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迷雾 · 列表页

社团首页 社团公告 风华文怡 文艺迷雾 文艺春秋 读书寻梦
墨韵千年

文艺迷雾

  • 七夕的雨
    11-09

    □马莅七夕的雨欢快地下着他们让银河又多了许多晶莹的水滴银河的水更加透明了金色的鱼红色的鱼在水中欢快地展着翅让无数圆鼓鼓的水泡在河中快乐地升起七夕的雨欢快地下着长长的银河又宽了几许有多少鸟儿都快乐地飞去…

  • 木纹里的心事(组诗)
    11-09

    □王富祥对一棵草的敬畏怎么把自己绑定在绝境,那悬崖般缺少养份的古城墙凹缝中用鲜绿的肉身补漏这段风化的时间裂痕而且,在迎风面上向北的山口。曾经挡住千军万马挡住凛冽的寒风的位置弱小的绿。谦卑,不争宠的绿代…

  • 乡 愁
    11-09

    □郭富山归乡家的前面加上一个老字,游子已在外了。浓浓的,淡淡的就有了乡愁的味道。就和抢票有了关系和年夜有了关系和娘亲有了关系娘的前面加上一个老字就有了思念的味道,眼泪的味道剪不断的脐带的味道,还有总想…

  • 陈修文诗词
    11-09

    □陈修文黑龙江源头即事滔滔江水自西流,浩荡天风两岸秋。霜染层林千岭醉,云收众鸟万山幽。一声汽笛斜阳外,几艘楼船新渡头。最是渔人悠自得,网鱼并入落晖收。秋登宾县香炉峰攀上香炉一放怀,愧无佳句展诗才。秋风…

  • 飞龙山探秘
    11-09

    □敖建梅一直对松岭区深山里的飞龙山有一探究竟的欲望。金秋时节,随“金秋·松岭行”文学采风活动组实现了我这个夙愿。采风组经过一路颠簸驶进飞龙山景区时,我突觉心跳加快,莫名的紧张,终于要目睹闻名遐迩、有仙…

  • 献上一朵小花
    11-09

    □韩学会仲秋八月,我跟随作家采风团来到松岭区壮志林场8公里外的库楚河畔。这是此次采风笔会的重要一站,也是凭吊革命先驱的目的地。走进库楚河,内心便下意识地肃穆起来。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花岗岩尖顶石碑,石碑…

  • 涅槃南瓮河
    11-09

    □孙喜军三十多年前,站在南瓮河大桥的桥头上,我想象不出三十多年以后,自己还会再次站上这座桥头,用另外一种视角,观赏时空另一端的风景。世界就像一个大转盘,走过的每一处,都将成为这个大转盘上再次重逢的景观…

  • 又见南瓮河
    11-09

    □李莹莹第一次去南瓮河是五年前的夏天。之前只知道是大美湿地,一直心生向往,想一睹她的芳容。终于有机会,为了陪南方来的朋友,我们几家驱车向北,清晨穿越层层迷雾,走进了这个神秘的地方。绿草芬芳,鱼儿欢跳,…

  • 湿地大写意 松岭续华章——地委宣传部、地区文联、地区作协赴松岭采风侧记
    11-09

    □李春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遵循着古驿路的足迹,徜徉在兴安岭的秋色海洋,一路绵延万里的莽莽林海郁郁葱葱,色彩缤纷的五花秋色装点着崇山…

  • 唐诗中的盛宴(中)
    11-09

    □三径野老长安八仙这是一幅《长安八仙图》。道教有八仙之说,中国人大都耳熟能祥。但,此八仙非彼八仙。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亦称“长安八仙…

  • 做鞋记
    11-09

    □孙守云那时候穷人家的男人大都戴一个狗皮帽子(也有老头戴一顶棕色的毡帽),戴一副狗皮套袖,脚上穿一双靰鞡。有钱的穿的就不一样了,人家穿的是棉袍,或者是棉大褂。冬天特别冷,不穿厚点儿衣服,到外面就挂冰,…

  • 回眸温暖依旧——致敬艰辛岁月中永恒的爱
    11-09

    □殷勇洪这些天,因为疫情滞留上海,趁着难得的休闲时刻,饱览江南春色,品味老上海风味美食,江南美景那真是入心入眼,让人心旷神怡,魂牵梦绕。但说到美食,却实在不敢恭维,上海本帮菜是非甜不可,搞不懂就连熏鱼…

  • 留学往事
    11-09

    □秦松岩那年我刚毕业,一份留俄广告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我的父母都是医生,平时工作很忙,我属于放养型的孩子。老爸当时不愿意我去,老妈担心我的安全,我说就是想去看看,有几个儿时的朋友在那边,不好就回来。接…

  • 一生伤情在沈园
    11-09

    □柳依一个天气晴和的春天,南宋诗人陆游来到绍兴禹迹寺拜访自己的老师曾几,看到寺旁新开放一家私人园邸,名曰沈氏园。里面草木初发,绿色如茵,早生的花儿绰约顾盼,摇曳生姿,他忍不住生出一时闲情,踱了进去。未…

  • 乡情忆事(组章)
    11-09

    □陈西峰故乡的老榆树我老家有许多树,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榆树。榆树不挑地方,村边地头,房前屋后,甚至微碱地的壕沟边都长着榆树。我喜欢打麦场边的老榆树,有三棵树一字排开,连树干的弯曲弧度差不多都相同。早春…

  • 门槛上的凹痕
    11-09

    □尤秀玲老宅因为没有了母亲的声息而显得异常空荡,凯子坐在因长年累月的磨蹭而显得异常光滑的炕沿上,低着头将两只手扶在膝盖上想心事。“吱嘎”一声门开了,老村长满脸怒容地走了进来。“凯子,你说你咋回事呀?前…

  • 如愿以偿(外一题)
    11-09

    □孙彦良这天家里热水器坏了,只好去附近公共浴室洗澡。叫浴室,却并不比时下豪华洗浴中心小,只是没有时兴的夫妻间,男女宾楚河汉界,墙上贴着拒绝色情服务的提示,让我印象不错。格局老套,休息的两大堂通着,彼此…

  • 大岭嘹亮放歌 颂赞时代风云——简论近两年文学期刊《北极光》的八个关注
    11-09

    □王宏波文学期刊作为以文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精神产品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乃至当今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进入21世纪以后,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在网络文学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文学期刊势衰的趋向愈加明显,在这…

  • 与画境相连的当代文人诗——喻军部分诗歌作品述评
    11-09

    □玄鱼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作品好还须有人懂得”。曾有元稹推崇杜甫,苏轼推崇陶渊明,尤其东坡对陶令之诗品发掘,影响着后世赏读陶诗。元、苏两位本身是诗人,是最具原创性的评论欣赏家:“我懂得,我发现,我说出…

  • 忠诚 写在北纬53度的祖国——记在极端环境下默默坚守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消防救援站
    11-09

    □鲁微30多年前的1987年5月6日。一场燃烧了28个昼夜的大火,把8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兴安岭天空烧出个大窟窿。一千多万亩的绿色变成了焦土,10807户的61万平方米的房屋化为灰烬,6万灾民流离失所,2…

  •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