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诗文集《岁月如歌话人生》年初出版。有文、有诗、有词,知音、知意、知韵。“文如其人”也!书的副标题“诗词相伴,从青从争”,似更能体现我了解的苏青的人品、知品、德品。
多年前,我就看到过苏青写的诗,尤其是所填的词,很是喜欢。惊异于一个学习火工烟火技术专业的“理工男”能写出那么多令人赏心悦目的好诗与词。
近些年常常在“微信”中看到苏青的诗文频频闪耀,既有对“大事件”的咏叹,也有对身旁“小事”细致入微的畅怀;既有对亲情、友情、爱情抒发的咏哦,也有对自然万象的热情赞颂。这些诗品常常小中见大、柔中欲刚、琢而成器、灵性飞扬,总能打动人的心弦。
先采撷其中几首,欣赏之:
参加国庆七十周年晚会观礼,遂即填词《临江仙·亲历国庆联欢晚会》:
阅兵观礼心难静,华灯又漾激情。光流彩溢盛眼屏。焰花红劲舞,欢唱涌潮频。七十载艰辛历尽,而今步履稳轻。好风凭借上瑶琼。新程从此越,华夏正复兴。
在考察“中国高精度位置网及其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应用科研项目”时,即兴赋诗一首:
北斗织网罩天庭,目标锁定无遁形。
车辆监管促业进,交通疏导畅路行。
岛礁夺建卫疆域,海事搜救解危情。
核心技术自研发,创新发展国安宁。
在单位吃自助餐,总是能看到有人随意取食,饭后把许多剩余的食物毫不吝惜地浪费掉。有感于斯,赋诗一首《北京伏天有感》:
酷暑已周旬,蒸笼罩燕京。
空气热传导,华北火充盈。
树密荫影烫,云浊烈日熏。
蝉鸣心郁躁,风滞汗涌淋。
静卧榻如炕,行走炉加薪。
执笔湿纸透,谈话喘难平。
农夫耕作苦,双抢谷如金。
应知盘中餐,浪费如剔心。
在异国他乡,正值中秋明月,不免思乡念故,遂赋诗一首:
冰轮皎洁耀寰球,异域游子悲中秋。
冷蟾幽泻滋牵挂,温殷倾溢别离愁。
食丰味疏思团饼,花繁香陌念忘忧。
借得浮云伴月去,梦里婵娟同聚首。
他的属下参加扶贫支教,他以藏头诗《命官位卑敢擔当》相送,为其壮行。
张郎受令奔平山,
乐效先辈战太行。
支农富民行路漫,
教书垂范育人长。
使者任重勇实践,
命官位卑敢担当。
光阴不负杵针志,
荣耀但留北冶乡。
苏青曾为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为贺新春佳节团拜会撰联一副:
上联:科苑广种梧桐树看金鸡展翅追凤凰丁酉功德圆满呈祥瑞;
下联:国馆勤开讲学堂祝黄犬放爪效天马戊戌愿景美好启新程
横批:鸡犬相吻 喜庆迎春
仅这几首诗词,可见苏青才思敏捷、信手拈来、出口成诗、情意动人、字句质朴,且风格浪漫。真是“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
《科普时报》原总编辑尹传红在“荐书”时写道:“一个科学文化人洞察自然万象的多维思考。独具慧眼,抽丝剥茧,有声有色。一位求索问道者静观世间百态的生动写照。别出心裁,言情道意,有滋有味。”
“诗词相伴、从青从争”作为副标题,可谓意境深远、志趣超群。是“岁月如歌话人生”的点睛之笔,是苏青对人生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从青从争”是苏青品质的写照。从字面解:“青”让人眼前绿竹茂盛,青青如蓝,丹青神笔,青年俊才;“争”,便想到“争奇斗艳”“争先恐后”“百舸争流”。“争”也通假“谏”与“诤”,表明正直与正义。但是,对于“从青从争”作如是解,大概不是苏青的本意。“青”与“争”是“静”字的分解,实际的含义乃“静”也。这是苏青性情中的妙知与心曲。
“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来被人所赏识,也常常成就大事和大师。静中蕴含深刻的辩证法:静以修身、宁静致远、静极思动、静雨淡音、静能生慧,真乃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为此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人们通常认为诗人常常有狂狷之质,这却与苏青不搭边。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苏青不仅敬业有加、善作内功,而且性情儒雅、为人内敛谦和。这是持“静”中的智慧与力量。
“诗词相伴”,既是苏青的学品与才气,也是苏青骨子里的文化传承与家传基因所使然。苏青的父母均是我国老一辈从事地质勘探的科技工作者。父亲不仅因专业精湛而获“劳动模范”称号,而且也常叙诗情琢生活。为一对小儿取名“苏丹”“苏青”,合意“丹青”:“竹帛所载,丹青所画”“良史载功勋”。1978、1979两年内兄妹三人都考上大学,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苏青与兄长、小妹从小就浸润到这样的家庭教育与教养环境中,为其心性、品性、雅性积淀了深厚的基础。他的大家庭每当聚会,吟诗诵文是必需的仪式。“理工男”的苏青能诗文、观全集、体甚简、情婉约、成一格,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苏青本科与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火工烟火技术专业,后获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调至中国科协近20年,曾担任多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我认识他时,正值他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在2009年10月,我有国际休闲会议邀他出席,他忙中抽暇莅临会议。也是在那一年,我的课题“休闲与哲学、科学、艺术和创造的相互关系”正在结项,他与我共同组织与主持了这个会议。看出来他对休闲价值的理解超乎一般人,正是诗文的底蕴。
《岁月如歌话人生》中的87篇文章,均选自他在《科普时报》主持的“青诗白话”栏目中发表的文章。书由四部分组成:“大风—乾坤”“宇宙—气象”“友情—年华”“岁月—清泉”,所有文章的题目可以构成一组有机的长诗。苏青的学力,以及他的文理兼通、百业求精,让他的诗品与诗性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如该书“序言”作者评价之:“科学文化相融合,诗词白话济苍生。”苏青在广泛的题材中不矫饰、不做作、不虚伪、不空洞、不教条。
苏青不是一个职业诗人,整个职业生涯贯穿于编辑、教师、管理、科技、科普、党务工作,且处处担任要职。写诗作文对一般人而言几乎是一种奢求,然而,他能“又得浮生半日闲”,用强大的内生力量去除“纷扰”,保持气定神闲,达到“以静制动”。当然也看得出苏青才思敏捷,勤勉自律,惜时如金。
还希望与读者分享书的最后一篇:“文章个性乃成功”,其中举两个“例子”:
女儿小学三年级时,《语文》期末考试被扣了3分,丢分的是一道填空题:“秋天到了,叶子( )了。”女儿给括号里填的是:“叶子(掉)了。”而所谓正确的答案却是“叶子(黄)了”。我给孩子打了100分,鼓励她继续按自己的观察去写。本来嘛,秋天到了,叶子有的黄了,有的红了,有的紫了……接着就是干了、枯了、掉了……这些都是秋天不同阶段的自然现象,怎么只能有“叶子黄了”这一标准而且还是唯一的答案呢?
女儿小学六年级,寒假期间,学校留了大量作业,还要求写一篇有关假期的作文。女兒在作文中写道:“假期,就是假的休息日期。整个寒假不停地做作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玩的时间,假期完全是骗人的,根本就没有休假。”女儿讲的是大实话,对“假期”的诠释也非常有新意,我认为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但在老师看来,孩子的立意太低、太消极,不能给高分。
对此,苏青写道:“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作文教学的误导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常常让孩子们为了追求内容的所谓‘高大上而讲假话、胡编乱造,为了让作业符合规定好了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好的作品一定发自肺腑,充满真知灼见,从而感动人、滋润人,令人难以释手、铭刻在心。”为此,他赋诗一首:
写作根基在幼蒙,文章个性乃成功。
博览群书行笔健,饱蘸真情感人深。
莫为扣题胡编造,切忌拔高假大空。
思考独立真知现,想象自由佳句涌。
由此可见苏青诗文中的诤言与谏言,及其独立精神,是他对“从青从争”信念的执着,是“诗词相伴”的独特魅力。对他而言,科技的使命是求真,科普的旨趣在潜化,管理的智慧为真情。而文以载道、知行合一是苏青一以贯之的品格。诗文已照鉴!
作为一个休闲研究学者,我更觉得苏青在平衡工作与休闲、精神与物质、效率与效能、素质与素养、科技与人文、学品与人品等方面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其品正、其志坚、其性笃、其丰满、其趣多。折射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双重力量。也提示我们,在人的成长中:能文能武、文理兼容、动静协作、才艺多方、阔达眼界、丰富心性、发展志趣、珍惜韶华……你的人生就会“岁月如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