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灵魂的远征

时间:2023/11/9 作者: 神剑 热度: 16313
王婧

  近年来,随着野战文艺创作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发展,军队基层文艺作品在全军文艺作品的地位更加凸显,其受众群体更加广泛,立意主旨更加鲜明,此外贴近基层贴近官兵的好作品越来越多,战士们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基层部队政治教育及文化建设。

  对于如何创作出官兵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浅谈三点看法。

  首先,创作选题不宜大而空。文化服务下基层在与基层文艺骨干交流的时候,很多战友提道:“怎么能创作出令人感动到落泪的好作品?”,“怎样才能把强军思想全部融入一个作品中表现出来?”,“一个小品怎么能把我们单位多年的历史都表达到位?”作为一名从基层文艺骨干成长起来的文化工作者,这样的疑惑我曾经也有相似经历,但就因为这样的想法和目的性,在创作上走了很多弯路。好作品是为了好好讲故事,而不是为了让观众落泪感动而刻意为之,目的性太强往往容易丢失创作的根本。同时,一个作品很难把所有精神思想都表达到位,如果强行要在一个十分钟的小品里把所有精神都表达到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做到了,也会削减作品本身的可看性,而且有可能会让观众的感受变成了学习讲话稿,而不是在文艺作品中感悟精神主旨,升华理想信念;更不可有“一口吃个大胖子”的思想,在一个作品中,妄求做成一整部发展史,刻意将有限的时间切分时代做成多个部分,因为有限的时间丢弃细节的表述,从而让作品显得假而空。所以,创作之初就要把握好,故事事件不能过于大,矛盾冲突有一个就可以,人物角色设置也不宜过多,通过我自己的实践经验,两个人物可能对创作者的功力考验较大,三个为宜。在通过大量作品的历练之后,可以在小事件规定情景设置中,在一个大的矛盾冲突里加小的矛盾冲突,同时角色设置也不宜过多。刚开始尝试创作时可以遵循戏剧的“三一律”理论。

  其次,人物創作一定要贴近官兵本身,其语言的设置不宜使用过多书面用语及口号式词汇,或直接套用讲话、新闻稿件。人物是鲜活的,作为创作者,我们在写人物台词的时候就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把自己想象成你所创造的那个角色去思考,做到经常试问自己“如果我是这样性格的一个人,这句话要怎么表达?这句话我是不是会这么表达?”这就是站在角色的角度,用角色的灵魂去存活。想要把人物写得鲜活,平时注重观察生活,积极下部队采风是很好的办法,如果没有机会下部队采风,那么创作之初就从自己的身边人写起,切忌凭空想象,有原型的人物角色才更具感染力。

  最重要的是,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文艺作品类别划分一定要明确。从近年基层上报作品来看,不乏很多音乐剧、短戏剧与组歌的形式。尝试综合性作品创作是很好的,但不适用于创作经验贫乏功力相对浅的创作者。如果一味地追求场面宏大,容易丢掉作品本身,故事讲不好就靠场面来撑,人物角色不鲜活就靠演员人数来堆,这样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军队文艺作品本就带有其政治及意识形态的属性,如果再一味地追求“大场面”丢掉作品的灵魂主旨,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容易假而空,不具文艺可看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再次,从表演而言,应当如何合理利用表演技巧向性格化角色迈进呢?首先了解一下性格是什么,其心理学解释是:是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的人由于生长环境、教育背景、人生经历的不同会存在不同的为人处事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这些因素决定了出现同一事件时,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人性格的体现。演员在创造角色过程中,很少会碰到和自己性格气质极其相近的角色,即便是角色和演员部分的性格气质相近,演员也不可能完全呈现生活中的自己,所以说,绝对的“本色出演”是不存在的。既然不能完全出演自己,掌握性格化的创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性格化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时的一种技巧和方法。为了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演员运用技巧把自己不符合人物性格的感情、动作、习惯和外貌等加以控制、克服和改造,或者隐藏起来去掉,努力使自己具有符合人物性格的感情、动作、习惯和外部形象,对角色进行设计,并用鲜明熟练的技巧把设计体现出来,从而使自己在舞台上塑造一个不同于演员本人,不同于上一种表演形象的人物形象塑造。这样就需要演员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体悟各类人的外貌、动作习惯和思想感情等,积累不同人物的特点,把自己认为符合角色的眼神、步态、手势等特征加以糅合,在前期准备角色的时候加以练习,通过熟读剧本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最终呈现出与演员本人不同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总结了焦菊隐导演的创作方法,即“心像”学说:在创作角色之前先在心里建立“心像”,这来源于演员在生活中积累的人物形象,积累了形象才会产生心像,形象越多,构建心像的思维空间才会越广阔。当演员在脑海中建立起了清晰的人物形象以后,该形象就成了你大脑里的“模特”,“模特”的语气语调、肢体动作、声音造型等特点会引领演员去接近演员自己建立的形象。比如说演员要扮演的角色,他的步态可以借鉴身边的某个战友,他的眼神可以借鉴某个亲戚,他的手势或某些习惯借鉴某个朋友,他的声音可以借鉴某个领导。把这些特质糅合到角色的身上,才能化为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北京人艺的许多演员以及其他团体的演员们掌握了这种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具有鲜明特征的舞台和影视形象。

  关于什么是气质,心理学的解释: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并表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比较典型、稳定的动力方面(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的个性心理特征。我认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背景下会形成不同的气质。心理学上把气质类型分为四种:胆汁质(直率热情、好动、脾气急躁等),多血质(敏感、反应快、情绪不稳定等),黏液质(安静稳重、反应慢、沉默寡言等),抑郁质(孤独、反应迟缓、多愁善感等)。角色的气质:演员在创作角色过程中,要通过剧本中交代出的信息,来判断该角色符合哪一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和黏液质的结合,还是多血质和黏液质的结合 ;哪种类型占的比例多,哪一种占的少。确定角色的性格和气质,是确立人物形象的基础。

  向性格化角色迈进对于演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演员在不同的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运用性格化创作方法,既可以展现各类角色迥异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会拓宽演员艺术创作的道路,延长演员的艺术生命。演员掌握、运用性格化创作方法有利于塑造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为角色的塑造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向性格化角色迈进对于作品的意义也非常深远,一部作品藝术价值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往往会获得更好的观演效果,有利于提升作品的影响力以及丰富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众多演出团体的演员多年来塑造出了无数经典的舞台形象,个个性格鲜明、气质独特;许多国内外的优质影视剧也塑造了大量经典的荧幕荧屏形象,极大丰富了观众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戏剧、影视作品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该作品成功的要素之一。

  演员的最高任务是展现角色的精神生活。角色的所思所想,最终是通过演员自身的内外部行动来展现。具体到眼神、步态、手势、说话方式等。这些都需要演员在了解剧中要扮演的人物后,根据自己对该人物的理解、认知和想象,为角色设计出演员自己认为角色该有的眼神、步态、手势、说话方式、外部造型和声音造型。在最终呈现的时候,将先前设计的诸多具体内外部行动加以选择和提炼,展现出最适合该人物及最符合该规定情境的内外部行动。

  观察生活与体验生活在塑造性格化角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演员塑造典型的、性格色彩丰富的人物,首先要在脑海中积累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展现角色精神世界的时候,必须要有角色的所思所想。这就需要演员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剧本,理解人物,有了生活的体验才会理解规定情境中角色的内外部行动,才会更好地从自我出发进行表演创作。在创作中,可以把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积累的素材加以提取,想象成角色自己的经历,有利于挖掘人物前史。在剧本没有交代人物太多信息的情况下,演员需要通过合理的想象来丰富要塑造的角色。

  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有助于演员在创作中对人物产生真挚的信念。观察生活的训练就是为了让我们积累各式各样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作为积累形象的素材,为日后塑造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是演员了解角色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观”是用眼睛捕捉观察对象的外部特征,比如身高、衣着、发型、肤色、眼神、手势、步态、体型等等。“察”是更深入地了解观察对象呈现在你眼前的状态的成因,也就是为什么他会是这样。

  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对演员来说是艰难的,同时也是富有挑战性的。这更需要演员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加各方面的素养,不断提升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与此同时,演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重视强化语言和肢体的基本功,更好地满足各类角色不同的要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