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鸡足山悉檀寺遗址考察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 热度: 22135
杨福泉(纳西族)

  2021年7月6日,我和一些研究民族古籍文献的学者去鸡足山。这是我的第三次鸡足山之行。

  细雨蒙蒙中,我们一行来到了鸡足山,宾川县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杨云峰先生已经等候在山门前,领着我们直接去看悉檀寺遗址。

  我2005年到鸡足山,曾来拜谒悉檀寺遗址,当时只来到离悉檀寺不远的静禅古树,因无人指引,只看到悉檀寺遗址所在地的一片茂盛的树林,四顾皆是苍茫树林,找不到路径,因此也看不到其他遗存。这次有杨云峰先生的引路,我们看到了悉檀寺遗址的全貌。

  杨云峰先生带着我们从他们费很大力气恢复的悉檀寺小径前行,我一路走,一路想起一些历史往事,明万历丁巳年(1617),木增为母亲求寿,向朝廷奏准在鸡足山建寺,捐银数万两,延请高僧释阐住持创修,并在寺的大门内修建万寿殿,表示祝国诚心。天启四年(1624),木增派僧人进京请求皇帝赐予佛经,天启皇帝御赐大藏经,题寺名为“祝国悉檀寺”,“悉檀”是梵语,意译为“成就”或“遍施众生”。木氏土司还送给鸡足山佛寺工艺精美的铜铸八卦大香炉和重两千余斤的铜钟等。

  悉檀寺建成后,木增捐献附近属于木氏土司的田庄三千多亩,作为寺产,以供佛事。明天启四年(1624 ),木增上疏请求,天启皇帝御赐大藏经一部,共六百七十八函,供奉于寺内的法云阁。相传木增在悉檀寺西面还修了一座桥上有屋顶的石梁桥。

  杨云峰先生边走边介绍说,打算把悉檀寺做成一个遗址公园式的历史文化景点,而不是重建。他们采取了从悉檀寺遗址的核心区开始,探考和恢复进入悉檀寺的那条石头铺设的路,这条原来就用石块铺过的道路,很多已经完全被泥土和落叶掩盖了,杨云峰组织人力一点一点清理泥土树叶,并根据多种史籍记载的方向和方位,一程程细致地寻找,一点点地排除厚厚的泥土和落叶,最后清理修复出了整条通往悉檀寺的山路。他们还根据原来所铺设的石块路所用石头的形状,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补填了已经缺失的石头。他指给我们这条石头路两边的土层,有的已经有一米多高了,看得出悉檀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后,这条山路也湮灭在岁月的泥尘之中,如今才在鸡足山管理局花大力气的清理下,又恢复了往日的原貌,得以重见天日。我不禁对杨云峰先生他们肃然起敬。

  细雨淅沥,在空濛的山林烟霭中,我踟蹰在悉檀寺遗址,杨云峰先生指给我们看悉檀寺的布局,哪里是通往大殿的台阶,哪里是厢房等的位置。遗址只有一些残存的断壁残垣,一些残存的砖和石头等。据介绍,在清理中,曾挖掘到瓷碗等一些用品,已经认真保存起来。

  看着这个曾经的名寺已经人去楼空,庙宇已经荡然无存,一些前人描述过的悉檀寺那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和神佛像,明朝天启皇帝赐给悉檀寺的大藏经,木增和徐霞客的塑像、画像和牌位等旧物,已经了无踪影。想起前人描写过的悉檀寺精美的建筑,那些在民国年间还生活在寺里的纳西僧人,他们还保留着的喝酥油茶的传统习俗等等,据前人记载,在1931年,悉檀寺还有24 个和尚。如今,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劫难和烟尘中了。

  此次同行鸡足山的还有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西夏、女真语言文献等的孙伯君老师。全国民族古籍办的杨硕先生等。他们来的原因与探究木增一力促成刊印发行的佛经《华严忏仪》有关。

  笃信佛教的木增,曾捐资到苏州刻印佛典《华严忏法》,《华严忏法》旧传是唐一行著,原来藏在鸡足山,是珍贵的版本。木增请了钱谦益给这个新刻印的版本作序,并请著名高僧、苏州中峰禅院住持苍雪校核,精印后赠送到江南各个寺院。

  经西夏学家白滨先生等人的认真考证,根据史料推断,元初,西夏国遗僧一行慧觉法师辑录汉文《华严忏仪》42 卷,后云南苍山载光寺僧人普瑞得之,并作补注,收藏于鸡足山悉檀寺。后来又转藏大理之崇圣寺,木增则得自崇圣寺。这是一个新的发现。我在拙著《忠臣雅士:木增》一书中,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对木增刊刻《华严忏仪》经一事也做了简要的介绍,但都是沿用了《华严忏仪》是“唐代兰山云研究增添岩慈恩寺护法国师一行沙门慧觉依经录”的传统说法。

  据白滨先生的考证,明朝末年,即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刊印汉文《华严忏仪》的序题辞和卷末题款中得知: 他们都误认为此忏仪经录为唐一行和尚所撰,后收藏于云南鸡足山悉檀禅寺比丘道源玄契等处。后有宋(元)代载光寺僧人禅师普瑞作补注,珍藏于云南大理之崇圣寺中。至明末,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人木增订正,木增请著名高僧、苏州中峰禅院主持读彻为之校核参补,由天台寺习教观沙门正止治定。又请明末著名学者钱谦益,著名藏书家、出版家汲古阁主人毛晋(1599 一1659年)作序。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捐资请苏州常熟毛凤苞汲古阁鸿良工雕造,凡一载功成。版藏于浙江嘉兴府楞严寺藏经阁,刊印流通。

  白滨先生等学者的研究,给木增和鸡足山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学术线索,对进一步研究这册与木增密切相关的佛经与西夏国佛教高僧的关系以及与云南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