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度过有力量的一生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原创版 热度: 14959
莉莉吴

  

01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网络上挂人了。

  室友将内衣和其他衣服混洗,一看就不讲卫生,挂;同学喜欢用偶像剧女主的语调说话,太做作,挂。挂……一下子成为一种潮流。

  但是,何至于此呢?

  我在中学时代,曾遭受过同学的排挤:他们把我的被子扔到水池里,然后在我的抽屉里倒满垃圾。而他们做这一切的原因是我是个怪人——沉迷于日本动漫,一心想要成为“超人”。

  这其实只是一个未成熟小孩的臆想,幼稚,滑稽,却并不刺人,并不值得他们如此大动干戈。

  那时,我给自己的安慰是,人是有不喜欢的权利的。

  《论语》故事中,一个一身绿衣的人与孔子的弟子争论,认为一年只有三季。后来两人去找孔子评理,孔子告诉绿衣人,一年的确只有三季,弟子不服,询问孔子缘由,孔子说,那人是蚱蜢所变,一生只能看到三季,所以不必与他争论。

  大千世界,我们都是故事中的三季人。只是,我们并没有找到孔子为自己解惑,而是不停地与其他的n季人争辩,吵闹不休。

02



  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一律死刑”的呼吁,哪怕罪人只是犯下了道德污点,下面的评论依然是群情愤慨。

  这份暴戾的延伸点,便是当下盛行的治愈文化——在今天之前,从未有哪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是以“无脑甜”作为卖点的。我们实在是太脆弱了,宁可在电脑上去看那些喜欢的、渴望的、虚假的美丽,也不肯走到现实中去,去凝望落日时分几欲胀破、灼伤城市的太阳。

  张爱玲说,生活在都市文化中的人,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要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

  高中时,我们班上曾流行過冬日穿短袖的风潮。寒冬腊月的天气,滴水成冰,人人穿一件薄短袖,至多在外面披一件薄薄的春季校服外套。风吹过时,个个冻得脸色青白,却不肯服软,甚至会去嘲笑穿棉袄的同学,认为他们体虚气短,弱不禁风。

  发现这一点之后,我便对团体行为十分警惕,暗暗提醒自我不被集体意识裹挟,做一个清醒的、独立的人。

03



  每年网上都会有关于南北口味的争论,“甜党”与“咸党”打得不可开交。可它们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环境不同而已。

  世间很多事亦是如此。

  大学时,一个室友爱睡懒觉,常常一睡一整天,以至于我无法在宿舍活动。我对她有过不满,觉得她所谓的困倦只是因为懒惰而已,因此常常与她发生争吵。后来,我在书上看到,世界上真的有“长睡眠者”,他们的基因决定他们比普通人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

  那一刻,我羞愧难当。因为我向来自诩清醒,遗世独立,然而在此事上,我却按照“大多数人”的思维,对少数者的生活方式作出了批判。我以为我没见过的就是不存在的,以为与我不同的便是错误的,这何尝不是一种狂妄?

  当下社会,我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我们会记住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却忘了其他人也是如此。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说过,“当你试图去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人人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橘生淮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或精细,或粗糙,或野蛮,像一株生长于淮北的苦橘,可是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不该被任何人抹杀。

  吉姆·杰弗里曾说过,言论边界是靠那些我们不喜欢的言论撑起来的。我认为行为边界同样如此。因此,如果不想一起灭亡的话,我们便要学会同情与忍让,要去习惯真实的痛感,最后,苦中作乐,度过有力量的一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