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细心的太太

时间:2023/11/9 作者: 故事会 热度: 14654
胡适在美国时,一次把领带翻过来给好友看:领带下端暗藏一个带拉链的小口袋,拉开拉链,内有一张五元美钞。好友不解,问他这是何意。胡适说:“这是太太江冬秀的主意。这里治安混乱,她怕我路上遭遇抢劫,有这五美元,就能搭一辆计程车平安回家。”

  一次,梅兰芳忙里偷闲,约挚友到香山小憩。他在一个幽密之处,发现一方掩映在绿荫之中的巨石,一时兴起,在巨石上写下“梅”字,又在左下方写了“兰芳”。

  过了段时间,梅兰芳深感不安:这不就是乱刻“到此一游”吗?他主动找到主管香山慈幼院的熊希龄认错,道歉道:“未经同意就在石头上写字,我请求罚款。”熊希龄正为办学经费短缺发愁,灵机一动,说:“那好吧,就罚你在香山搞一场义演,收入全部捐给我们。”梅兰芳爽快答应。演出后,将全部收入一万余元捐献了出去。

  

  宋代名臣赵抃,祖籍西安柯村,家中排行第四。

  赵抃官至太子少保,为官清正。赵抃退休后回到老家,每日与乡亲谈天说笑,与乡村老汉没什么两样。当地的头面人物想登门拜访,却一概被赵抃婉拒。赵抃还作诗一首:“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汤斌是清代著名官员,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他担任潼关道台期间,人们送了他一个“三汤道台”的雅号,三汤是:“为政似豆腐汤一样清,生活如黄连汤一样苦,对百姓像人参汤一样补!”

  每个官员面前都摆着这三碗汤:清汤、苦汤和大补汤,若为官者抢先喝了清、苦汤,留给百姓的自然是大补汤;若一口独吞大补汤,留给百姓的只剩下两碗清苦汤了。

  晚清名臣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这年除夕,林则徐发现沈葆桢还在总督府内,问其缘故,沈葆桢答:“公务未完,不能回家。”

  林则徐没有让沈葆桢回家休息,反而让他代自己誊抄一篇奏折,沈葆桢认真抄完,林则徐看过却表示不满意,命其重写。直至天亮,沈葆桢方才抄好。

  经过此事,林则徐对沈葆桢大为赞赏,原因有三:一,忠于职守;二,遇冤不怒;三,誊抄稿字迹工整,说明其心态平和。林则徐认为,沈葆桢堪当大任。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任教于清华国学院,一日讲《尚书》,说到一处他曾考证过的典故,先生自信满满地说:“我的研究成果无可辩驳!”而说到另一处,先生却说,“这个我并未得出结果,我真的不懂!”

  面对年轻学生,大师说出这“不懂”二字,难能可贵。

  一位朋友向陈寅恪咨询:“南注生是何许人?”原来他在友人家看到一幅字,落款是南注生。博学的陈寅恪说:“南注生是清代抗法名将唐景嵩的别号。”对名将的仰慕让陈寅恪决定去拜访收藏这幅字的人。就这样,陈寅恪见到了唐景嵩的孙女——唐筼,她便是与陈寅恪相伴走完一生的爱人。

  清末红顶商人盛宣怀,对用人态度极好,在家中工作的女佣,工作到一定年龄,盛宣怀会给她们物色合适郎君。盛家有一个养娘叫倪桂珍,盛宣怀将她和一个牧师撮合成夫妻。牧师叫宋查理,倪桂珍婚后生育三儿三女,三个女儿分别取名霭龄、庆龄、美龄。倪桂珍就是宋氏三姐妹的生母。

  (此栏目推荐者:张? 希)

  (本栏插图:孙小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