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汉字背后的趣味知识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少年版 热度: 17919
甲骨文“我”

  “我”是一种类似三戈戟的兵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秦代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博物馆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兵器“我”来看,这种兵器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钉耙,只不过“我”是三根齿,为侧式,而猪八戒的钉耙是九根齿,为横式。

  青铜兵器“我”

  陕西扶风县出土的西周青铜兵器“我”。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当时的“我”作为代词使用,指的是“我们”。而“我”是怎样由兵器变成人称代词的呢?

  专家认为,“我”是古代的戈类兵器,很容易激发军队的斗志,凡持“我”者,皆属我方,因此“我”便逐渐引申出“我方”和第一人稱代词“自己”的意思,并沿用至今。

  “囧”字是现代人造的吗

  相信大家对“囧”字并不陌生,在网络聊天中大家经常会用到,有“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其实,“囧”是一个古代汉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

  “囧”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光明、明亮”。唐代诗人韩愈在《怀秋诗十一首》中用过这个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囧囧”在这里通“炯炯”,意思是窗户明亮。

  “囧”字很形象,看上去就像一张沮丧的人脸,因此它被现代人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

  另外,“囧”字的发音与“窘”一致,更使得它成为表示沮丧的绝好代用词。

  为什么用“吹牛”来形容说大话

  为什么用“吹牛”来形容说大话,而不是用“吹马”“吹猪”或者别的词?牛这样一种忠厚老实的动物到底是招谁惹谁了?

  “吹牛”一词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是西北方言。西北河流湍急,难以行舟,本地人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袋或羊皮袋吹成气囊,扎好口后连接成筏,作为渡河的工具。

  吹气囊是一个力气活,一定要几个体格强壮、肺活量大的人一起才能吹起来。如果有人说他一个人能吹起牛皮囊,大家就认为他在说大话。“吹牛(皮)”就成了“说大话”的代名词。

  关于“吹牛”,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专家认为它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有关。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看重的财产就是牛和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和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日久天长,“吹牛”之说便流传开来,就有了说大话的意思。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