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江湖不远,我们一直都在

时间:2023/11/9 作者: 今古传奇·武侠版 热度: 42257
八九十年代,武侠算得上是最热门的题材。

  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论起武侠,怕是能说上个三天三夜。小说,评书,电影,电视剧,林林总总,到处都有“侠”的影子。然而若谈情怀,不免让人觉得矫情;若讲道理,又难免会显得枯燥无味。

  便分享几个自己与武侠的小故事,算作茶余饭后的消遣吧!

一千年播一次的武打片,你看过吗?



  第一次接触武侠,大概是电视机上的83版《射雕英雄传》。

  那时候年纪小,也就五六岁,对电视剧这类“大人们的东西”,并不是很感兴趣。

  所以,当大人们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我就只能在旁边呜呜喳喳地自己玩儿了。

  应该是嫌我闹腾,姥爷突然转过头,一脸神秘地跟我说:“这武打片一千年才演一遍,你咋不好好看?”

  啥?一千年才演一遍?我立马来了兴致。

  那时对一千年没有啥具体的概念,只知道很远很远,一旦错过,就必然要抱憾终生了。

  于是,那个夏天,可怜的我坐在14寸的黑白电视机前,半知半解地看完了一整部《射雕英雄传》。

  结果自然是看了个寂寞,情节一点都没记住。

  唯一记住的,就是主角的大招——降龙十八掌。

  剧中一掌拍出的那颗大龙头,以现今的眼光看,或许是“五毛特效”,但在二十多年前,簡直太霸气、太震撼了!

  兴奋之余,每天面朝镜子左一拳右一掌,学着郭靖的套路努力练习,期待着某一天,自己也能一掌拍出那样一颗龙头。

  我在小伙伴面前也有了炫耀的资本,运功、提气,打一套降龙十八掌,然后牛气哄哄地告诉他们:“这套功夫,一千年才有一个人练成!”

  伙伴们一听:啥?一千年才有一个人练成?这招厉害啊,赶紧教教我们!

  经不住他们的软磨硬泡,我半推半就地开始传授起了秘笈,带他们一起操练这套旷世绝学。

  在“神功”的锤炼下,伙伴们一个个都成了“大侠”。

  披上斗篷,裹上绑腿,抄起刀枪棍棒,在大街小巷间奔走呼喝,自以为豪气干云、英姿飒爽,实则是鸡飞狗跳、乌烟瘴气。

  跑着跑着,就跑过了整个童年。

宿舍里的“烧鸡文化”



  转眼到了高中。

  在校外的报刊亭里,第一次遇到了《今古传奇·武侠》。

  时间应是2006年,清楚记得那期杂志的最后,有凤歌的《昆仑》大结局。

  惊艳于作者的笔力,尤其是看到结尾处梁萧血战身“死”时,我的心里仿佛被什么狠狠抓了一下,难受得几乎落下泪来。

  也正是从那时起,才真正体会到了武侠的魅力,顿觉相见恨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今古传奇·武侠》的追书之路。

  那个时候,学校实行封闭管理,校门口被门卫守得严严实实,别说人,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每天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时间久了,就越来越憋得慌。

  想吃肉咋办?宿舍八兄弟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真就弄出了一个法子。

  每人掏五块钱,八个人凑到一起就是四十块。然后派出一个代表,揣着这四十块钱,找班主任请假,理由自然是五花八门,什么牙疼腿疼肚子疼啦,只要能弄到请假条就行。

  再拿着请假条出校门,到步行街买烧鸡。

  一只大烧鸡三十来块钱,拿回宿舍八个人分着吃,虽然分不了多少,但那种计谋得逞后的小确幸,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乐此不疲。

  如此,八个人轮流来,每周一次,风雨无阻。

  至于每次买完烧鸡剩下的十来块钱,得搞点精神上的娱乐活动——买杂志。

  《今古传奇·武侠》、《今古传奇·奇幻版》、《最推理》、《漫画派对》……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市面上的一切主流杂志,都是我们的必读物。

  并且,我们秉承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华民族优良品质,把看完的杂志在班级里传阅开来,以其丰富同袍们的精神世界。

  但好景不长,我们的“事业”被班主任发现了。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地说教,全部的杂志都被没收了。

  至今仍觉遗憾,我那辛辛苦苦攒了近两个学期的《今古传奇·武侠》,一本都没能剩下。

  所幸,杂志虽然没了,梦想却已悄悄生根发芽。

钢铁直男的第一次投稿



  上了大学后,课余时间多了,开始尝试着小说创作。

  学校图书馆的整个二层,都是杂志阅览室,几乎囊括了国内的各种文学期刊和学术报告。

  一到空闲,就泡进图书馆里,查文献,找素材,写小说。

  一般是写到晚上10点半闭馆,回宿舍洗洗涮涮扯会儿咸淡,到12点宿舍安静下来,再继续写小说。

  如此三个月,算是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说,6万字的《桃花源》。

  在查找了诸多投稿攻略和排版技巧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将小说投给了心心念念的《今古传奇·武侠》。

  那是我第一次发电子邮件,小心翼翼地将文档上传附件,并在邮件正文处恭恭敬敬地写下一句话:

  牧龙闲人作品,请注意查收!

  嗯……满满的老干部语气,直到现在打开这封邮件,仍忍不住老脸一红。

  不过细想,在那个微信还没有出现、网上交流基本靠QQ的年代,这种语言方式兴许是常态?

  毕竟,那时候“呵呵”真的代表开心,而现在,不打出一连串“哈哈哈哈哈哈”,都不足以表达出笑声中的真诚。

  几天后,编辑加了我好友。

  紧张,激动,有点手忙脚乱。

  “你好,作品看完了,很不错。”她直入正题。

  我打字慢,赶忙在键盘上敲出了“谢谢”两个字,还没来得及发出去,对方的第二条消息已经到了。

  “不过,你这不太像武侠呀?”

  啊?我一懵,快速回顾自己的小说内容。

  顿时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悬疑冒险,我帮你转给悬疑吧!”她热心道。

  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真的很幸运,编辑的热情和负责,完美维护了一个小萌新的创作积极性,让我能够在写作的这条道路上,走得很远。

  得益于编辑的推荐,几个月后,《桃花源》见刊,接着,同一系列的后续作品,也相继刊载出来。

  某一天,编辑突然问:“要不要重新写武侠?”

  我可一直当自己是武侠作者呢,只不过不小心写偏题了而已!我心中腹诽着。

  2013年2月,第一篇悬疑武侠小说《生死簿》于《今古传奇·武侠》刊出,将写惯了的悬疑与心底的武侠梦融合一处,算是达成了多年的夙愿。

  但缘分不曾停止,多年来,在编辑的指导与彼此的磨合中,于《今古传奇·武侠》陆续发表作品百万余字,不觉间,人也从年少轻狂,到了三十而立。

  回首2006年的第一次相遇,风雨起伏,已是十五个春秋,尤以能够参与其中,而深感荣幸。

  恍然间,《今古传奇·武侠》竟已二十岁了。

  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它创造了一个武侠新时代,见证了大陆新武侠的崛起。

  更以一片盛世江湖,为许许多多的武侠爱好者,营造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处。

  侠文化,是中国独有,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现存的唯一武侠期刊,《今古传奇·武侠》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大旗,为中国侠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艰难而沉重,但正因如此,才更显可贵、更值尊敬。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由衷希望,《今古传奇·武侠》声誉日隆、再登高峰,也由衷祝愿,《今古传奇·武侠》的读者朋友们,有钱有闲、潇洒自在!

  江湖不远,我们一直都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