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隐 痛(外二篇)——从温建茂的《经由〈诗经〉》组诗想起

时间:2023/11/9 作者: 核桃源 热度: 14708
郑朝阳

  或许是中国文化传统基因的延续,或许是一代人见证了从农耕时代过渡到城市化进程的心灵回归。一些农耕时期已经适应人们心灵诉求的东西就深深地植根于心坎。便有了不断融入现代城市文明人们的情感溯源与精神返乡。在关注现实时,难免在当代生活的碎片中发现一些与精神原乡里相似的情形,以此来表现内心的发现和人生的顿悟。诗人温建茂的《经由〈诗经〉》组诗就是这样把久远的情景搬至了现代的生活体验之中。

  一是作者善于以现代人的情怀介入古代人的情感世界。让切身的情感经验进入经典作品的诗境之中,在形单影只的情境氛围中体现情感返乡。即如诗人在《蒹葭》一诗写到“端详我回家的模样”。这首诗一改《诗经·蒹葭》原诗直陈景物人事,揉直使曲,巧用“错别字”借代“蒹葭”、“白露”等景物;“化石”借代心事,喻示执著不变的情怀。短短四行感同身受地表现了一种情致和意趣。且对人物内心和外在的形象有着更为深入的揭示和刻画,“我特地把它制作成镜子/端详我回家的模样”,诗中的“我”显然不是局外人,昔时今日就融为一体了。语言委婉含蓄,给人以隽永的艺术享受。(《蒹葭》//这片水域 错别字丛生/许多秘密都变成了化石/我特地把它制作成镜子/端详我回家的模样)再看《匏有苦叶》,作者怀有与原诗中一样的情态,有意避开原作的生活场景,而是在精心锤炼的“还给”、“保留”和“应”,这三个动词上妙传神韵,直接进入事件的内在精神实质。语言简洁,诗情浓郁,读后让人觉得苦候静待当是如此。(《匏有苦叶》//所有的苦与乐都还给了天地/我只保留一颗空空的心/以不变应万变)再如《关雎》一诗,皆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而诗人在这里打破了固化的郎才女貌的般配和取悦淑女的框架,却给出了一个不困于无望结局等待之人的孤单形象。“月亮没有出来时/整个夜晚都是空的/阳关已唱到三叠/马滑霜浓 不如休去”,坦然的人生态度于落寞冷静中多了一份现代人理性的思考。“艺术的高级在于塑造形象”,在《经由《诗经》》中情境的营造、心灵的呈示和人物的刻画,无疑是成功的。

  二是个体生命多沾染古典的情绪,在文化传统基因的传承延续中表现当代人的心境。如《芣苢》、《黍离》、《月出》等。在《芣苢》中抛开了我们在纷繁浮躁现实中所遗落的原乡,即农耕时代采摘芣苢劳动吟唱的生活画面。而在拟人化的想象中倍感对一种植物思念的真切,“夕阳西下/才恍然想起还在路边的 你”,在“你”这个虚实结合的意象里,当代人的乡愁之绪瞬间就弥漫开来,融入了多少人生况味和意蕴。(《芣苢》//人在他乡/性淡微寒/夕阳西下/才恍然想起还在路边的/你)再如《月色》撇开对美人惊艳月下的赞美,转向尽可能涵含世间所有纯洁美好事物的“月”、“雪”,不仅有着原生态情感的美,在保留传统审美的追求取向同时,富有人情味的月之“眼”就深触人心,更多地融入当代人郁结于心的乡愁。《黍离》一诗烙印了《诗经·黍离》里流浪者莫名烦忧的生活状态,又摆脱原作生活原型的羁绊,在通感、幻化、错觉交织的语句中,“离离作为一种故乡的颜色”、“安静的苦难/被深深掩埋”,在形、声、动俱现中增强亲历的体验感,涵养的乡思愁绪自然就贴近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让人从怀乡思亲中获致一种心灵的认同感。这种拾起心灵上的失落,我想也是触景生情的表现。让我们在这个精神远游而乡土缺失的年代,找到了久违的家园。(《黍离》//离离作为一种故乡的颜色/是我亲手酿制的/一如那些安静的苦难/被深深掩埋)

  三是走出久远的年代,在情感的溯源中触摸现实的隐痛。如《扬之水》不再是《诗经》里的劝慰,而是以游子的形象思考人生,在“水里的故乡”溯源,在“半推半就”,在“我不得不用手按住胸口”的情形中直面现实与身心的痛处,诚如著名诗人李小雨所言“因为细节即生活”,诗就在细节处呈现的动作、神态上揭示了内心的隐秘,不明说直说,委婉含蓄表达着或顺或逆的生命状态,体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况。从诗经里走出的诗人所吟的诗句就贴心灵,也接地气。(《扬之水》//水里的故乡/半推半就/血压或高或低/我不得不用手按住胸口)再如《卷阿》一诗在回望或思念“诗歌长出时”,渐已淡忘吟着赞美诗唱着颂歌的故乡时,“皱褶”一词便融入个人命运的咏叹,让人生的诸多况味尽蕴其中。古典的、日常的、心灵的多种空间交叠,隐喻性传达出生命体验过程的哀伤与反思,惑与不惑都是发自诗人远离后追忆时光岁月流失的感慨。(《卷阿》//诗歌长出时/你刚刚好远离/韶华将逝/为何要让你看见那些皱褶呢)《燕燕》一诗从字面上看,逐渐地把时空移至眼前,溯源线索就更为明晰。有人说“诗是不可解读的”,我说不清“燕”、“蟋蟀”、“馍馍”的具体所指,但作为情感的象征物,三个意象具有我们民族心理特征和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诗美,诗的结构层次和情感色调却仍然是比较明显的。就尽量在《诗经》中以燕飞烘托妹子远嫁的依依惜别情,寻找对诗意的近似悟解。也如我再度“端详我回家的模样”。(《燕燕》//我们都是燕的后代/《诗经》里称呼为燕/《聊斋志异》中幻化为蟋蟀/《平凡的世界》里被定义为馍馍)

  《经由《诗经》》一组,诗的篇幅较为短小,艺术容量却颇大。都能在有限的格局内拓开广阔的思索空间,包孕极为丰厚的意蕴。虽然长诗有长诗的分量,但我更倾向于短诗的精致。因为诗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好。读了之后,不知不觉地被诗人带入久违的原乡,回到灵魂深处的故里。“我特地把它制作成镜子/端详我回家的模样(《蒹葭》)”,修复喧嚣纷扰尘世中心灵的裂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