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色凡尘 · 列表页

社团首页 社团公告 红尘客栈 万象人间 瑶台诗笺 十色凡尘
湛蓝文学社

十色凡尘

  • 从一首诗不完美的结尾开始
    11-09

    辛北北一每一首诗的不完美构成了诗人及诗歌本身意义上的某些缺憾。这里指的是雷武铃的短作《夏季之歌》。或许标题有误导之嫌,因为不完美并不等于不好,而且,无论从美学还是语言的角度看,带缺憾的作品,有时反而能…

  • 铁与梦:一首诗的物质想象与精神分析
    11-09

    景立鹏众所周知,客观世界是由自然物质构成的,如果再往细处辨析,则是由基本的化学元素构成的。而化学元素也构成人之存在的基本物质环境。个人存在的时空性决定了其存在的物质性基础。这是否意味着人的精神存在与物…

  • 说“破”:石破、入破、秋风破
    11-09

    向以鲜摆在面前的四川诗人彭志强的诗集《秋风破》是一部关于杜甫踪迹史的诗歌传记。诗人放弃了年假和所有的小长假,自驾一万多公里长路,踏遍杜甫留下的几十处重要遗迹,许多时候通宵达旦开车狂奔,只为抵达杜甫曾经…

  • 想象力与思想力的高度契合和诗化
    11-09

    野松近年来我对诗歌的阅读已有很强烈的选择性,特别是对知名度很高但作品水平很一般的诗人的作品,我是保持一定的警惕和距离的。但是,当我读了著名旅日诗人、文学博士、翻译家田原的诗集《梦蛇》里的第一首诗《梦》…

  • 寂寞将何言
    11-09

    张向东关于诗歌创作心理动机,唐代诗人韩愈说“不平则鸣”,西方的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则说“愤怒出诗人”。但与愤怒这种壮烈感情相反的寂寞,也能催生诗情。李白不是说过“古来圣贤皆寂寞”么!杜甫也说“寂寞壮心…

  • 单面人的孤独与幸福
    11-09

    周军现代社会日益繁复的条块分割,将个体的人切入到网格化中,网络技术貌似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实则变得更加遥远。本期诗歌既有对当下世俗的针刺,也有超脱世外的精神跋涉。但当现代性的技术将人们格式化成单面人之…

  • 以诗的名义抵达内心
    11-09

    刘天琪在浮躁的社会,如果还能保持一份对诗歌的喜爱,那收获的必定是内心的平静,读本期诗歌就能给人这样的感受。组诗《对着话筒收集沉默》仿佛在冬日暖阳的午后喝下一杯咖啡,温暖和苦涩的交织恰到好处;而《余生只…

  • 让生命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摆渡
    11-09

    王菲梦境与真实,虚妄与迷离,诚如落入人间的幻彩星辰,缥缈寂寥、稍纵即逝,演绎伪与真或叛离或血乳相融的相扶相依。诗人王钻清是如何在他尝试创作的“诗体游记”和“大时空诗”中让生命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摆渡,在世…

  • 构筑“伊甸园”的精神贵族
    11-09

    觅程《活在纸上》是诗人白琳的第四部诗集。作为老朋友,我对这部诗集的问世表示隆重的祝贺!这部诗集是对白琳诗歌创作的一次全面检阅和集中展示,也是献给中国新诗百年的一份厚礼,更是伫立在延川文学艺术殿堂的一座…

  • 解读杨角《头顶国徽行走》
    11-09

    陈海龙有人问我,杨角是诗人还是散文作家?让我回答这个问题很难,他写过诗集《最初的河流》、《三年中的两只眼睛》,也写过散文集《与我同行》,要准确地给他定位,我只能说,杨角是一名警察!“就是有事被人找,无…

  • 巧合的真实与误读的假象
    11-09

    包晰莹毫无预兆的巧合是一种妙不可挡的缘分,就像孤零零面对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时无意撞见街角预设的一把伞,就像眼巴巴想珍藏枝头最后一枚枯叶的旅人幸遇小巷刮过的一阵穿堂风,像想亲近诗歌的人碰巧拾到一把万能的…

  • 生命漫游者的水世界
    11-09

    聂茂作为丁玲的故乡,沈从文和周立波的近邻,常德文脉兴旺,能人辈出。新世纪以来,这里激情洋溢,诗情盛开,一批女诗人脱颖而出,谈雅丽、杨亚杰、邓朝晖、唐益红等人都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诗歌,形成了中国诗坛特有…

  • 镜与诗:让智性敏锐的审美触觉深入诗意与生活
    11-09

    徐肖楠一、时代生活中的诗性突击如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风格,那么诗人能做的,就是在生命领域内展开对时代的敏锐捕捉,以及对生活的诗性突击。黄礼孩的诗歌主题倾向于自由与生命的关系,诗中的一切都自然流溢…

  • 清风般的语调讲述的
    11-09

    王可田“寻找自己的语言或句子”,前行者有过这样善意的提醒、提示。说到语言,或许从来就不是一个形式问题,它以血肉组织的形态,寄存和养育着我们那些所谓思想或观念的内容。对写作者而言,说到底,语言就是一切,…

  • 诗性“口语”与人性“档案”
    11-09

    宋宁刚一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以网络平台为主要载体的所谓“口语诗”渐入滥觞。与此同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事口語诗写作、并创造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写作“场域”的诗人,开始重新反思:何为…

  • 诗歌与哲学是近邻
    11-09

    王颖《诗歌与哲学是近邻》是郑敏老师早年的一本著作,用这个题目,希望能够接近陈超老师的诗学思想。陈超的诗学思想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20世纪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与语言哲学,浓厚的哲学思考,形而上的探…

  • 祝福东亚诗歌
    11-09

    吕进韩国诗友确定的中日韩诗人大会的中心话题是很智慧的。“和平,环境,治愈”的确就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当然也就是东亚诗人的最为重大的关切。我们这个星球面临东西南北四个字。和平,主要是东西问题;发展,主要是…

  • 新诗的当代困境与选择
    11-09

    李熙睿熟知新诗百年历史的人都知道,新诗诞生在对传统文化彻底的反思甚至全然拒绝的背景之下。从诗歌外部环境来讲,清末以后的国力衰败,使中国人自尊心受到极大挫伤,由对传统文化自豪感变为了耻辱感。之后就是工业…

  • 略论诗歌写作的审美向度
    11-09

    李永才诗歌写作的审美从本质上说,是诗人在诗学层面上对世间万物的感知、认识、体验和美学价值上的评判。是诗人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审美不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更是诗歌超越时空维度的生命力的体现。将有限的、…

  • 诗歌如何介入现实的沉重?
    11-09

    崔筱诗歌应该成为捕风的旗帜。漫步当下诗坛,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心系苍生的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芸芸众生的凡俗生活,他们深切凝视那些在阴影中渴望光明、竭力挣扎的底层生活者人,体味那些在艰难生活窘境中抗争…

  •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