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地理课时肯定学过中国天山的知识,知道它横亘于新疆中部,还依此划分出了南疆和北疆。年轻时死记硬背下来的那些内容已经忘到不留痕迹,仅剩下这么个空壳概念。三十多年过去了,唯一的添加渲染是武侠小说里的虚幻内容,天山藏龙卧虎,剑客好手们以之为家,每遇国难当头,社会动荡,便纷纷下山仗义行侠,救苦救难,解民于倒悬。
为什么叫天山呢?其间应该还有什么深意。资料里说,在当地的突厥语系中,这条山脉叫作腾格里山,译成汉语就是天山。另有一说是西汉悍将李陵征战西域时,被匈奴生擒降服重用,统管如今的天山南北这片地域,一次军旅途中望见成片的巍峨群山便信口开河道:到了天边的山了。
六月里,平生首次进入新疆,行前咨询游过那里的朋友,说是记不清具体线路了,反正就是在天山里绕来绕去的。不就一座山吗?怎么能够在山里耗上十天半月呢?几年前曾经翻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它算得上是中国最高最大的山脉了,盘桓上山脉的北坡再俯冲到南坡的那一个个口岸,撑死了也就半天多的时间。
懵懵懂懂地,就这样展开了旅程。草长莺飞的季节,新疆熟人说先进天山看草原,那里天蓝草绿百花开。乌鲁木齐往西行,车到油城独子山市再掉头向南,我们的车轮碾上了横切天山山脉的独库公路。这条战备公路刚刚恢复全线通车,从北疆南缘的独山子到南疆北缘的库车全长547公里,是217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远远的天边恍惚有一抹雪峰,定睛细看,却是山峰之下氤氲着一派青蒙雾霭把它伪装成悬浮的云朵。那是天山无疑。
开始钻入层峦叠嶂的山心里,清一色的绿草严严实实包裹着所有山头,背阴山沟里密集成窝的云杉林时常会冲杀出一簇来,那阵势颇似一支支收拢后的油纸伞竖插于地。翻上海拔3400米的哈希勒根达坂,山间皑皑白雪遍野,让人睁不开眼。
隧道前堵车,有辆货车洞里遇暗冰侧滑,正在扬撒沙土轰油门通过。下山穿过喀什河边的乔尔玛镇,遇上一拔又一拔的羊群阻道,时值转场时节,马背上的哈萨克牧民努力地驱赶羊群,有味道的是用的不是通常的鞭子,而是把高举手掌里的两只空矿泉水瓶捏得噼啪作响。紧接着又开始翻玉希莫勒盖达坂,此地赶巧修筑隧道,蹚了20公里烂泥路,下山时望见公路两旁的山间草句上毡房点点,牛羊满坡,牧民们忙碌地搭架毡房,这里就是他们的一处夏牧场。
落到山脚,面前摊现出一片平坦宽谷,穿过相交的218国道路口,我们继续向南,今天的目的地是巴音布鲁克草原。迎面湛蓝天幕下立着一排不见首尾的雪山,很是耀眼壮丽,就像冰袍雪甲的仪仗队那般整齐划一,给人的感觉是在欢迎哪国元首。进山的路已经走了近400公里,猜想过去它们是天山南部的最后一道屏障,翻过那里的雪山达坂应该就到了南疆塔里木盆地的边缘。
雪山还在天边银光四射的时候,我们已经抵达了巴音布鲁克镇。景区宣传资料上介绍,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原地处天山的山间盆地,四周为雪山环抱,海拔约有2500米,面积2.3万平方公里。在游客服务中心乘区间车,耗时50分钟到了草原中部的开都河上游,站在北面山头俯瞰,眼前地势平坦,辽阔无垠,遍地植被由纯粹的牧草组成,一切都显得圆润柔顺,目光无所牵挂。下午六点钟的阳光泊在纵横交织的河曲上,湖泊沼泽就像遍地的玻璃那样闪着光亮,山包、吊桥和羊群俨然成了小人国里的情形。极目西面的远山下,开都河划着大弧线蛇行而来。我们垂涎于“玉带天河”九曲十八弯的绝景,朔风染霞,哆嗦着身体,守到了十点夕阳衔山。
我们好像是择吉日而来的嘉宾,翌日上午西行那拉提草原的途中,司机小陆说昨晚宾馆老板可是眉飞色舞,号称他的宾馆已经成了世界遗产。我们巧遇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捆绑“申遗”的天山昨天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的范围包括了阿克苏的托木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喀拉峻一一库尔德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巴音布鲁克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博格达四个区域,总面积5759平方公里。仅凭这一点,冥冥中我们和天山还是有缘分相牵的。
昨晚上网恶补天山地理知识。这才知道天山山系由三列山脉组成,从北往南分别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昨天的瞎蒙果真没错,巴音布鲁克地处南天山的北坡。巴音布鲁克北向退回到218国道路口,西往那拉提也就百公里之内的路程。那拉提山地草甸位处中天山,是发育在河谷阶地上的中山草场,南接那拉提高岭,势如屏障,北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势大面积倾斜,其间山泉密布,溪流纵横,森林茂密。
区间车行驶了50来分钟,翻上巩乃斯河阶台地,那拉提山北坡著名景点“空中草原”的绿毯上百花怒放,山麓云杉林暗郁苍翠,雪线上坐着胖墩墩的白山。这里和昨天看到的北方彪形大汉形象有着天壤之别,四下里洋溢着江南的俊秀与玲珑,很有亲和力。
第三天我们继续西行,去了特克斯的喀拉峻大草原。喀拉峻在哈萨克语里意为苍苍莽莽,这和当地的形象极为熨帖。这片草原因为盛开五种颜色的花朵,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世界五色花高山草句草原”。区间车花了30多分钟爬上高台,苍茫的草原上,柔缓的山岗波状起伏,气势恢宏。精致的草甸锦缎般折射着阳光,峡谷里列队延伸出来的云杉颇似点缀在一道道山岗乐谱上的音符,这和纯然一色的牧草在形态上、色彩上形成强烈反差,它们交替变幻着节奏向天际线一波波席卷而去。
第四天,我们行进的步伐向西南溢出,访问了西北边陲昭苏县的夏塔古道,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支线,唐代高僧玄奘赴天竺取经跋涉的就是这条道。因为毗邻天山山脉最高峰托木尔峰,这里地势高峻,在区间车一个小时的行驶途中,伴随峰峦叠翠里奔泻出来的夏塔河,穿森林过草场,渐渐逼近高山峡谷地貌。
到了区间车的终点站,我们意犹未尽,骑马往里又去追寻木扎尔特冰川的影踪。
从这片最宽厚的部位,我们掉头北行,在中国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伊宁停留了一天,感受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之后径赴躺在北天山盆地中的赛里木湖。
天山的植被茂盛葱郁,覆雪的山峰下总是绿毯一般的草原、草句、草坡,背阴的山坳里少不了墨绿的云杉林伏着窝着。除去大小路径,遍地不挂白不露土,感觉就是一个打扮清楚得体的人物,外形整洁清爽,颜色明快单纯。如此一来,愈发增加了它的广袤无际。
我们行色匆匆,在天山里前后滞留了8天,直到再次朝北冲刺、进入博乐市那一天,这才摆脱了天山的围堵。说这样的话,是因为大家浑身上下绿意尽染,眼睛冒出来的光似乎都是一种叫满天星的草原小花。单纯美景长时间的视觉盛宴,大家都有了审美晕眩的感觉和兴奋过头的麻然。
天山之行让我茅塞顿开。在中国的大山脉里,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显然排位在前,但它们都高寒难当,大山丛中不适合永久居住,留给人类的就是那么几条南北穿行的高峻垭口,非探险家、登山家和科学工作者,一般人无力流连其间,也就不可能产生身临其境的丰富感受。天山山脉长2500公里(中国境内1760公里),南北宽度250到350公里,平均海拔大约四千米,占了新疆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幅员辽阔。尤其关键的是北疆的准噶尔盆地西部缺口洞开,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得以长驱直入,成就了西北干旱区里天山这样一处湿岛。崇山峻岭之间散落的那一个个盆地、谷地(著名的比如东部的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和西部的伊犁谷地)因之土壤肥沃,水丰林茂,草旺花盛,堪称人间天堂。
等到我们出天山北行、无边无际的苍凉沙漠和戈壁包裹周身时,途中已经跳出三界外,心服口服地认定,六月天山是新疆最魅惑人的所在。能拥有如此之大的一块天成翡翠,是华夏子民之福。
欢腾的畲寨
几年前,一个山里桃花盛开的时节,闽东的畲族朋友邀我去一个畲族村寨,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畲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风情节活动。
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是56个民族中的一员。一千多年前,他们从民族发祥地凤凰山迁徙到闽粤浙赣皖湘黔等省份。畲是刀耕火种之意,他们自称山哈,就是到山里来拓荒的客人。当时,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多被汉族居住垦殖,他们便傍山结庐,开山劈岭,变荒山为茶园、变沟壑为良田。他们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定居于闽浙两省的广大山区,福建闽东是我国畲族最集中聚居的地区。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又叫作对歌节、乌饭节。历史上,畲族人山田分散,耕作粗放,四季基本没有农闲,节日便成了他们购物、交友和约会相好的美好日子。这一天,山里大大小小的畲寨都会喧闹、欢腾起来,畲家人放下手中农活,纷纷穿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戴上精关饰物,祭祀祖先、嫁娶新人、喝畲家酒吃畲家饭,夜晚再燃起篝火,通宵达旦盘唱山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
三月三,一个原汁原味的畲家狂欢节。
我们走到畲寨村口时,已经听到阵阵节奏分明的竹木敲击声。水泥广场上,伞状竹棚里搭起舞台,六位畲家姑娘正跳着《打枪担》。十多年前,编辑过一本《闽东体育五十年》画册,知道“枪担”便是“穿担”之意。在畲语里,穿与枪谐音。穿担是闽东畲族常用的劳动工具,把两头削尖的竹竿或木棍,分别插进捆扎好的柴草,成担挑上肩。《打枪担》由畲家人上山砍柴草演化而来,透出一股淳朴、粗犷的劳动气息。它吸收了畲拳、畲棍中的拨、挑、架、劈等对打动作,因为融体育和舞蹈为一体,作为畲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多次获得过国家奖项。
舞台上的畲家姑娘腰佩刀鞘,左手持枪担,右手握柴刀。此刻,正以柴刀击打枪担、刀鞘,边敲边舞,队形变化,从小跳步过渡到踏步蹲,接着以刀柄、枪担撞地,发出雄健而且清脆悦耳的声音,舞步风格活泼中显张力。
朋友见我一时没有走的意思,便碰了碰我胳膊,说道:传统婚礼中畲族文化积淀丰厚,不是节日一般不易碰上。快走吧,那才是我们今天的重头戏。
穿过人群,我们来到广场另一侧,那里是进行互动旅游游戏的出发地,项目是让大家体验畲家婚嫁习俗。一位畲族女导游已经挑好人选,正指导着参与者穿上不同颜色的畲族服装。新郎红马甲,娘家舅黄马甲,赤郎是伴郎,穿蓝马甲,挑礼品兼歌手,行郎算轿夫,也穿蓝马甲。
朋友解释说:传统婚礼男性都穿礼服,青色或红色长衫,胸襟前绣饰花纹,外套龙凤马褂,红顶黑缎官帽。因为长期与汉族杂居,现在男性装束和汉族已没多大差别,旅游体验就更为简化。畲族服饰特色体现在女性身上,待会儿你会看到。
族长装扮者宣布吉时到,鞭炮声中迎亲队伍开拔,一队人沿路敲锣打鼓吹唢呐,在畲族导游的指挥下,大家喜笑颜开一路乐,欢欢喜喜去接亲。
我们跟着队伍进村,在一处岔路口,几个畲族赤娘(伴娘)笑呵呵“杉刺拦路”。欲过此关,有两道题供选择,一是自罚米酒三碗,二是赤娘以歌代题,答对放行。在“百般刁难”下,其中一个赤郎居然对上了,依旧被奖酒。横竖一个字:喝。
按畲族传统,婚礼仪式就是对迎亲队伍综合实力的考验,只有能歌善舞、机灵敏捷、酒量豪爽的赤郎才可能替新郎两肋插刀,解新郎之围。
迎亲队伍开进村中,晒谷场上彩旗飞扬的一座竹楼前鞭炮响起,到新娘家可是要猜谜借物的。赤娘们端出筷子、菜刀、火钳、吹火筒几样厨房用物,有人唱谜语歌,赤郎猜对过关。参与的那几位小伙子也许是风情节组委会的“托”,表现从容老道,七嘴八舌用现代歌曲蒙混过关,最后硬是被泼辣的赤娘奖励了一碗酒。酒后,赤郎脸上还多了两道锅底灰,引来围观者的起哄。抹锅底灰是畲族婚礼习俗,一则渲染喜庆气氛,表达中意夫婿之意;二则有祛灾避邪的意思。总之,畲族婚礼中常常以刁难赤郎、新郎为乐,这是欢乐喜庆里的一种嬉闹。畲家人认为,做赤郎一生也许就这一次,要是没有戏耍过瘾,充分地斗智斗勇,村里的姑娘就显得没本事。后来,看了一本畲族的民俗书,才知道畲家人动辄对歌的由来。畲族是一个以歌代言、以歌达意、无人不歌、无事不歌的古老民族,向来有歌不离俗、俗不离歌之说。通过对歌设卡过关、制造喜庆气氛,便成了畲族婚礼中的奇妙之处。
按传统习俗,畲族嫁女酒中午的酒宴叫落脚酒,请迎亲客人坐首席。不过,盛情款待的餐桌上空无一物,所有物品须由新郎逐一点名唱出,要筷子就唱《筷子歌》:各种酒菜摆上来,唯独不见两根柴。口水一直往下流,不知有筷没有筷。若须喝酒则唱《酒歌》:远在三里外,已闻有酒香。请您端上来,两口就喝光......新郎所要之物应歌而至,摆满桌面。宴毕,新郎还须再把桌上之物一件件再唱回去,厨子也和着歌来收席。婚俗以歌代言,以至于畲语里都有这样的俗谚:不会盘歌莫娶亲。
晚餐则是男方用挑来的物品,借新娘家的厨师、炊具办酒席,新娘至亲坐首席。午餐后要举行“借锅”仪式。赤郎的《借锅歌》首先唱出对女方家乡的赞扬今日来到太公乡,太公住的好寮场,门前麒麟对狮子,寮后金鸡对凤凰……郎儿借锅上门来。接着,再用谜语方式唱出一件件炊具:借你阿姨四四方方一堵墙(灶台),中央开个大龙潭(铁锅),铜镜双双对月光(锅盖)……此前,姑嫂们已经把厨房里能藏的炊具统统藏了起来,唱到一样再亮一样出来。
这时,扮演赤郎的小伙闯关成功,新娘浑身绚丽斑斓的“凤凰装”,从竹楼上款款走下。朋友赶忙给凤凰装添加注解:红绳扎发髻高盘于头顶,象征凤冠;衣裳、围裙上,金丝银线绣出的五彩花边图案,象征凤凰的美丽羽毛;金黄腰带在后腰打个结,两头飘坠摆动,象征凤尾;身上佩挂的银饰叮当响,象征凤凰清脆的啼鸣。
崇尚凤凰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畲族产生之时。书本常识告诉我们,畲族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被高辛帝招为驸马。在与三公主成亲时,帝后娘娘交给公主一顶珍贵的凤冠和一件凤衣,祝愿女儿吉祥如意。婚后,三公主生下三男一女,就把女儿打扮成凤凰的模样。从此,凤凰装在畲族女性的生活里便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看得出,新娘是个经验丰富的表演者。她笑着用湿毛巾擦去赤郎脸上的锅底灰,再为新郎的扮演者束上腰带。在畲族风俗里,腰带不仅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还是定亲回礼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然后,她转身面朝观众,从容唱起了山歌:蝴蝶成双翅膀翘,一条彩带束郎腰…一依旧俗,出嫁的新娘必须径直走到花轿前,忌讳转身回头,还要退着进轿,以此确保婚后白头偕老,幸福永远。而且,新娘的一切都必须是新的,如果村里同日有两家人嫁女儿,后走的路便成了旧路,必须牵牛开道,牛踏过的路就又是新路了。因此,家境殷实人家常把这“踏路牛”一并送给女儿做陪嫁。
鞭炮声中,花轿被抬进一栋老房子。里面装扮成新郎家的厅堂,中堂上贴的不是汉族的大红双喜,而是红底黑字的“凤凰到此”四字。新人拜堂时,新娘免跪。男跪女不跪,这是畲家人悠久不衰的传统,源自畲族始祖对高贵的三公主的尊重。
时值中午一点,婚礼表演应该快接近尾声了,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朋友拉我先撤。我们在村里找到一家畲族风情美食馆,里头满满的都是人,多数是像我们一样前来看热闹的人。今天就是乌饭节,朋友删繁就简,重点要了特色食物乌米饭。
装在草袋里蒸制出来的乌米饭,呈蓝黑色,糯柔细腻,有素有荤,可甜可成。我们点的是咸味饭,里头的配料有腊肉、虾仁、鱿鱼干、鱼干、蛏干、香菇等。正当肚中空洞无物,糯米香、肉香、草香交织,山味海味叠加,其味尤显美妙特别。
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率畲民起义,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被朝廷军队围困于山中。饥肠辘辘的将士们靠一种叫鸟稔的野果充饥渡过难关,在次年的三月初三这天突破重围,并取得起义胜利。为了纪念他们,畲族人把这天作为节日,用乌稔叶熬出汤汁浸泡糯米,再蒸成鸟米饭。从此世代相传,衍成习俗。
畲寨另一头的雷氏祠堂正在举办祭祖活动,此前我已见识过这样的盛会。始祖盘瓠娶三公主为妻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四女姓钟,子孙开始枝繁叶茂。在一幅十来丈长的布帛上,这个传说被绘成连环式画卷,成为畲家人世代珍藏的“祖图”。祖图平时不轻易示人,只有在祭祖仪式这一天才会悬挂出来展示,供族人虔诚祀奉。祭祖是畲家人隆重而庄严的日子,各派子孙和血缘宗亲都会到祠堂来会亲、公祭祖先、抬迎祖像,甚至上演神戏。
畲族人家岁时节庆必有歌会,何况今天还是三月三对歌节。我们穿寨而过,去山顶茶园看对赛山歌。历史上,畲民四处迁徙,而且大多散居在重峦叠嶂的僻远深山里,气候土壤十分适宜茶树生长,从而留下“山上无茶不成村”“畲山无园不种茶”“园里无茶不成寮”这样的畲谚,成片的茶山自然成了他们的天然歌场。
阳春三月的茶山新绿茸茸,机耕道两侧桃花若霞,这是一片生态茶园。相隔约十米的桃树下站着两队姑娘小伙儿,他们各自三五成群。高远的蓝天白云下,是铺天盖地的翠绿和点点粉红,衬得畲家姑娘的暖艳盛装愈发夺人眼球。“三月三”就是她们比绣工、比银饰的特殊日子。
对唱山歌,是畲家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通过一唱一和的盘歌,他们寻找知音,以歌传情,并排除一切阻力,达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目的。
很快,歌声飞扬起来。女声清婉嘹亮,男声高亢雄浑,虽说曲调有点单一重复,却也婉转悠扬。一时间里,畲山茶园,欢声笑语歌回荡,人们沉浸在歌的海洋之中。
多少听得懂一点当地土话,凭着手中的曲目单,猜出眼下唱的是《有缘不怕郎家穷》。女唱:有缘两字值千金,叫郎大胆过来寻。我母生娘藏闺女,花在园中正当时。男接:落湾松柏桠软软,听娘话讲尽有缘。天上无云难下雨,家穷难结良姻缘。女唱高山大树不怕风,大船航海不怕龙。头条要卜郎心意,有心成双不怕穷。男接:做鸟不怕大森林,做鱼不怕海洋深。有心莫嫌年岁大,有缘不怕郎家穷。
忽然,掌声骤响,人群里一阵阵喝彩,还有人打起了呼哨,身边的朋友也笑得合不拢嘴。忙问怎么回事儿,朋友收了笑,说道:有意思。曲目单上是小伙子先唱:山歌唱来不会差,句句唱来劝妹呀。唱得水里见石子,唱得溪流水没哎。然后是女的回唱:要唱山歌两人来,家门搭起山歌台。哥若有心与妹对,妹今细茶冲将来。刚才抢着回的却是节目单上没有的歌词:阿哥唱歌难高音,句句阿妹听不清。畲山自有听歌人,望哥早早寻知心。这就是拒绝相好的意思。然后,又有第四个人来接腔搅局。现在对歌都是照本宣科,用现成的歌词。刚才的人是即兴编唱,出口成歌,有难度才有刺激。这两个队高手云集,甚至可能还有彼此暗恋的人呢。
太阳下山前,我们已经离开了畲寨。回去的路上,朋友介绍说,这种对歌活动,倘若彼此唱出了兴致和豪情,无须组委会特意安排,年轻人也会昼夜不休的。
歌是山哈传家宝,盘唱山歌是畲族重要的文化传统,也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最高级、最复杂的表现形式“双音”,堪称唯一幸存的二声部歌种。目前仅流传于闽东蕉城猴盾村及其周边畲村,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逐步加大了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投入。县、市、省、国家,各级都设立了种类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配套有资金支持。
随着世界经济、资讯一体化,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会越来越快,畲族的文化习俗和其他民族一样,都面临被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稀释、分解的窘境,其结果是逐渐变得残缺不全,甚至被取而代之,从现实生活里销声匿迹。
畲族居住地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古风犹存,在湛蓝天空和灿烂阳光下,恍若世外桃源。如何将民族文化嫁接到创建美丽乡村活动和开展乡村旅游中,通过畲族婚礼大典和山歌对唱这样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形式,承载畲族历史、宗教、礼仪和服饰等文化,使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在日常生活里扎下根来。这是一个值得运作的课题。二月二会亲节,三月三乌饭节、四月八歇牛节、五月五端午节、九月九比武节……让这些节日像山花一样次第绽放,演绎出畲族迷人的民俗风情。
为了更好地传承畲族文化,2004年,宁德市在金涵畲族乡亭坪民俗村兴建了中华畲族宫,整个建筑群取自汉代风格,展现畲族特色,建筑群包括汉阀门、龙头祖杖雕塑、月亮池、祭祖坛、礼仪台、忠勇王殿、高辛帝阁以及畲族博物馆。
博物馆分设凤凰厅、历史厅、现代厅、风情厅等,珍藏了大量畲族文献典籍、服饰、生产生活工具等文物,全面展示了畲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具备了展示、研究、信息和教育功能。
有了这样多渠道的文化保护和传承,畲寨将继续欢腾下去,缤纷灿烂的民族之花会永远绽放在我们的生活里,滋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责任编辑
兰宁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