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朋友相邀,去一个画家工作室聊天。只是聊聊天,几个人,碰巧成了一个集。对于平常游离于一些圈子之外的我,这样的活动其实并不热衷,也很少参与。只是因为好久未见这位朋友,所以抽空去了。
这个下午,却意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是因为茶,不是因为画,而是因为氛围。画家比较率性,不做作,满面红光,说话铿锵,我识人,喜欢看气色,夸气色好,也是由衷的。果然,引起画家兴致,聊起每天的步行和饮食。一些日常闲话,也有意思。他谈画,说自己最大的心得是,下笔时,很肯定。这个“肯定”听得分明,还追问了一句,他解释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碰巧,这段时间一直在重读《歌德谈话录》,这样一本厚书,前几年第一遍读时,就感觉不一般,再读,还是不一般,读得很慢,想起来时读一点,有滋养,200年前的谈话录,那种认知高度,还是叹服。歌德谈到题材,说题材是公平的,但每个人对题材的处理是不一样的,这就有意思了,和这个“肯定”也是异曲同工吧。你在肯定什么?世界在你眼里的角度?世事纷杂,信息五花八门,分散着人的注意力和判断力,神散了心乱了,而“笃定”变成了一件多么难得的事。后来,聊到做菜,画家说放盐时,完全凭感觉,总是很准。我在一边笑说,很肯定。对的,生活中的一些事,也是需要“肯定”的,成竹在胸的,它并不是教科书模本。聊炒菜薹,中途加水的技巧,要喷温水,不要放生水;早上喝稍高于体温的热水,可以开启一天的能量……这样信手拈来的谈话,有生趣。
室外灰蒙蒙,已下了很久的雨。
精彩的还在后头。
那位有天生语言魅力的友人,带来了自己写的诗,要分享一下。她说很少写诗,讲起诗的渊源,“又苦又甜的路”,她先生的前妻因车祸意外去世,去世前曾走过那条路,想在路的尽头盖一所房子安置一个家,路的中文译名是“又苦又甜”,却成了一个谶语……她说,路边长满了金黄的南瓜。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她先生从小爱运动,但个子不高,感觉找不到适合的运动,妈妈对他说,你可以滑雪,这里没有雪,只是这个地方并不适合你。智慧的妈妈,用这样的话语去回答孩子,把希望种在他们的心里。她的先生长大,去外求学,功成名就,客居异国异乡,一个几乎常年積雪的地方。某天,当他滑雪时,突然忆起了母亲……友人平静地读诗,语言朴实,几乎是流水记录,但是我被深深打动,眼前浮现一些缓慢流淌的画面,那首有关亲情的诗让我差点落泪,也许故事本身是动人的,是有根有据的,并不需要过度的语言加工,诗心诗情才是最重要的,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像某一天下午不经心的一句话,慢慢发酵,经历时间,自己生长出来。有野生的力量。
我感动于这个下午,因一些久违的真实和朴素,或者说,一双发现的眼。普通人的故事都是动人的。当你有诗心时,一切便活起来了。
套用画家所言,这是一个肯定的下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