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一年,随着一声长笛,我踏上这个陌生城市的路,从此上演我的漫长和遥远。那时我17,也许为了自己,或是以后,只是高耸的教学楼它压低了我的梦。这里的夜晚,霓虹总是很闪烁,而梦很奢侈,寂寞很刺眼。无论是从前,还是如今……
我爱文字,却不爱课本,当老师在芸芸众生时,我的灵魂却早已飞上云霄去幻想所有等待。那时等待的概念好像很肤浅,单一的在想偶遇上帝,要祈求他打开一扇门,带上另一个我去宇宙中独自冥想。看不见的光影,最美的极光,都是现实耀眼的光芒。
慢慢的,有些无谓,开始习惯了这个城市。喜欢那些有成排梧桐的街道,抬头从下而上,不经意间就看到了希望。而想起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那里的人们信奉自己就是梧桐顶上唯一一片叶,象征着只为你一人而拥有。还有这里没有逝去的、曾经的、华丽的世博,虽然早已如我一样辗转反侧,可它依然和这个城市同在。
时光,那些流失的飘渺的美好。回首,年华消失的尽头,转眼8载。那年,睡在上铺的那个她,唱着王筝的“我们都是好孩子”,还清晰的在耳边回荡着。
年少时,总不太认真,以为寂寞只是简单的转一个身。后来,渐渐的发现笔下的文字凄凄寂寥而现,开始害怕睁眼相见。原来,那些遥远,还是显而易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