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色凡尘 · 列表页

社团首页 社团公告 红尘客栈 万象人间 瑶台诗笺 十色凡尘
湛蓝文学社

十色凡尘

  • 石雕厂的春天
    11-09

    春天的郊外,众多的石头在黄昏中站立像一些语句放弃修辞,粗糙的皮肤在夕阳中露出丑陋的凹痕每塊石头都不一样矮的趴在地上,高的像一堵墙壁远远看去像一群温驯的绵羊其中的一些已经有了形状但是模糊的,另一些似乎被…

  • 符号、自觉话语与生命的焦虑
    11-09

    敬笃扎博洛茨基说:“每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创造了我们的世界,另一个是亘古以来,我们竭尽全力所创造的世界。”对诗人而言,一个是创造诗人的世界,一个是诗人创造的世界。这正如诗人王琪一样,他在用文字尽…

  • 游侠回到故乡
    11-09

    杨碧薇每次,当慕白的名字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古时的游侠。游侠是怎么个形象?他们仗剑走四方,广交天下朋友,自然也少不了酒。慕白不是说了吗,“只要有酒,天下都可以为家”(《黄河颂,与叶舟、张执浩…

  • “他还要到更远的地方去”
    11-09

    赵卫峰西楚的写作既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又不乏对传统和现代的反思,呈现出独特的抒情气质和文化传承担当,在当代诗歌中独树一帜。西楚对语言的敏感几乎是一种禀赋,他不但可以将碎片般的时光印象剪裁组合成艺术化…

  • 无限、有限的隔离与和解
    11-09

    余修霞尼采认为:“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努力追求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中辨认出自己”。李元胜的部分诗歌,试图从生活的无限中辨认自我的有限。二者经过互换,生活定格于诗意的某个瞬间,自我升华成无限的集合体,最终…

  • 重会“二月”的暴雨与凄暗
    11-09

    宋宁刚二月【苏俄】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二月。蘸好墨水就得哭!当噗噜噗噜响的泥水泛着黑色春光的时候,写二月就免不了流泪。花几角钱雇一辆马车,听着祷前钟声和车轮叫声,到田野上去,田野上的暴雨比墨水和泪水更…

  • 在朴素的事物中发现美与善
    11-09

    张艳梅奥克塔维奥·帕斯在《诗人的墓志铭》中写到:他要歌唱,为了忘却/真实生活的虚伪,为了记住/虚伪生活的真实。真实与虚伪的背反,记忆与忘却的两难,并不只是诗人的困境。现实世界波涛汹涌,生命长途荆棘丛生…

  • 江 边(随笔)
    11-09

    胡弦一个朋友住在江边,他常在晚上沿江散步,大声朗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我不知道朗诵《春江花月夜》是否需要大声,在一个喧嚣的时代,也许大声是一种惯性,或是一种带有反抗性的朗诵态度。但我很感动。因为面…

  • 当 归(外四首)
    11-09

    胡弦种当归的人,背影像干裂尘沙。他蹲在田埂上抽烟,长久地守着幼小秧苗。当归长成,是多年后的事。三轮车在小镇上突突响,有人在梦里翻土。而真正的生活是一阵低语;是泥土守着的腥甜阴影。——黑暗深处,我们慢慢…

  • 新时代语境下的当代新诗发展前瞻
    11-0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中国新诗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面向“新时代”的当代新诗会有怎样的作为呢?我认为…

  • 孤独与救赎
    11-09

    梁梦荻在个体意识已经崛起的今天,一种被广泛体认的孤独,成为挥之不去的共识。以致在当下的生活中,恐怕再没有哪个诗人可以终其一生而不与存在主义发生关联。或许存在即是意义,然而对于诗人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自我…

  • 现实与星星一样有光,也有暗影
    11-09

    侯平一首歌曲唱道:“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般的拥挤呢/地上的人们为何又像星星一样的疏远”(《答案》李泰祥曲,罗青词)。“新现实·星现实”这栏目很吸引人,“星星”和“现实”有什么关系呢?容我阅读后发散思…

  • 唯遣性灵铸诗意 不矜风雅钓浮名
    11-09

    何希凡我和白云先生是因为文学而相识的。十三年前的七月大暑,我正在现代小说家沙汀的故乡为西华师大举办的研修班讲授《中国现代小说史》,忽然接到白云的电话,告知他的第一部诗集《三感集》即将付梓,希望我能写一…

  • 意象、哲思与生命关怀
    11-09

    包文平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甘肃大地,近年来诗歌创作成就辉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诗歌大省。从1986年至今,已经有三十多位甘肃诗人参加了诗刊社举办的被誉为“中国诗坛的黃埔军校”的“青春诗会”,生活在河西走廊…

  • 论冉仲景诗歌的三次嬗变
    11-09

    倪金才一放眼如今圈子扎堆,旗帜林立的诗坛,喧嚣和热闹过后,我的脑海中总会浮出一个人的名字——冉仲景。不仅是因为同乡,更是因为,作为一头老黄牛,30多年来,他不为名利,不关注是非,埋头创作,笔耕不辍,用…

  • 余秀华诗歌的艺术特色
    11-09

    金晓燕余秀华的诗歌最早发表于她的个人博客,由作为主流诗歌期刊的《诗刊》编辑刘年发现,并选取一些发表于《诗刊》。又由于《诗刊》将作品选入诗刊微信公众号宣传,引起不少专业人士和诗歌爱好者转发。而余秀华诗歌…

  • 写诗在他是一种自我救赎
    11-09

    朱子庆新诗或曰现代诗遭遇读者信任危机,这一现象不是现在才有。问题的吊诡在于,近年来人们对新诗的质疑异常汹涌,它发生于新诗创作空前繁荣之际,而且质疑之声直指:“诗歌的标准何在?”言下之意,现在的新诗创作…

  • 江南诗:历史的体温与山河的情感
    11-09

    周瑟瑟许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诗的江南诗人,在那时的《诗歌报》《星星》《青年文学》上常能读到他的作品。这么多年来,他给我的印象是沉静的,略为内敛的,江浙人的智慧与灵秀之气,从人到诗的内在统一。我至今…

  • 青花之思
    11-09

    鹿丁红作为活跃在当代散文诗坛的女性诗人,“爱斐儿的散文诗散发着婉约的典雅,意境悠远,蕴含着文化的厚重”[1],以特有的女性视角来凝视生活,情感丰富而细腻,正如其代表作《非处方用药》以中草药入题,“她笔…

  • 诗人之思与人性之诗
    11-09

    张翼在自媒体兴起的时代,微博、微信、QQ等媒介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快速创作即时发布的公众平台。文学创作脱离了意识形态化的历史场景,逾越了纸媒审核的门槛,进入了全民化写作的繁盛时代。遍地是诗人和作家,谁都可…

  •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