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客栈 · 列表页

社团首页 社团公告 红尘客栈 万象人间 瑶台诗笺 十色凡尘
湛蓝文学社

红尘客栈

  • 1978,邓小平的访日之旅
    11-09

    程中原1978年10月22日下午4时22分,一架尾翼上漆有红五星的中国三叉戟军用飞机,在日本东京羽田机场降落。这是邓小平一行乘坐的专机。邓小平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前往日本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

  • 大妈们
    11-09

    我们楼里的大妈们都活得有滋有味,使这座楼增加了不少生气。许大妈是许老头的老伴,比许老头小十几岁,身体挺好,没听说她有什么病。生病也只有伤风感冒,躺两天就好了。她有一根花椒木的拐杖,本色,很结实,但是很…

  • 因代表作品而得名
    11-09

    朱美禄晚唐诗人郑谷,有《鹧鸪》诗道:“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鹧鸪之啼酷似“行不得也哥哥”,郑…

  • 因诗词佳句而得名
    11-09

    朱美禄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赵嘏《长安秋望》中“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两句为杜牧所激赏,被称为“赵倚楼”。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

  • 因创作风格而得名
    11-09

    朱美禄李白诗歌想落天外、清新飘逸,被誉为“诗仙”。杜甫诗歌沉郁顿挫、浑厚典雅,被誉为“诗圣”。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却念念不忘长斋奉佛,诗歌富有禅理,因而被称为“诗佛”。李贺诗歌奇崛冷怪,且…

  • 因兴趣爱好或创作方式得名
    11-09

    朱美禄因兴趣爱好得名的。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范仲淹“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履霜”一词源自《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本意是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了,引…

  • 火车盒饭难吃背后
    11-09

    维舟去浙江出差,归程时差点没赶上火车,晚餐只能在高铁上解决。去餐车买了一份15元的宫保鸡丁饭,但就连我这样饮食向来不讲究的人,也实感难以下咽,吃到一半只能摇头放弃。邻座似笑非笑看看我,忍不住说了一句:…

  • 声音的温度
    11-09

    阮直几天前,单位里一个年轻同事问我:“我给您发了微信,不见您回复呀?”我说:“对不起,我没听见,有啥事你说吧。”可她却说:“您还是看微信吧。”说完就走了。我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她老爸从杭州来看她,她的…

  • “强项令”挫洋脾气
    11-09

    刘永加东汉光武帝时,洛阳令董宣将皇帝姐姐滥杀无辜的奴仆处死了,公主不依不饶。光武帝无奈,命人按着董宣的项部,向公主磕头道歉。结果董宣宁直不曲,死也不肯低下他的头,被光武帝赐了个强项令的美称。清末也有这…

  • 两种爱
    11-09

    侯会有一年暑假到郊区培训中学教师,一天的课讲完,几个来自不同院校的授课老师,总要聚在一起看电视,最常看的是体育频道。不过一位某校哲学系的青年才俊却不屑参与,他独自一人留在宿舍赶写论文。他的“名言”是:…

  • 《译林》杂志四十年通俗小说的启蒙之路
    11-09

    毛翊君如今,文学批评家李敬泽回忆起来,还记得自己当年在《译林》杂志上看到《尼罗河上的惨案》时,有多么痴迷,甚至把印有小说的那些页码撕下来带回家保存。那是1979年的《译林》杂志创刊号。小说《尼罗河上的…

  • 记忆碎片:上海一九八六
    11-09

    热心服务的“新世界”商场我写的新世界商场,不是今天的新世界商城,两者虽在同一地方,但规模和路径却大不相同。1986年的新世界商场值得写,是因为我对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插队落户那些年,只要回上海探亲,总…

  • 1979,西方交响在中国
    11-09

    卜大炜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是古典音乐在中国强势进入人们视线的一年。这一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连串世界级指挥家、演奏家和交响乐团访华,掀起阵阵热浪。从小泽征尔到艾萨克·斯特恩再到卡拉扬,通向古…

  • 徐悲鸿千幅遗作的遭遇
    11-09

    陈徒手一徐悲鸿纪念馆的原址在北京火车站附近的东受禄胡同16号院,在徐的夫人廖静文的笔下,这个爱人送她的院落长满花果树木、适于劳作,芳香怡人。徐悲鸿1953年病逝后,廖静文把这个院子和遗作捐献给国家,以…

  • 清华“四大导师”与北大国学门
    11-09

    刘克敌在很多读者心目中,只要提及20世纪“国学”研究,就会想到当年的清华国学院和“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四大导师”执掌国学院虽然只有短短数年,却为清华“国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其成…

  • 面对诬告的蔡锷:“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
    11-09

    关山远近读蔡锷系列传记,读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蔡锷在留日回国、任职广西期间,曾遭人密集诬告。为达到把蔡锷赶出广西之目的,诬告者组织严密、策划缜密、用心狠毒。时年28岁、正踌躇满志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蔡锷…

  • 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僧
    11-09

    少年神童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故居李宅。祖父李锐,经营盐业与银线业,父亲李世珍,官至吏部主事,后辞官继承家业成为津门巨富。李叔同是五姨太所生,当时他父亲已68岁,虽然李叔同五岁即遭父丧…

  • 林徽因:困在原生家庭里的“女神”
    11-09

    毛晨钰林徽因被困住了。她是建筑师,是诗人,是传说中的“女神”。可对儿子梁从诫来说,她是“常年卧病的病人、一位热心的主妇、一个温柔的妈妈”。在人生的最后十多年里,林徽因被困在病榻上、家事中。她一边诅咒着…

  • 汉阳树与张仁芬
    11-09

    俞汝捷黛色参天汉阳树崔颢当年在黄鹤楼凭眺的“历历汉阳树”怕是一棵不剩了。现在唯一被称为“汉阳树”的是位于汉阳区凤凰巷的一株银杏,干粗葉茂,黛色参天,据说明初即挺立于此,已有六百余年树龄。凤凰巷原称桂芳…

  • 胡同深处的红色足迹
    11-09

    豆腐池胡同里的死生契阔——“板仓杨寓”,毛泽东、杨开慧迸发爱情的火花“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在元、明、清时代,这里是都城的报时中心,晨鼓暮钟…

  •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