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电子亲情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原创版 热度: 10022
王梦影

  我和我爸妈现在的感情交流,主要走线上途径。

  我在北京上学工作,父母在家乡小县城。我一年假期很紧巴,一有空还老惦记旅个游看看世界,回家的日子很有限。放10年前,我就是需要《常回家看看》这种催泪歌曲敲打敲打的不孝远游儿。

  我妈没事就发一条微信过来,她通常发语音,配以海量图片——眼睛看得没那么清楚了,不太爱打字。内容拉拉杂杂,从家里的兰花开放数量到我叔伯婶姨的新动向,顺便问我冷暖。

  我爸则保持着无线电静默,隔一段时间一通紧急视频电话。多半是他又看到外卖员起歹心、白领过劳死或手机无故爆炸的社会新闻了,焦虑一夜,必须再和我当面叮嘱一番。

  视频时我总忍不住多留意右上角,瞟着有自己的画框。周围朋友也或多或少有这个习惯。爸妈不会,他们爱盯着主屏幕,那里有我的脸。尤其是我爸,老是越凑越近,搞得我有时只能看见他巨大无比的鼻子。

  给父母的朋友圈点赞是我作为女儿应尽的义务。我妈发一条状态的认真劲儿不亚于某国总统发布国情咨文,精心推敲文案,还要权衡思索,从下滑数次还看不完的一批照片里挑出“九宫图”。她退休后爱玩儿,带着10条丝巾和两副大墨镜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家里一阳台的花,精心侍弄,应季轮番开放。

  给父母的点赞通常不会带来太多系统通知,两代人没多少共同好友。只在似乎很久以后,我几乎都忘了曾经的随手一点,微信后台显示统一回复了“谢谢亲们”,并配以玫瑰花的图案。那时,在北京的寒风或霓虹里,我会忍不住笑起来:爸爸妈妈,正在好好生活啊。

  向父母开放朋友圈则是一个有争议的水域,各家子女各有思路。我的朋友圈性质是对外营业,主要用于转发自己部门的公号文章,跪求叔叔阿姨介绍采访对象,没什么好隐瞒的。一个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则小心控制着传播路径。北漂数年,她加班纪录疯狂刷新,发际线则大规模后退,一句吐槽能让远在四川的爹娘咂摸上三天,最终得出女儿濒临过劳死的结论。最终的解决途径是她每天在家庭群里发一张自己的伙食照片。父母有着朴素哲学:吃好了,说明过得还不错。

  “双11”是我尽孝的重要舞台。长久以来,我和我妈的母子情主要体现在QQ上互发宝贝链接。随着收入渐涨,“妈帮你买”逐渐变成了“妈,帮你买”。海淘的化妆品说明是英文,她拍照传我,并将我回复的品名和用法写在不干胶上一一贴好。她叫不出我熟悉的那些品牌名,乐得我给她张罗:“这家的明星产品补水好”,“那家的对付眼部细纹有一套”,像个快乐的小孩。

  我爸的一大爱好是给我发红包。学会倒腾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花了他一番工夫,从此,每发出的一笔钱都额外多了一层立足新时代潮头的赠予。而我是这种快乐的最佳接收对象。

  每个夜晚,我们一家三口通过虚拟窗口悲欢相连。我在北京打开智能电视,关注琼恩·雪诺是不是真的啥也不懂。爸媽则在家里,用我给注册付费的视频网站VIP账号打开新世界大门。我爸好看晚会,兴起可以从端午诗会一路看到春节联欢。我妈则热衷新剧,前一阵痴迷一档宫斗戏,日日为女主角的命运悬心,强忍睡意也要熬到每一回合形势缓解。

  我们徜徉在同一片比特海洋中的两股洋流中,他们有他们的日子,我有我的。只有情感相连,也因此珍贵。

  线上再多色彩,与真正面对面的冲击还是无法相比。刚走到楼梯口,鸡汤香味撞进鼻腔,推开门,厨房锅碗碰撞声和妈妈的笑声泼洒出来,爸爸张开双臂,一把搂过我,又暖又结实:“女儿回家啦。”

  当然,言笑晏晏,酒足饭饱,三个人放下筷子,不约而同拿起了手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