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途中,偶遇两位文友,在不同的村子里力尽扶贫之责,感慨中写下这几行文字,以示对他们及所有扶贫驻村队员的感激之情和崇敬之意。 ——题记
◆男队员杨老倌
55的年龄,离百岁远距退休差几年
乘着能走会动之季
揣上说一不二的干劲
如期抵达白竹
走村入户做扶贫
捧住乡村动感的烟火
老杨的扶贫人生
不是一段孤独旅程
情重味浓的乡村炊烟
激励他抒写着
一篇又一篇驻村日记
日记里,村民的欢笑声
像吹响的那把芦笙
跃动在长长短短的诗句中
日记里,看得到鸡飞狗跳
听得清牛的反刍
马的响鼻和猪的鼾声
在他急速敲击的键盘上
有留守儿童痴情远眺
那些零零散散的内心呼唤
回旋在白竹山
随着雨雾,起了又落
扶贫,不分年龄
老杨在村里,一说一笑
为扶贫、脱贫的目标
他将自己当作村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用“融入”的一言一行
著写扶贫的真情日记
◆女队员“李村姑”
在湾坡遇见她正在初熟的核桃
与肥壮的烟叶间奔波
表格里的数据
绝不是跳跃的想象力
细节里她说:驻村前
将初三儿子的那一抹笑
装入行囊就起脚了
没有多想就走进湾坡
这里的每一个村落
捧出淳朴的暖意给我
土地等着,庄稼等着
柔弱与娇美,不适与畏惧
成了手中的针线活
被她绣成花,缝为鞋垫
在这些即兴的作品里
一睹“李村姑”的手艺
一个连着一个的周末
她没有时间回城
表格要填,村要走
户要入,选择留下来
守着城里看不见的湾坡
守着扶贫的最大责任
守住一个个即将脱贫的村寨
喊一声“女汉子”
口说无凭,一杯小烧酒
连着村民心,举、碰之间
郁结被抖散
思想通,问题容易解决
用一只杯子当话筒
把豪气、锐气和正气
扩开去,真心驻村扶贫
倾心尽力,当一辈子村姑
忠诚于脚下的土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