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说
主页
诗词歌赋
海天散文
文学小说
情感家园
校园文学
杂文评论
心灵鸡汤
百味人生
文学交流
涉世宝典
节日征文
网络文摘
文化娱乐
个人文集
心情日记
男生频道
女生频道
期刊杂志
最近更新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
(共105章)
作品分类:期刊杂志/文学小说/唐山文学
创建时间:2023/10/31 23:51:45
更新时间:2023/10/31 23:51:45
作品简介:
《唐山文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唐山文联主管主办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3-1015/I,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439。知网收录。本刊2016年改为月刊。在原创文学性基础上,更加关注文学理论研究者、教师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并最大限度的将我们的编辑理念切入社会深层,引导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
章节标题
倒序
词四首
守护心中的童话世界
马国栋国画作品选
严歌苓《白蛇》中的女性情感分析
少儿美术作品选
崔焱一油画作品选
葛明杰工笔画作品选
史铁生作品的“形而上”特征及其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
谈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探讨
从《青春万岁》到《小时代》:“青春主角”为何失去理想?
李雯艳词创作转变的原因分析
简析《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主人公Pi成长中的生态观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土》的情景反讽与戏剧反讽研究
苏区红色歌谣里的女性形象
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悲喜杂糅性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燕歌行》解读
艺术语言的审美功能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刘墉《平凡》中的不平凡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
鲁迅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关系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试析伊迪斯·华顿小说中的人际交往模式
张翎小说《阵痛》里的他者形象
什克洛夫斯基诗学视野下的秦观《满庭芳》
空间:《冰与火之歌》深沉凝重的史诗品格
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论《孟子》中的“问对”形式
论《筱园诗话》中的“积理养气”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创作观念
《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浅析源氏恋母情结——读紫式部小说《源氏物语》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从晚清到民国》书评
张爱玲的逆“不及物”叙述以及对群体意识的解构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
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从文化差异角度赏析《欣赏自己》的译文
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的修辞艺术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古典诗歌的吟诵艺术
渡边淳一小说中自然意象的作用分析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谈《左传》女性人物形象及影响因素
论《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艺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学作品中母亲形象探析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短时记忆理论的影响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诗性短影在纪录电影中的创作与理论研究——以《湖山传奇》纪录电影为例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近二十年来“大+时间词+(的)”结构研究综述
《南史注》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自然生活中美术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京剧《红娘》的历史演变
从国学之“国”看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
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意境的思考
“规矩”是中华传统礼仪的载体
设计思维与美术素描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分析2017年网络流行语
西风东渐影响下的民国社会生活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厘金制度产生及推广原因分析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海德格尔的《建筑·居住·思想》
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走和平发展道路
文学视野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文化发展视阈下的网络自制剧及其传播
榆林村镇的地名文化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东北题材电视剧对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播
王舍城(长诗)
热风诗二首
路过济宁(组诗)
为梦想而奔跑
重阳节忆亲恩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电影《不二情书》:传承文化 弥漫书香
我和琏二奶奶的故事
让教育芬芳弥漫
殷殷师恩,触动了我的心灵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高考之外
穿越时空的酒香
疤痕
三味线
参考译文与学生译文的关系
命运的枷锁
守望
翡翠玉坠(短篇小说)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老秦的糗事(短篇小说)
这个冬季仍然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