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只有做出不一样,才能成就不一般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原创版 热度: 9421
李振

  黄珠琳,这个水影画的“元老大师级”人物其实是个只有26岁的青年,两年前开始在家中潜心钻研水影画,以中国古代“墨池法”和沙画表演艺术为启迪,自2010年第一幅水影画问世以来,博得无数人追捧和喜爱。

  1985年,黄珠琳出生在山东菏泽,自幼痴迷美术,大学读的却是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父母将他安排在一家国企建筑公司上班,但他发现自己还是喜欢画画。

  有一次工地上在做地基,身在高处的同伴需要一柄铅锤,他站在下方向上抛递铅锤时,将一根木棍碰掉,恰巧砸在他的鼻梁骨上,造成骨折。虽是意外事故,他却感到心中窃喜,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休养一段时间,回家继续他的绘画梦想了。

  休养期间,电视里关于“沙画”的节目深深吸引了他。黄珠琳认为自己也可以做沙画。一个星期后,他把道具全部做出来,也把沙画做成功了。但这时,沙画已风靡全国,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关注度自然大打折扣。渐渐地,他对沙画失去了兴趣。要想成功,必须另辟蹊径。

  黄珠琳决定从“五行”中寻找灵感。很快,他发现在水面上作画,如能成功,必将火暴。中国人在水上作画古已有之,可以追溯至唐朝,即“墨池法”,可既无文字记载,也没有视频拿来参考。黄珠琳决心自己开辟新路,研究水画。从此他宅在家里,潜心钻研在水上作画的技法。

  在水上作畫比沙画的难度大多了,摸索起来失败时多,成功时少。黄珠琳说:“水影画的神奇之处在于介质,绝大多数画作都是落在固态物上,水影画却是在流体上作画的一种艺术形式。”

  “墨池法”中记载,用作绘画的水并非是单一的水,绘画用水得有一定的黏稠度。为求得合适的流体材质,黄珠琳坚持钻研了四个多月。那段时间,他利用工作之余,疯狂查阅资料和做实验,前前后后找来100多种材料当介质,做了几百次实验。

  直到2010年3月,黄珠琳终于调试出胶质的水体和颜料。这种经过加温烧开后的水质,加入特定的中间介质后就不会让墨迹渗入了,同时又不像胶水那样黏稠。然后,他把调试好的水装满自制的底部投射有白光的透明容器中,在水面上点一滴或几滴彩墨颜料,用针笔进行引导塑形,果然就形成了不断变化的美妙花纹。

  随后,欣喜若狂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固定工作,全身心投入水影画的创作之中。以水影画《敦煌》为例,在水面上用滴管滴上六个圆点,再将它们用针笔切划开来,圆点就成了广阔又具有流线感的沙漠;再在沙漠上方滴上四个圆点,寥寥数笔就可以将它们变成一个人和三匹骆驼;而一个多层宝塔也在画家的滴管下转眼变成了一尊佛像,画如水,影如画,流动水面将气势磅礴的大漠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0年5月,黄珠琳将亲自制作的水影画《敦煌》视频传到网上,点击量在短短两天超过300万人次,半个月后,迅速在网络上高歌猛进,被各大门户网站和媒体疯狂转载。黄珠琳一跃成为网络红人。

  2010年10月,黄珠琳来到北京,他的水影画继沙画之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关注度,走上了一条艺术和商业相结合的道路。不久,黄珠琳在同为80后的徐玲、钟晓龙等画师加盟下,组成8人创作团队,成立了北京珠琳水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此将水影画全面推向市场。

  只有做出不一样,才能成就不一般。黄珠琳正是凭着这种勇于另辟蹊径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超越寻常智慧和创意、让奇迹和财富齐飞的艺术人生。正是唯有敢于不走寻常路,做出不一样的传奇和梦想,也才能成就出不一般的成功之路和事业征程。

  (图/张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