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简:异国入党
点开那页发黄的时空当年,周恩来亲笔为伯简
填写牺牲干部登记表
那份深之又深的同学情谊
在墨香的一笔一画中
标出旅法时对共产主义理想
最执着的狂热追求
猜想不出1921年冬
德国柏林,该是什么样的景致
被苍洱送别的小伙子庚喜
在欧洲的金色大地
完成自己一件人生大事
——加入中国共产党
异国他乡,立下的政治抱负
在归国后,逐一兑现
为打破锈迹斑斑的旧制度
建立全新的社会体系
在波澜壮阔时代的节骨眼上
伯简一马当先地成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者
史光闪耀中的省港大罢工
革命之初举足轻重的工人运动
彰显着第一代共产党员
领导的缜密与组织的气魄
誓与旧制度厮杀的豪情与骨气
早期优秀的革命家、理论家
将理论化为行动的明灯
责无旁贷地将自己置身于
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
创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志同道合地与周恩来、赵世炎谋事
携手瞿秋白并肩战斗
《热血日报》里奔涌着的热血
呼热了旧时代冰冷的河山
激起革命青年舍生取义的斗志
与生俱有的文学才情
在适而闲抒的《鸡足山游记》
字里行间,如山箐的清溪
沁人肺腑地汩汩流淌
伯简将这一斗饱满的精神谷米
无私地留给了故乡
伯简的生命之火
被超乎寻常的疲劳之风
吹灭于革命斗争的前沿
留给国人的《社会进化简史》
构建了完整的社会进化论述体系
结合那个时代的现状
大胆尝试着用列宁的观点
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贡献出指路经般的智慧
毛泽东同志专门推荐此著作
——人民需要的书
王德三:狱中遗书
呼呼作响的历史大风揭开先烈厚若苍山的履历
33 岁,出自祥云的王德三
在云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的任上
被叛徒出卖、被关入死牢
亦将共产党人一颗无畏的心
无私地交给三迤大地
站在头可断、血可流的意志制高点
笑对即将临死的生命
给父亲和家人、给未来的儿孙
在冰冷的监狱写下一封厚重的家书
邮路上,从昆明到祥云
步步回音有力,落地时响彻云天
凸显德三作为中共六大代表
云南省委书记凛然辽阔的胸襟
家书,迅即成了遗书
万言信札,重若万里山河
“父亲,儿子没有一点自私自利习气”
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气节
在山响般字句与誓言的表白之中
属于革命者自觉的惊天巨雷
那一刻,省委书记的风骨
弹指间化为奔流不息的一腔热血
潮动于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
风起云涌,把鲜血树作战斗的旗帜
——“儿现时只有拿定主张
把身子献给人类了!”
大义凛然,赢得对手的尊重
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
特例、特许放行这封特殊的家书
视死如归,守住自己的理想
王德三与张经辰、李国柱、吴澄
战友四个人,三男一女
镣铐的响声作了伴音,他们笑赴刑场
饱满的钙质,在天高云淡的冬季
气色红润,让人热血偾张
王家庄的王氏三兄弟
在起伏跌宕的时代段落之间
将容易写就的“人”字
书写成高难度的理想追求
为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奋斗史
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云南篇章
周保中:白子将军
湾桥村走出去的那个人那一位滇西大理的有志青年
有一个雅俗共赏的姓名
——周保中,含有保中国之意
保中在东北抗联艰苦的时期
与金日成曾是战友、系金的上级
抗联阵营里,另有两位战友
他们是威震敌胆的杨靖宇、赵尚志
当年的白族小伙子
从大滇西横跨闯入大东北
地图坐标上一个大斜角
如一把闪闪发光的剑
剑指被侵之地和沦陷区
直锁日本鬼子的咽喉
一个又一个严冬
遥远的东北,飞雪起劲地飘
在白而厚的雪地里
对决依然,厮杀继续
被子弹打破肚子的周保中
肠子拖露染红一坡雪地
那飞溅、鲜红的热血
喷洒着,与漫漫飞雪唱着反调
雪白血红,茫茫林海雪原
鲜血,像一枝笑傲寒冬的蜡梅
杨靖宇、赵尚志等将领
先后被日军相继残害剿杀
整个抗联形势陷入严峻局势
保中,如傲立的雪松独撑危局
与英勇的抗联战友们
保住战斗状态下的东北阵地
日军,重金悬赏他的头颅
于血腥的追杀中
执意折断一把血性之剑
拖不垮、打不死的抗联战士
在周保中的帅旗下
有序开展“建军、建党、建政”
组建东北人民自卫军
为最终解放军进入东北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与战友冯仲云等人
为英雄杨靖宇遗体盖棺封墓后
拭去冻结在枪口的冰凌
调度抗联教导旅,兵分多部
协同、配合苏军光复东北
用不屈不挠、不折不扣的闪光枪刺
写下一部出奇的东北抗战史
此刻,在史册的激越脉动中
传来了气壮山河的声音
——“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
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这洪钟回响般余音缭绕的音律
出自伟大领袖毛泽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