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持续走红的张文宏医生,意外带火了一个负面词汇:爹味。
在此之前,大家对张医生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他在公开场合的各种“硬核发言”。从“不能欺负听话的人”到“专家的脾气都不好”,不打官腔和敢说实话一直是他身上的标签。
然而微博大V李思磐一句“庄敬自治没有爹味”,不仅让一众喜爱张文宏的网友直呼“概括精准”,也让不少人隐约领悟了这类人身上魅力的来源。
尽管大家对“爹味是什么”并没有达成一个准确共识,却并不妨碍网络上掀起对于爹味男的讨伐。
人人喊打的“爹味”到底是啥?
就算不能給“爹味”一个精准的定义,但是不少人一看到这个词,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某个自己曾经在生活中遇见的形象。
对于刚毕业不久的职场菜鸟来说,TA可能是一个其他部门的领导。
有的时候TA们以“知心好友”的身份出现在你身边,对你大谈人生经验,劝你“别学理科”“找个男人嫁了”。
有的时候TA的形象也可能是所谓阅历丰富的长辈,每天唠叨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爹味”常常与男性绑定,但是绝不意味着这仅仅是男女之间的又一场性别骂战。
事实上,生活中极具爹味气质的女性形象更是比比皆是。
在网友总结的一些“爹言爹语”中,不少也都出自看不惯小年轻生活方式的广场舞阿姨,以及热衷于给新人介绍对象的女领导之口。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爹味”之所以讨人厌的几个关键特征:好为人师、喜欢讲辈分摆架子、控制性人格、大男子主义、不尊重女性等。
正因如此,也有人质疑网上对“爹味”的讨伐是个伪命题:看着顺眼的就是“大叔男神”,看不顺眼的就是“油腻爹味男”。
然而回看这个词本身,“爹味”作为一个负面形容词之所以被赞“生动准确”,归根结底是把一些令人讨厌的性格特征,与父权社会中传统的父亲形象进行了关联。
对于80后、90后来说,很多人的父亲都是这样的形象:在家里不太说话,甚至很少参与家庭事务和孩子教育,却具有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
小到家里能不能养宠物,大到孩子上哪所大学,家庭成员的一切诉求无论是否合理,首先需要考虑的都是“父亲的权威会不会因此被挑战”。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爹味”真正让人感到不适的并不是“爱教育人”的表象,而是背后这种对自身权威和“身份感”的强调。
当然,随着适用范围的逐渐拓展,“爹味”的展现形式也变得多样化。
无论如何,顺着强调权威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在所有的“爹味人设”中总结出一些共同的要素:
比如一些网友提名中堪称“爹味”典范的高晓松,7年前靠着在脱口秀节目里摇着折扇展示自己的学富五车,曾经吸引过各年龄段大批粉丝。
尤其是他在节目里偶尔谈到的“住在清华”“跟××大师一起吃饭”,话里话外的见多识广,让人觉得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毕竟自己只能在书本、电视上看到的东西,就是人家高晓松的日常生活。
而如今俨然已经成为“爹味男”代表的靳东,中年后翻红是源于扮演《伪装者》里沉稳的大哥明楼。剧中的明楼能力强、沉稳可靠,是弟弟们心里的依靠,同样是一个大家长式的“男神”。
然而让大众逐渐对这种人设无感的原因在于,“爹系”男神实在是太容易翻车了。
比如高晓松对清华学霸梁植发表的“名校培养你不是用来找工作”的观点,不仅被人质疑是“何不食肉糜”,还被指责好为人师——站在高处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
靳东的人设则崩得更彻底一些:不知是不是尝到了精英人士的甜头,戏外的他也致力于扮演一个有深度、爱读书、动不动就给人上课的“非典型明星”。
结果先是闹出了“诺贝尔数学奖”的笑话,再加上他热衷于在不同的剧里诠释一模一样的“精英形象”,更是让很多单纯的演技粉都开始审美疲劳。
个人的人设崩塌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无疑会伤害大众对于“权威人设”的信心。
无论是高晓松还是靳东,他们的大众评价逐渐转向“爹味男”的同时,也总是伴随着大众对他们本身水平的质疑。
说到底,很多人对“爹味”的反感与其说是厌恶权威本身,不如说厌恶的是“明明没那个水平,还硬要装成权威显示优越感”。
与其用优越感压人,不如就事论事
或许有人觉得,大家对靳东们的评价转向消极,并不是“爹味”本身的原因,而是他“装爹失败”的结果。
然而仔细分析会发现,一个身上带有爹味气质的人,形象的崩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必然。
在职场上,拥有“爹味”气质的人在思考工作问题的时候,永远先考虑怎样能维护自己的权威和面子,反而放弃了用专业精神来判断和选择的努力。
而在生活中,更是仗着自己是领导/年纪大/资历老,就毫无边界感地对年轻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私人生活中,不以专业精神为导向做出的指导和决定,出现错误是必然的。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所不能“大家长”形象的崩塌。
这可能也正是张文宏医生被赞“没有爹味”的原因——在公众面前既不摆专家的架子,也不说空话套话;而是从听者的诉求出发,实事求是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大众解答疑问。
近几年明显可以看出,像黄磊、汪涵之类走“人生导师”路线的公众人物已经没那么吃香了。虽然仍有大量的观众对他们持正面评价,但偶尔也会有“一听他给观众上课就脑仁疼”之类的不和谐声音传出来。
除了被靳东这种“装爹失败”的案例吓得PTSD之外,这种趋势也反映了年轻人对于“权威至上”做事风格的警惕。
无论是父母的打压式教育,还是一些专家领导端着架子的自说自话,“爹味行为”背后都隐含着同一个意思:对他人观点以及事实的不尊重。
因为觉得你的立场无关紧要,所以干脆直接替你做决定;因为要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强调你的身份“没资格说话”。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家长被鼓励这样对待没有行为能力的幼儿:在讨论问题时“尊重规则和逻辑”,尽量弱化长辈的权威。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里,却还有那么多人试图通过操控别人的人生来获得虚妄的掌控感。
只是他们不明白,讲道理的文化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人,而爹味文化只能培养出巨婴。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