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地图上的英雄记忆

时间:2023/11/9 作者: 神剑 热度: 20464
田霞

  

  天空中,空军战鹰满载物资飞向长江两岸,那航迹是飞夺生命的彩虹。洪水里,人民子弟兵抢险救灾,橘色救生衣托起的是不沉的信念。

  从不掩饰对英雄的崇拜和敬仰。“英雄”一词原意是非凡出众的人,亦有才能超群、勇武过人等意。何为英雄,军旅人生充盈了我对英雄的理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似平凡实则非凡,他们默默无名却震天撼地,他们质朴单纯却可歌可颂,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人民子弟兵,他们有共同的信仰,为人民服务。他们是英雄的时代注解。无数英雄前赴后继为之奋战的一座城,我们称之为“英雄城”。

  记得多年前,我拥有了一幅当时刚刚再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不知从何时起,每一次到部队采访或执行任务之前,我习惯做的准备功课之一,就是看地图。地图上标注有很多个点和线,纵横交错,但却清晰有序。它记载着我从军校毕业从事新闻工作以后,每一次参加或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时长。

  约东经115度,北纬30度,坐落着长江中部的湖北武汉。在这里有我曾经拜谒的三座英雄丰碑。

  时光不停留,昨日依然在眼前。凝视地图上的一一标注。武汉,我曾多少次在这里驻足!有多少回的铭心刻骨。这里驻守着英雄的空军部队,有我的战友和士兵兄弟。也让我在追寻古往今来中认识了这座英雄之城,被那亘古壮丽的英雄传奇一次次感动,更有那屹立不倒的英雄精神高扬在心头,化作信念的方向和力量。

  一

  每一天早晨,我最为期待的是收看到人民日报社推送的“来了!新闻早班车”。那一天,奋战在长江两岸执行抗洪任务的驻鄂空军部队的战友传来一首熟悉的旋律,歌曲的名字是《为了谁》,这首创作于1998年抗洪时期的精品力作,成为经典流传,也成为军人使命气质的象征和图腾,而此时听来是排山倒海般的震撼,还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温暖情愫萦绕心间:“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地图上记于2007年的湖北武汉之行,是在八一建军节的前夕,我奉命采访1998年抗洪英雄高建成生前所在部队。也是我第一次走进高建成纪念馆。1998年7月,我国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全流域暴雨成灾,驻鄂部队奉命抗洪救灾。8月1日那天,高建成所在营奉命赴湖北簰洲湾排险,大堤突然决口,洪水以七八米高落差狂奔向排险官兵涌来,洪水中,时任指导员的高建成把救生衣脱下让给不会水的新战士,在排险中被洪峰卷走,为保卫长江,保卫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仅33岁的生命。英雄故事早已传遍荆楚大地,家喻户晓。走进高建成纪念馆,里面悬挂着17位在抗洪中牺牲的官兵遗像,他们是那么年轻。第一位是指导员高建成,年龄最小的一位叫梁力,只有17岁,当兵才9个月,是父母40岁才得的独子。他那稚嫩的脸上带着的微笑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

  二十一载春秋过,红色基因在赓续,人民英雄在接力。

  疫情刚退又来洪魔。7月初,湖北连降暴雨,境内多地出现险情,灾情就是命令,空军部队奉命连续派出多支部队,全力投入抗洪抢险任务。人民子弟兵连续奋战,排除险情,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青春,同样的英雄。

  接过前辈的旗帜,前赴后继,为了人民幸福安康!

  英雄!再出征,再战斗!

  二

  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曾说:“有人说爱上一座城市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里一道生动的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的老宅,或许仅仅是为了这座城。”我以为,爱上一座城,或许是一个盛大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瞬间,但一定是铭心刻骨,牵起你的情愫。

  我的地图上记于2012年的武汉之行,是在2月,我随空军工作组应邀赴湖北武汉,参加话剧《信仰》的首演。该剧取材于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空军武昌上马庄干休所“老战士报告团”原团长、已逝老红军张绪事迹,再现了张绪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一生。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张绪为党的事业奋斗到生命终点,什么物质财产都没有留下,最后连带有战伤的躯体都捐献给了祖国的医学科研事业。好在,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那57本日记、17本读书笔记、百余篇心得体会文章和报告会讲稿,还有那一箱荣誉证章、奖状,更有那特殊的遗嘱和讲述自己革命经历及做人准则的光盘。

  话剧演出的剧场座无虚席,结束时,看到许多观众眼里还含着泪花。我问一位年轻观众,那小伙子说,张老的事迹早就听我父母讲过,张老还到过我们学校讲过革命传统。我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武汉人啊。

  时光匆匆,记忆犹新!记得张绪的家人告诉我们说,爸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此前“骨灰撒江城”的遗嘱改成了“遗体捐医供科研”。

  “张老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捐献遗体的老红军、老将军,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他的高风亮节!”当年接受遗体捐献的武汉有關部门的同志饱含热泪地说。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孙超流着泪说:我被张老彻底震撼了!张老为了新中国建立流血流汗,死后还要把遗体无偿献出去。他是一个赤诚的共产党员!什么叫一个纯粹的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我从张老这里找到了答案,他用遗体作了人生中最壮丽的一场报告!

  多年前我们空军采访组一行曾赴武汉,走近老红军张绪的家时的所见所闻,与他的战友亲人一同追忆张绪事迹的感动敬仰犹如昨天。

  由衷地感慨,张绪的家就是一个纪念馆,是我见到的一个英雄前辈用一生树立的丰碑。也是人民心中的永恒丰碑。

  三

  一组在抗洪一线传来的新闻图片,深深震撼了我,那是驻鄂空军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官兵高擎英雄旗帜,昼夜不舍风雨兼程奔向抗洪一线。此时的武汉城,没有红军爷爷经历的枪林弹雨,却是一样的生死战场。

  打开地图记于2018年的那次武汉之行,是应邀参加空军新闻集训班讲课任务,恰逢集训所在地的空军预警学院组织应届毕业学员晚会,我有幸应邀参加。此刻,“雪莲精神绽放新时代”主题晚会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高亢的歌声飘荡在长江之畔,又一批学子即将从这里出发,奔赴大江南北,高山海岛,大漠戈壁。

  青春,热血,军人,使命。

  携着青春激昂的心绪,我走进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的部队,伫立在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在这座抗美援朝英雄丰碑前,倾听时任指导员讲述上甘岭战役。仰望那一幅幅战斗的图画,追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传奇。每当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和执行重大任务时,都要进行传统教育,并在黄继光铜像前宣誓。黄继光6连每天晚点名第一个点“黄继光”,全连官兵齐声答“到”,这一传统传承至今。就是这支英雄的部队,刚刚从抗疫一线转战奔忙,又投入抗洪救灾的激流险滩;就是这支部队的官兵,与自己的小家擦肩而过,与妻儿来不及一句问候嘱咐,集结出发,星夜兼程,只为快一点再快一点,保卫长江保卫武汉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英雄的空降兵新时代军人的誓言。

  回忆不仅是纪念更是坚定信念和方向。

  红色基因赓续传承,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的精神图腾和力量!

  跨越几代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却有着同样的情怀。

  ……风起是知音,长江在此,古琴在此,珞珈在此,你我在此,寂静一如初起……听那首写意湖北武汉的旋律《在此》,词美,情美,旋律美,而此刻听来,却更有一番别样的深邃与大美。

  为这座英雄的城市,为驻守在此的军人。

  家乡,故乡;故乡,家乡。

  望着熟悉而亲切的祖国版图,这不就是你我的家,我们中华各族儿女的大家园吗。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都有军人的守望,绵延的海岸线,有我们的军舰战鹰警戒巡航。

  此时的我心中萦绕着那首伴我成长的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美丽的彩虹搭起彩门,迎接着战鹰胜利凯旋!

  而在那个约东经115度,北纬30度让我日夜期盼一如初起的英雄城市,我要真情地祝福她:长江在此,天地在此;军人在此,美好依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