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广西宜州看露天电影的地方有三个个:体育场、区建二公司、轴承厂。体育场无墙无院,但场地宽阔,进出自由;二公司和轴承厂有墙有院,但场地有限,想进入也得颇费周折。
每次听说二公司有露天电影看,小伙伴们就趁天还没黑,纷纷赶去占位子。电影开始后,我们伸长脖子,在黑压压的脑袋和肩膀的缝隙中看电影,观影体验大打折扣。于是,有的人爬上矮墙看电影。如果他不小心跌落,小伙伴们总会在一旁开心地笑。
那些年,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又哭又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有一次,轴承厂放映越南电影,我“混”入未果。眼看电影就要开映,我急得不行,韦叔(与笔者父母相识,家在轴承厂)见我还在门口徘徊,向门卫行了个举手礼,将我带了进去。这天晚上放映的越南電影叫《森林之火》,我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一句台词:“阿林乖,阿林乖,妖魔鬼怪快离开。”我还因此留下了“越南人迷信”的错误印象。
1974年,《闪闪的红星》公映,观众如潮。在此之前,电影院翻来复去播放的只有“三战”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我已经把“三战”片看得滚瓜烂熟了,《闪闪的红星》于我而言犹如及时雨。
这年秋天,《闪闪的红星》在宜州上映,我刚成为宜州红卫中学(今宜州第一中学)高中部的学生。当时,电影票价是5分钱,我们“享受”了未成年待遇,可以免费观影。走在前往电影院的路上,同学们笑着说:“不把我们当“成人”是件省钱的好事情。”
《闪闪的红星》上映后,掀起观影热潮。不少小伙伴看一场不过瘾,还花钱买“成人票”再看一遍。很快,《闪闪的红星》电影中的插曲流行起来。广播每天准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我在《小喇叭》节目中听了不少《闪闪的红星》插曲,走在上学的路上不时听到小伙伴哼唱着《闪闪的红星》插曲。在耳濡目染之下,这首歌我想不会唱都难。
1976年,走出校门的我从宜州来到湖南老家,来到衡南县洲市公社幸福大队顺利生产队,成了知青队伍中的一员。1979年冬,我结束了三年知青生涯,来到运输公司,成了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在开车之余,看电影依然是我的唯一的爱好。1977年,《少林寺》上映。当时电影引发的热潮,可以用万人空巷形容。当时票价1角,我看了三遍。
20世纪80年代,看电影仍然不是容易的事儿。那时候,买一张电影票很难,新片上映后,售票窗口前总是排着长队。看一场刚上映的电影,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累并快乐着”。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人们不必再为了看电影排长队。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不用去电影院,在手机上下载喜欢看的电影,或者在电脑上观看。电影院前排队买票的热闹场面,已然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专属记忆。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每当听到这首《闪闪的红星》,我仿佛又回到小时候,感叹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