村、甘青村是5.12茂县灾后重建的缩影, 5.12地震遗址默然的伫立在那儿,这分明是一种对比,也分明是一种呈现,呈现了茂县人民团结奋进、砺精图志、磨砺进取、奋勇前进的画卷。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长足的思维空间,也引领我们一次次深深的思索。
一路上,我们少不了唏嘘,也少不了赞叹,但更多的是被深厚的羌文化而深深折服和感叹。读着感恩赋,伫立感恩墙,品鉴岷江赋,轻饮青稞酒,全体援藏干部在静静地沉思,灵魂在经受一次次叩问,脚步在一步步丈量,心灵在一次次接受洗礼。
白石塔,羊角图腾,傩文化广场的原始风貌的呈现,这个多神崇拜的民族,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带给了我们多少难言的感动与仰慕!
抵达是一种幸福!流走的时光,带给了我们许多的坚定。就在这儿坐下吧,就在这山环水绕的茂县扎根吧。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