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客栈 · 列表页

社团首页 社团公告 红尘客栈 万象人间 瑶台诗笺 十色凡尘
湛蓝文学社

红尘客栈

  • 鲁提辖的饭碗问题
    11-09

    赵炎如今体制内有这么一种人,总是费尽心机两面讨好,一面以怀疑体制合法性和制度合理性来迎合某派人士,一面又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体制饭碗,鱼和熊掌都想吃,信仰信念啥的,则左右摇摆……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

  • 上海清查“四人帮”有关人员始末
    11-09

    李海文王守家从1976年10月中央工作组进入上海起,在发动群众深入揭发和批判“四人帮”及其余党的运动中,获得大量他们的罪证。在上海市委建议下,党中央批准把参与组织武装叛乱、罪恶深重、民愤极大的人进行隔…

  • 中共党史上因疏忽而酿成的四大悲剧
    11-09

    窦春芳苗体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大革命失败后,为了躲避抓捕,中共曾一度进入地下活动,面对抓捕、屠杀,中共组织的每个人每一个行动都要格外地仔细、小心,哪怕有一丁点的疏忽、放松都会酿成悲剧。翻阅历史,从现存…

  • 《田中奏折》新考(中)
    11-09

    孙果达奏折之钥匙《田中奏折》公开问世的途径是经过蔡智堪与王家桢。因此,解开奏折之谜的钥匙就只能隐藏在“蔡说”与“王说”之中。(一)“蔡说”之质疑“蔡说”其可质疑之处起码有六:其一,其言作为引路人的山下…

  • 1927,国民党分家
    11-09

    迁都随着北伐的捷报频传,蒋介石在民间、在党内的威望也不断地攀升。但是与此同时,蒋介石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也引起了国民党人的不满,他们急切地希望汪精卫尽快回国,以限制蒋介石越来越高的声望,分散蒋介石手中的…

  • 1942,重庆“超级绯闻”事件
    11-09

    陈雁1992年1月,《民国春秋》杂志刊登署名颜平的文章《轰动山城的“陈小姐之谜”》。此文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蒋介石与前妻陈洁如在陪都旧情复燃的故事。称抗战爆发后,陈洁如隐居上海法租界巴黎新村,不料一次逛街…

  • 朱熹是一个“三体迷”
    11-09

    吴钩朱熹,当我们提起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联想到的人物形象大概就是一名严肃的道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许多人未必知道,朱熹还是一位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并保持着终生思考的天文学家。很小时候,朱熹就在思考一个…

  • 辛弃疾是一名剑客
    11-09

    说起诗人辛弃疾,他也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强甚至有点心狠手辣的大剑客。吹嘘“十五好剑术”的李白肯定不是他的对手。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

  • 苏轼是一位工程师
    11-09

    吴钩苏轼也是一名具有多重身份的宋代名士,既是政治家、学者、蜀党领袖,又是大书法家、美食家、大诗人,不过我们未必知道苏轼的另一个身份——他还是一名充满奇思妙想的工程师。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还协助朋友修建…

  • 蔡京是福利制度推手
    11-09

    吴钩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蔡京,宋徽宗朝的宰相,或者干脆说,就是一奸相吧,私生活奢靡,执政误国,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这些你应该知道了。不过你知不知道蔡京还是北…

  • 看大清如何“扫黄打非”
    11-09

    叶克飞禁毁书籍与奴化教育始终并行,最终使得清朝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对传统风骨和人性摧残最烈的一个朝代。雍正六年(1728年),护军参领郎坤向皇上递了一份奏折,结果倒了大霉,遭遇“革职,枷号三个月,鞭一百发…

  • 钱锺书写《管锥编》的动机与心情
    11-09

    到今年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十七年了。钱先生于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话文皆精,可谓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熔炉。而他以文言文写就的读书笔记《管锥编》,贯通文、史、哲等领域,引经据典,用…

  • 《水浒传》中的江湖义气与“报”
    11-09

    《水浒传》中所讲的“义”和“义气”通常是指金钱和物质上的援助。书中谈到“仗义”往往与“疏财”联系在一起,梁山泊中以“义气”闻名的英雄好汉都是慷慨大方、不吝惜金钱的。宋江则是最大方的,他走到哪里,金银就…

  • 五十多年前发生在上海文史馆的一场批判
    11-09

    黄知正50多年前,正是国内走向“文化大革命”的时期,“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旗帜高扬,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批判运动。1963年,在汇集了一批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老人的上海市文史馆,…

  • 趣民国(中)
    11-09

    居住一建房徐悲鸿买地建“危巢”画家创作需要画室,可是徐悲鸿却没有独立的画室,蜗居在中央大学宿舍。建新房,又缺资金,徐悲鸿那时经济状况并不好,一筹莫展。此事被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知道后,先是由吴稚晖出资30…

  • 东鳞西爪
    11-09

    王国维不买严复的账作为首屈一指的大译家,严复对自己的翻译颇为自信是顺理成章的。他曾在信中说:“……有数部要书,非仆为之,可决三十年中无人可为者。”这话说来一点不托大:林纾译的那些小说,换个人也办得了,…

  • 穿越历史:叶永烈说他们的故事
    11-09

    傅聪的无标题谈话傅聪的琴声刚刚在台湾地区响过,又在北京、上海和香港响起,他穿梭于海峡两岸。1985年5月27日,趁他从香港返回上海,我去拜访他。他穿着浅色的西装,里面是鲜红的高领线衫,虽说已经“年过半…

  • 当年四海说陈胡
    11-09

    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旗手,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安徽怀宁人,字仲甫。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主编《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其在发刊辞中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一开…

  • 父亲郭小川之死
    11-09

    郭小林到今年的10月18日,父亲郭小川已离开我们整整39年了。1976年的十月金秋,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春天:历时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漫长严冬终于过去,人民、祖国迎来了精神解放的春天。然而,对于我来说…

  • 张恨水:国如用我何妨死?
    11-09

    在中国,对于上了点年纪的人来说,张恨水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作品也几乎是无人不晓。据说,出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那批“张恨水迷”们一点也不亚于当今的“粉丝”,就连堂堂的“少…

  • 上一页 142 143 144 145 14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