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日本的诺奖得主有点不正常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原创版 热度: 12014
公开课知酱

  斩获诺贝尔奖不易,每位得主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日本的诺奖获得者,有着许多“不正常”的经历。

  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发现抑制负向免疫调节的“新型癌症疗法”,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76岁的他得知自己获奖时,表现得十分平静,甚至有些害羞。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看到患者获救,比获得诺奖更开心。

  在“皆为利往”的时代,日本的科研者却总带着一种特殊气质。

  2008年,日本的下村修因为阴差阳错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发光。”在他看来,获得这项殊荣不过是在满足自己好奇心的路上,顺便完成的一件事情。

  相较于上述两位,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田中耕一的经历更有趣。当时诺奖的报道一出,“寻找田中耕一”成为日本媒体的关注焦点。似乎没有人听说过“田中耕一”的名字,所有的数据库里也未曾录入过与他相关的信息。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他只不过是一家企业的无名小卒。

  田中耕一不是什么专业的教授,也不是硕士博士出身,他不过是一位普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一直在一家仪器制造会社担任电气工程师,在获奖前,他甚至连一篇像样的论文也没有发表过。人到中年,他却从电气转到化学领域,研究出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拿下了诺奖。

  低学历、跨专业,从来不是日本科研者自暴自弃的借口。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身份背景同样平淡无奇。他出生在日本的一个小渔村,从小就被别人称为“笨小孩”,高考也只考上了排名没那么好的德岛大学。毕业之后,中村修二进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工作,本打算就在公司里安然地待到退休。

  他在公司里研发的成果销量一般,经常被同事嘲笑是“吃白饭”的,连上司都问他:“你怎么还没有辞职?”满腔的怒气促使他开始了疯狂的努力,挑战一项看似无法达成的任务:開发蓝色的高亮度LeD。

  在这项研究上,无数人前仆后继,也有无数人失败而返。当所有人都觉得中村修二不行时,他只回答“可以的”。与来自专业背景的人不同,中村修二就像野蛮生长的局外人,撇开专业“常识”,在自己开拓的道路上默默耕耘,最终开发出蓝色LeD技术,赢得诺贝尔奖。

  中村修二说:“愤怒是我全部的动因,如果没有憋着一肚子气,我就不会成功。”

  除了低学历之外,日本的诺奖得主中还有一位出了名的外语文盲——益川敏英,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

  在大学时期,益川敏英的英语就时常垫底,无论他如何努力,英语水平都不见起色。因为这个,益川敏英不敢轻易往外跑,也拒绝参加国外的研讨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奖之前,他从未踏出过国门。

  获得诺贝尔奖后,他用日语发表感言。会后有记者问他:“您打算学英语吗?”这位老教授干脆地回答:“不。”

  比起许多国家的诺奖得主华丽的履历,日本的研究者们更加接地气,来自五花八门的领域、拥有不同的背景,不那么完美的经历,让人看到日本这个国家在科研领域注入的国民性,也为日本从2001年到2018年18年18人拿到诺奖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注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