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钟山风雨起苍黄

时间:2023/11/9 作者: 今古传奇·双月号 热度: 16562
1946年的夏季伊始,对于国共双方来说,战争的阴云已经由“山雨欲来风满楼”快进至“一触即发”,国民党打响内战第一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战争前夜如喉咙被掐住般令人窒息,国共双方的士兵们在黑夜中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等待着随时响起的霹雳,这霹雳将改写这个国家的命运和他们自身的命运。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

  抗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声望达到巅峰,但当蒋介石调遣部队开赴日伪军占领区受降时,却严命中共领导的武装不得参与受降,这种单方面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行为遭到中共方面的强烈反对。

  一边整军一边备战 为了限制中共军队在抗战胜利后的发展,蒋介石在8月13日,也就是抗战胜利的前两天就作出了新的军事部署,他命令第一战区所属部队向洛阳推进,第二战区所属部队向太原推进,第三战区所属部队向杭州推进,第五战区所属部队向郑州、开封、新乡推进,第六战区所属部队向武汉、宜昌、沙市推进,第七战区所属部队向汕头推进,第九战区所属部队向南昌推进,第十战区所属部队向徐州、海州推进,第十一战区所属部队向保定、石家莊、北平、青岛、济南、德州推进,第十二战区所属部队向察、绥、热三省推进,第二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广州推进,第三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南京、上海推进,第四方面军所属部队向长沙、衡阳推进,新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负责东北的接收。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下令向解放区推进,美国政府也调动大量运输舰和运输机帮助国民党军队向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等地输送军队,为蒋介石在全国各地的接收创造有利条件。

  蒋介石的一系列举措不仅遭到了中共方面的强烈抗议,还遭到大量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反对,全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和独裁。对此,蒋介石不得不公开连电邀请毛泽东前往陪都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以作出期望和平的姿态,暗中却秘密重印《剿匪手本》给各战区,进行“动员戡乱”。

  在中共方面,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下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提出和平建国的方针,开始构想以走议会道路的方式避免有可能发生的内战。但在谈判的同时,也要对国民党军队保持高度的警惕,尤其是对于进犯解放区的各种行为给予必要的反击。

  1946年1月,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方马歇尔三方参加的整军谈判得以进行。经过多次争论和调停,确定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国共达成了5:1的军队分配比例。同年2月,三方共同签订并公布了整军方案。方案发布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军队均作出了整军姿态,明面上各自进行整编复员。

  在国民党方面,根据1945年7月国民政府军政部的统计,国民党军队当时拥有280个步(骑)兵师、32个炮兵团,以及宪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等特种兵81个团又50个营,连同各战区的挺进纵队在内,拥有兵力422万人。要是再加上各军事机关的85万人、军事学校的16万人,仅陆军的总兵力就达到空前的523万人。此外,蒋介石还命令军政部长陈诚收编几十万伪军为己用。

  在武器装备上,国民政府获得大量的美援,又接收了100万日军所使用和库存的各种装备,使国民党军队在装备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对付中共的军事方针,其要点是:一、提出“戡乱”规划;二、确定“剿匪”的部署和方针;三、制定新的“剿匪”战术;四、确定“先关内后关外”的“剿匪”步骤。

  为了应对即将全面爆发的战争,蒋介石决定恢复“围剿”红军时期的一系列军事机构,如将战区司令长官部改组为绥靖公署,将集团军改组为绥靖区或整编军。对外与中共积极联络商讨组建联合政府及军队整编事宜,对内则以裁军为由削弱地方派系的实力,充实中央军各部战斗力。

  在中共方面,毛泽东于3月6日以中央名义电示华东局、晋冀鲁豫局、华中分局并告华北、晋绥领导人:部队立即开始复员。各区立即拟定计划,并先后付诸实施。中共的目的很明显,一是为了精兵简政;二是为了争取舆论。在精兵简政的同时,各区部队还进行了百日大练兵,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此外,中共还在敌情搜集、情报侦察,通信联络、攻坚爆破等方面及内战开打后的军队部署有明确的准备和应对,尤其在情报侦察方面十分出色。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作战部于6月8日根据当时8个区的作战概况,绘制敌我态势图,指出:一、晋绥区正加紧防御作战准备,主力与民兵进行训练演习,在绥东诸要地设防,取“后发制人”方针;二、晋察冀区作战步骤是:确保张家口、承德两大战略据点,巩固后方剿灭土匪,以“蚕食”反“蚕食”,积极备战迎接大规模进攻,做好对付全面内战的准备;三、晋冀鲁豫区周围有国民党军17个军,来自豫北的威胁最大,其作战部署是:全面内战爆发后,在敌大举进攻时以主力一部配合民兵进行扭击作战,控制主力机动使用;采取“敌进我进”方针,夺取石家庄、安阳,甚至开封、郑州;四、中原部队完全被包围在形势危急的狭小孤立地区,今后行动计划是分两股向西、向南突围,一部以游击方式坚持原地斗争;五、山东区准备在国民党军发动进攻时,采取“北攻南守”方针,向济南进逼;六、华中区部署主力在南线机动作战,计划以2至3个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来打垮敌之进攻;七、华南区为解放区中最薄弱和我方处于完全劣势的地区,基本上是坚持游击战;八、东北区有基干武装34万余人,控制东北70%的县市,作战方针是避免与北进之敌进行主力作战,诱敌深入以分散其兵力,便于各个击破。

  关于整军的结果,1946年5月,中共向重庆军事三人小组提交了《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延安总部关于整编复员实施计划的报告》,称4个月来共复员52.9万余人。而据军委作战部在1946年7月综合各区报告写出的《复员工作初步总结》中记载:4个多月来已复员18.9万余人,两个数据相差整整34万。

  双方就是在这种一边整军,一边备战的情况下,互不信任、打打停停。

  整编后国民党军队战力提升 在1946年6月之前,国民党的统治区土地面积达730万余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6%;人口3.3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1%。国民政府控制了全国75%以上的城镇,几乎包括全部大城市;控制了全国62%的铁路和绝大部分矿产、能源等国家经济命脉,几乎拥有国内的全部近代工业,军事工业也有一定基础。

  而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土地面积只有2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4%;人口1.36亿,占全国人口的29%。解放区绝大部分经济落后,土地贫瘠,资源缺乏,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基本没有近代工业,军事工业的数量极少。

  据统计,在兵工生产上,中共军队共有67个大小工厂生产武器、弹药,月产迫击炮2门,掷弹筒837个,步枪1030支,机枪15挺,地雷7650个,手榴弹28万余枚,迫击炮弹4710发,掷弹筒弹药1.78万余发,子弹29.4万发,刺刀50把。

  而国民党方面拥有27个大型兵工厂专事生产,其中月产步枪5.37万支,轻机枪1480挺,重机枪830挺,冲锋枪3290支,手枪2100支,迫击炮858门,山炮40门,火箭筒5支,手枪子弹6.2万发,步机枪子弹3670万发,枪榴弹筒4000支,掷弹筒1500支,枪榴弹42万发,掷榴弹5万发,山野炮弹7.7万发,榴弹炮弹7000发,火箭弹1000发,迫击炮弹32万发,战防炮弹5000发,破甲弹1万发,手榴弹116.3万枚,炸药包3万个,十字镐5000把,工兵器材3万件,装甲车250辆(以上数据不含专事生产山炮的第70兵工厂)。

  此外,国民党军队还从投降的日军处获得了步枪68.5万余支,手枪6万余支,轻重机枪2.9万余支,步机枪弹1809.9万余发,手枪弹203.5万余发,各类火炮12439门,各种炮弹207万余发,战车383辆,装甲车151辆,卡车及特种车22800辆,各种飞机1068架,各种舰船1400艘。如再算上美援军需物资的话,中共军队在这方面完全处于劣势,如果战事爆发,根本不能满足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国民党军队在经过指挥机构的重组和野战部队的整军之后,计裁撤170万人。据当时的国防部统计,留存兵力为430万。其中野战部队计86个整编师(军)、248个整编旅(师)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联勤及军事机关院校等101万人,非正规军约74万人。

  陆军部队中,蒋介石拥有22个美械或半美械整编师(军),其中尤以整编第11师、整编第74师、第5军、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最为精锐,被誉为“五大主力”。海军在美国、英国等国的帮助下不断得到加强,加上接收的日军舰船,至1946年10月已拥有各类舰只326艘。空军则拥有8个大队又1个中队,计各类飞机900余架,其中有2个轰炸大队、4个驱逐大队、2个空运大队、1个侦察中队。

  在兵力部署上,国民党军队与中共军队接壤的“战区”中,徐州绥靖公署拥有23个整编师(军),其中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为14个师。其次为郑州绥靖公署,拥有17个整编师(军),其中中央军嫡系精锐为9个师。再其次者如北平行辕拥有11个整编师(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拥有7个军。

  由于国民党方面这次整军的重点在于裁汰老弱游杂,精简指挥机构,因此在野战部队的实际整编中影响并不大,反因编制的调整和装备的更换使其战斗力得到提高。如74军,编前官兵32720人,整编为74师后为30978人,另有配备该师待编1548人;25军,编前官兵27117人,整编为25师后为26716人,配备该师待编4321人。这些部队如将待编人员编入的话,则比原有人数更多。

  经过整编后的调整,国民党军队在武器装备的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如装备美械的整编74师,装备步枪16154支(原有16015支),轻机枪992挺(原有992挺),冲锋枪2963支(原有2447支),重机枪177挺(原有34挺),迫击炮302门(原有283门),掷弹筒640支(原有411支),火箭筒46支(原有45支),战防枪45支(原有43支),75山炮24门(原有22门),37战防炮34门(原有36门),配备步枪弹75万余发,轻机枪弹73万余发,冲锋枪弹64万余发,重机枪弹54万余发,迫击炮弹1.3万余发;枪榴弹4000余发,火箭弹1600余发,战防枪弹8000余发。

  再如装备日械的整编25师,装备步枪9139支(原有8939支),轻机枪713挺(原有813挺),重机枪164挺(原有164挺),迫击炮255门(原有255门),掷弹筒1013支(原有182支),山炮36门(原有43门),野炮12门(原有8门),战防炮4门(原有12门),配备步枪弹184万余发,轻机枪弹273万余发,重机枪弹9万余发,迫击炮弹1.7万余发,掷榴弹2.2万余发。

  即便如装备国械的杂牌军整编21师(属川军系统),在整编时减少武器装备的情况下,仍能装备有步枪10548支(原有15402支),轻机枪793挺(原有1003挺),冲锋枪29支(原有172支),重机枪215挺(原有203挺),迫击炮175门(原有265门),掷弹筒181支(原有181支),山炮1门(原有1门),野炮2门(原有3门),榴弹炮1门(原无),战防炮4门(原有4門),配备步枪弹186万余发,轻机枪弹12.9万余发,冲锋枪弹28万余发,重机枪弹81万余发,迫击炮弹5317发,掷榴弹2700发。

  “土八路”转为正规兵团 通过组建和整编,中共军队野战军共有24个纵队和相当于纵队的师、11个旅和相当于旅的师,共61万余人。地方军划分了34个三级军区、113个军分区(其中11个由独立旅或警备旅兼),51个独立旅(师)或警备旅、5个骑兵师(旅),连同后方机关共66万余人。合计127万余人。

  相比起来,中共军队的装备比较落后,基本是在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伪军步兵武器和少量火炮。在部队组成上,步兵为主要作战力量;炮兵方面,纵队属以上炮兵(不含旅、团队属)有14个团、17个营和38个连;工兵有少量连、排分队;装甲兵只在东北有一个战车大队,各型坦克20辆,装甲车、汽车、牵引车共40辆,战斗力弱小;海军、空军则是全无。在兵力部署上,中共军队以华东地区兵力最为雄厚,西北地区较为薄弱,发展最快的则是东北地区。

  在兵力分布上,中央軍委直接指挥的7大战略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总兵力2.8万人;晋绥军区总兵力5万余人;晋冀鲁豫军区总兵力27万余人,野战军有2、3、4、6、7五个纵队;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总兵力42万余人,其中山东野战军有三个纵队,华中野战军有三个纵队又两个师作为机动部队;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34万余人,其中野战部队有三个纵队和两个师;晋察冀军区总兵力22万余人,野战纵队四个;中原军区总兵力5万余人,野战纵队两个。

  抗战前,国民党军队常将几个师临时组成纵队进行作战。在红军方面,短时间内也曾以纵队作为军下面一级单位使用。抗战时期,八路军曾短期编组过1至5纵队,均为军级,但并不适应分散的游击作战,遂撤销。抗战结束后,遵照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各部纷纷组成师、旅或纵队一级的正规部队。

  一言释之,纵队的地位要高于旅(师),在解放战争中,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部队的不断增加,以及为适应军事战略和作战形式的变化,即由“土八路”的游击战转为正规兵团的运动战,就需要编组更大编制和级别的野战兵团,能够在本战略区甚至能调至其他区域实施机动作战,再加上要避免与“八路军”“新四军”这样熟悉的“军”的番号混淆,就使用了“纵队”一词作为基本战役军团的编制单位以示区别,而不是直接使用“军”的番号和编制。

  在纵队的番号上,各大战略区因各自为战,自行命名,所以并没有在全军范围内统一。按照数字序列,都是从小的数字开始,所以,好几个战略区都有1纵、2纵等。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即都没有“5纵”,看来那时对这个颇有内涵的番号还是相当忌讳的。在后来的发展中,有的军区的野战纵队都排到了15纵,也要把5纵空着。直到1948年3月,东北部队才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组建了5纵。纵队的编制也很不正规。有的纵队拥有3个旅、9个团,有的则仅2个旅,4个团或6个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规模运动战的作战能力。像东北民主联军3师(原新四军3师,后东北民主联军2纵)进军东北时,拥有4个旅15个团(含师直3个特务团)3.5万余人,如此“巨无霸”部队是唯一特例。

  纵队的组建上,一般以一个三级军区为基础,抽调所属各军分区主力(基干)团组成。例如,1945年10月组建晋冀鲁豫军区1纵(今北方战区陆军第16集团军)时,纵队领导机关及其直属分队由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三级军区)之9分区一部和8分区新基干6团组成;由8分区领导机关、直属分队大部及其4团、6团、7团组成第1旅;由11分区领导机关、直属分队一部及其10团、12团和1分区3团组成第2旅;由10分区领导机关、直属分队一部及其20团和8分区2团、9分区16团组成第3旅,全纵队共1.5万余人。1946年3月,1纵因在向东北进军4个月中的连续行军作战,比较疲劳,减员较多,奉命在晋察冀进行整编,全纵队由原来的3个旅10个团缩编为3个旅6个团,每旅只2个团。

  还有的纵队是以抗战期间就成立的主力部队或抗战胜利时组建的主力师为基础扩编而成,如粟裕的嫡系部队——新四军1师3旅,在1945年初,改为苏浙军区3纵,是新四军军部确定的11个甲等作战旅之一。抗战胜利后,先改为华中野战军8纵。1946年5月,以其为基础扩编为华中野战军1师(军级建制),下辖1、3旅,共6个团1.6万余人(空缺的2旅于1946年10月才组建)。该师特别擅长运动战,后来改为华东野战军4纵,是华野6大主力纵队之一。

  国军高级将领盲目乐观 从整体上来看,中共军队无法与国民党军队相比。就是在个体上,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上也无法抗衡。比如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新编1军,全军29412人,装备步枪18184支,轻机枪1412挺,重机枪219挺,冲锋枪2647支,迫击炮403门,战防炮72门,山炮31门,榴弹炮12门,战防枪84支,掷弹筒414支,火箭筒68支。

  又如华东地区的整编11师,全师共有官兵2.8万余人,装备各种枪11520支(挺),其中冲锋枪2370支;各种火炮440门,其中榴弹炮8门,火箭筒120支。

  而在中共军队方面,以1946年8月成立的装备最强的东北民主联军1纵为例,全纵队共有2.7万余人,装备各种枪13991支(挺),其中冲锋枪仅92支;各种炮(主要是小口径炮)46门,其中75毫米山炮12门;运兵汽车无。整编11师和1纵相对比,枪支数量大体相当,但自动火器前者是后者的26倍;火炮数量上,前者是后者的9.5倍,且口径大,射程远。

  在实际的交锋中,中共军队虽然在1945年底先后取得上党和邯郸两次战役的胜利,并重创部分国民党军队。但这些损失对国民党方面来说微不足道,且损失的又都是杂牌军,这种情况反而对蒋介石裁撤杂牌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战事进入到1946年时,国民党军队开始扭转局势。如在东北战场上,蒋介石虽然将其列为次要战场,但为了不使中共迅速占据东北而投入了一些在远征印缅作战时期的精锐部队,尤其是新1军和新6军,曾经重创过日军,其战斗力可谓全国军队之最。在军事主官指挥得当、野战部队战力强悍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连克重镇,士气高昂。

  中共军队则在辽阳、本溪、四平相继失守后,士气大挫,战斗伤亡和非战斗减员较大,加之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中共还抱有一定幻想,错误地宣传“打好最后一仗,东北和平就要来到”,因此相当比例的指战员产生了悲观厌战、幻想和平等思想。

  对此,林彪看得十分清楚。他提出“战争仅仅开始”,并进行休整,开展形势教育,整顿组织,增强信心,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并补充大量新兵到野战部队。如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的1师、2师和7纵就补进了翻身农民9000余人。主力3纵9师一个师也补充了新兵1500余名。这些新兵有的来自翻身农民,有的来自县区武装,有的来自国民党军的俘虏(称为解放战士)。

  中共军队的作战形式要求每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至少三至五倍于敌,但在国民党军队主力部队有效组织的炽盛火力下,人海还是冲不过火海。1946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主力4纵(附3纵1个团)集中7个团的兵力,在沙岭围攻进犯辽东的国民党军队主力新编22师66团(团部带5个连及师教导营)2000余人,一昼三夜连续作战,仅歼灭624人。4纵付出重大伤亡,减员达2159人。战斗骨干和干部伤亡过大,部队锐气也受到严重挫伤,暴露出中共军队从游击战转入运动战的过渡阶段中的问题和弱点。

  4月開始进行的四平保卫战,国民党军队又凭借优良的美式装备,部队老练,士气高昂,而东北民主联军的部队虽然集中兵力多,却仍然阻挡不住对手的持续进攻,以致失守。

  因此,在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中共军队在兵力装备、士兵战技素养、军官指挥协同上跟国军相比都差了一大截,不过这些不足之处都在后面的战争进程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终于在不久之后一一得到扭转,使国民党妄图3个月结束战事的希望落空。

  反观国民党军队,在人力、物力、外援、军备具强的情况下,加上1946年初东北战场的接连告捷,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大部分高级将领都产生了盲目的乐观情绪,他们错误地认为击败中共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终于下定决心发动战争。

  1946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面内战爆发后军事部署的指示,明确指出:“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半年左右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胜负相当亦可议和,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同时强调,我大打必须在蒋大打之后,以示衅由彼启。”6月23日,军委作战部编写《4个月来情况总结》中最后一个部分是“全面内战的危机”,更加认为“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决心毫无改变,目前正处在全面内战的前夜”。

  五大野战军、六大军区诞生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是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开始。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的四个月中,解放军(包括民主联军)共歼灭的国民党军正规军折合为34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共约41万人。解放军损失约12万人。在此期间,国民党军侵占解放区城市87座,解放军收复和解放城市87座,得失相当。但解放军歼灭战役的规模逐渐增大,战斗力明显提高,而国民党军则士气低落,战斗力有所下降,战略上的主动权也逐步削弱,战争形势正向有利于解放军的方向发展。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的一年中,解放军在各个战场沉重打击进攻的国民党军,共歼其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连同非正规军共112万人。其中,俘67.7万人,死伤42.6万人,起义1.7万人。解放军损失35.8万人,其中负伤26.7万人,牺牲6.9万人,被俘及失散2.2万人。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国民党军将级军官被打死26名,被俘者达176名。蒋介石惊叹:“自从去年七月开始‘剿匪以来,我们前方有若干师旅团部高级指挥干部为‘匪所袭击,指挥官被‘匪所俘,这不仅影响一部分的士气,而且使整个战局都受到顿挫。”在此一年中,国民党军攻占解放区城市335座,解放军解放和收复城市288座。解放军除缴获大量轻武器和弹药外,还缴获各种火炮6100门,坦克87辆,击毁坦克36辆,缴获和击毁飞机60架,舰艇19艘。解放军通过一年紧张而又艰苦的内线作战,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而且在基本上挫败其对山东、陕北的重点进攻的同时,在其他战场上还进行了有战略性的反攻,使战局发生了有利于解放军的重大变化,为转入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1947年,解放区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他们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也很高,一年中为保家保田而参军的农民即达60万人,支援前线的农民更在6000万人以上。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经过半年的内、外线配合作战,到1947年底,战争已基本上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已发展到50个纵队、156个旅,计132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全军总兵力已达249万人。根据国民党军分区防御战略和双方兵力对比,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已取得一定胜利的基础上,继续贯彻外线作战的方针,大量歼灭敌人。

  与此同时,鉴于中原战场国民党军兵力仍占较大优势,尚有进行战役性进攻能力,为继续贯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城的方针,以巩固中原解放区,中央军委决定拟由粟裕率叶飞、陶勇、王必成三个纵队(1纵、2纵、6纵)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经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强时、陈毅研究后,1月27日,毛泽东为军委起草电文并致电粟裕,提出了半个月、四个月后或至秋季渡江的三个方案,供其选择,并指出:“你们渡江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

  中共中央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于5月上旬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毛泽东、周恩来、任强时与刘少奇、朱德等会合,中央工作委员会撤销。

  五大野战军 1948年秋天,中共中央开始面对统一各根据地军事力量的问题。毛泽东在9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说:“仗打到现在,出现了正规化的问题,编制要统一起来了。”当时,毛泽东估计还要5年才能打败国民党,因此统一编制的问题还没有显得十分急迫。他甚至还担心,过早统一,后勤补给仍旧各补各的,不仅正规化实现不了,还会造成很多麻烦。

  但进入1948年11月,毛泽东对战争形势的估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明确提出,“我军大约再以一年的时间,再歼其一百个师左右,即可达成”,实现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之目的。为此,经周恩来起草,中共中央军委与11月1日颁发了《关于统一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要求。

  其主要内容为:把各大战略区的部队,划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三类。将野战部队编为野战军、野战兵团,冠以所在战略区的名称,实行正规编制,统一番号,纵队改称军,师和旅统称师;地方部队以警备旅、独立旅为最高单位;游击队仍保留纵队、支队等名称。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自军、师(旅)、团,直到营、连、排、班,一般按三三制编组,人数、武器装备,依各大战略区具体情况而定。全军分为四大野战军和五大军区,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以及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军区。野战军下辖若干个兵团、军、师等,大军区下辖若干个二级、三级军区和军分区。

  其中,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习仲勋分别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张云逸任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

  但进入1949年1月,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胜利,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队损失殆尽,偌大的北中国实际已成为共产党的天下,蒋介石100万余残军纷纷退守长江以南。这样,我各野战军的作战范围必将突破地域的界限,扫平南中国、从根本上推翻蒋家王朝已是指日可待。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先前以地域命名的野战军番号已不合时宜。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遵照军委的两次指示,各野战军于1949年2至6月,先后进行了整编:

  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一、第二兵团共6个军;

  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

  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共16个军,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

  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团共12个军,另加l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个纵队。

  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下辖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共11个军。不久(即1949年3月17日),中央军委又决定组织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和以徐向前为书记的党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野”各部队。

  六大军区 随着我军的发展壮大,人民解放军又建立起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中南六大军区。

  这一时期大军区的特点是:六大军区基本上是随着五大野战军的建立、发展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军区与野战军既有融合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虽然野战军一般都兼属大军区,但运动战和大的战役,野战军和大军区指挥机构一般都分开,野战军独立承担指挥任务;大军区一般都有二三十万的部队,也能独立进行一些战役和大规模的战斗;大军区管辖的范围一般都有数省,便于在较大的区域进行流动作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军区与我军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军区体制已经基本接近了。

  西北军区 1948年11月,西北军区成立,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下辖晋绥军区、晋南军区、西北军事政治大学和8个直属军分区,有部队15万人。

  1949年11月30日,在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率军区机关一部和第十八兵团进军四川后,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彭德怀任野战军兼军区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下辖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十九兵团;陕西军区、甘肃军区、宁夏军区、新疆军区、西北军事政治大学。

  中原军区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委,下辖河南军区、江汉军区、鄂东军区和1纵、2纵。后来,又成立了6縱、7纵、豫鄂陕军区、鄂西北军区。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下辖皖西军区、豫皖苏军区、豫西军区、陕南军区、江汉军区、桐柏军区、鄂豫军区。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时任中原野战军(后来的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

  华东军区 1947年1月21日,华东军区成立,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下辖胶东军区、渤海军区、鲁中军区、鲁南军区、苏中军区、苏北军区。后来,又成立了鲁中南军区、江淮军区、苏南军区、浙江军区、皖南军区、皖北军区。

  东北军区 1945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年底成立了北满军区、辽东军区、西满军区、吉林军区,后来又成立了锦热军区、辽西军区、辽宁军区、辽北军区、嫩江军区、松江军区、三江军区、龙江军区。

  1946年1月16日,将以上军区合并为4个大军区:东满军区下辖吉东、通化、辽北3个军区和7纵;西满军区下辖嫩南、辽西军区和3师;南满军区下辖安东军区、辽南军分区和3纵、4纵;北满军区下辖松江、合江、北安、牡丹江、嫩江军区和6师、359旅。

  1948年1月1日,东北军区成立,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辽东、吉林、冀察热辽、松江、合江、牡丹江、龙江、嫩江、辽吉军区和蒙古人民自卫军(后改为内蒙军区)。

  华北军区 1948年5月9日,华北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下辖第一、二兵团和两个纵队,北岳、太行、太岳、冀中、冀南、冀鲁豫军区,后又成立晋中军区。

  1949年初,华北军区改编后,下辖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铁道兵团和晋绥军区、雁门军区、吕梁军区、绥蒙军区。

  中南军区 1949年5月,中原军区同南下的第四野战军共同组成华中军区,12月又改称中南军区,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委,邓子恢任第二政委,下辖河南军区、湖北军区、湖南军区、江西军区、广东军区、广西军区和第十二、十三、十五、二十一兵团。

  与此同时,在整编中,各野战军都补充了一批农民和解放战士,并将许多地方部队升级编为野战军部队。中央军委将原东北铁道纵队改编为铁道兵团,直属中央军委指挥。战斗在长江以南的游击队,也先后分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闽粤赣边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粤桂边纵队、粤中区纵队、桂滇黔边纵队、闽浙赣边纵队和浙东第二游击纵队。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式样。通过整编,人民解放军统一了编制,调整了武器装备,充实了各级领导干部,补充了大量兵员,全军总兵力达4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前进了一步,为向全国进军,实施战略追击做好了组织准备。

  从127万到550万,解放战争中我军兵力是如何增长的

  解放战争开始后,我军歼灭了大批敌军的部队,而自身的兵力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据了解,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前四个月(1946年7至10月),解放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折合32个旅,连同被歼的非正规军,共计29.8万余人。解放军损失12.2万人。在此期间,国民党军占领了解放区城市,包括承德、张家口、淮阴、菏泽、安东等重要战略要点在内共153座,解放军收复48座。四个月中,解放军经过大小战役、战斗80余次,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与锻炼,取得了依托解放区实行内线作战、歼敌美械装备部队的初步经验,坚定了胜利的信心。由上可见,在1946年解放战争刚开始时,我军总兵力为127万人。到1947年底,我军总兵力已由127万人增加到了223.7万人。

  国民党军在发动全面内战后的一年中,有生力量大量被歼。虽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重建被开的部队,但总兵力已由战争之初的430万人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仍有248个旅的番号,兵力却已由200万人成为150万人。被解放军消灭或受到歼灭性打击的113个旅,有11个旅尚未得到补充。得到补充的单位,其战斗力也已严重削弱。由于整师整旅的被歼和大批将军的被俘,军队的士气已急剧下降。国民党自己也承认:以优势之装备及兵力,未能一举击破‘匪军主力,且于各战场屡遭局部重大之失败,原因就是“在精神方面……缺乏旺盛坚勇积极战斗之意志,稍受挫折,又存惧‘匪之心理,或有观望不前,消极避战之行动。由此所招致之失败,易影响战斗精神及士气之低落。”官兵当中充满着失败和厌战情绪。一般人固然如此,當初主战的一些高级将领也深感悲观。如阎锡山致蒋介石函中所说:“依现在情况,三个月后局面恐有大变化,病如到了不可救药再治,那就徒劳了。”陈立夫感叹:“不想军事已到如此地步。”胡宗南电告蒋介石:“当前战场我军几乎均处于劣势,危机之深,甚于抗战。”

  随着敌我力量的变化,我军的机动部队此时已经超过了敌军。同时,随着大批武器的缴获,我军的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在作战经验和原则方面,也进一步加强。

  1947年12月下旬,毛泽东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内容如下: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

  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10.善于利用两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

  十大军事原则的提出,对人民解放军当时的反攻作战和夺取最后胜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到了1948年,我军各战略区部队除了加强整训野战军外,也在更大范围的战场上与国民党军主力展开对攻,并在当年秋天具备了与其大决战的实力。

  当时,我军总兵力已经发展到了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占总兵力的53%,比战争初期增加90多万人;地方军125万人,南方各省游击队4.1万余人。野战步兵纵队已经发展到51个,另外还有1个特种兵纵队、1个炮兵司令部和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等。实力最强的东北我军在战前总兵力即已超过百万,其中主力部队达70万人左右。

  随着战争的发展,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规模越打越大,军队的作战编组也越来越大。为便于兵团进行正规战,野战军先后编组了临时或固定的野战兵团指挥机构。如中原野战军的陈(赓)谢(富治)兵团,华东野战军的陈(士渠)唐(亮)兵团、许(世友)谭(震林)兵团、韦(国清)吉(洛)兵团,东北野战军的第一、第二前方指挥所和华北军区的徐向前第一兵团、杨(得志)罗(瑞卿)耿(飚)第二兵团等。

  由于在战争中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加上后方兵工厂生产的供给,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武器装备也有了大的改善。在1948年9月的会议上,我军提出了三年内建军500万的目标。其中,步兵纵队计划发展到70个、步兵师或旅210个,炮兵要发展到95个团。另外,还应有骑兵30个团,工兵47个团,上述野战部队共计317万人。此外,还应有约500个团的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学校约183万人,合计为500万人。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中国战争史上空前的,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的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东北战场最先决出胜负,随后东野主力入关与华北部队一起打赢平津战役;而我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协力打赢了淮海战役。

  在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多人,连同7月以来进行的济南战役和其他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231万多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将战线推至长江北岸。至此,国民党军的主力已基本被消灭,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已从根本上动摇。蒋介石在内外交迫的情况下,不得不于1949年1月21日“引退”,由前台转入幕后指挥。

  而在此期间,我军兵力迅速增加。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全军兵力数为448万余人。随后,人民军队继续解放大片国土,兵力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到1950年3月时,全军兵力数已达530万余人。共计编有225个步兵师、13个骑兵师、8个炮兵师、1个高射炮兵师、1个工兵师、2个战车师、3个教导师及5个铁道兵支队。

  就具体的兵力分布来讲,分别是:总部机关及直属部队共计7.9万余人,其中机关8342人,直属部队7.07万人,编有2个步兵师、1个战车师及铁道兵兵团部(辖5个支队)。

  第一野战军及西北军区部队共计66万余人,编有4个兵团、13个军、40个师;第二野战军及西南军区部队共计124.5万人,编有4个兵团、12个军、40个师及1个游击纵队;第三野战军及华东军区部队共计118.5万余人,编有3个兵团、14个军、60个师;第四野战军及中南军区部队共计152.4万余人,编有4个兵团、17个军、71个师及1个游击纵队。

  华北军区部队共38万余人,编有1个兵团、5个军、28个师。东北军区部队共16.6万余人,编有11个师。此外还有海军3.29万人,拥有各类舰艇134艘;空军4.19万人,拥有各类飞机159架。

  此后,我军兵力又进一步增加到了550万人,其中各大军区兵力534.2万余人。当时曾计划要将全军兵力压缩到400万人,不过随着几个月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这一过程被打断,我军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著,江苏人民出版社;《解放战争:国共大比武》,《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第10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诞生始末》,《中国国家历史》;《从军区到战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军区体制沿革》,徐平/文中国军网2019.9.16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