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鸽异》中,张公子送给了某大官两只白鸽子。为了说明这两只鸽子的价值,作者蒲松龄从多个侧面作了描写:
这两只鸽子来历特殊,是从一个极其神秘的人物那里要来的;
张公子原来的鸽子就很出色,“五颜六色,像云锦一样灿烂”。而这两只鸽子又超过他原来的那些鸽子;
对鸽子外形、叫声与动作的描写;
张公子送鸽子时的心理:长辈的要求不可以违拗,而且不敢用普通的鸽子应付;
在失去这两只鸽子及其后代后,张公子将自己养的所有鸽子都送给了亲朋好友。
经过这一系列的描述,我们知道了这两只鸽子是极有价值的,“送一千两银子也比不上这两只鸽子贵重”。然而,张公子再遇上某大官时,两人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以前送给你的那两只鸽子好吧?”“味道算肥美。”“你把它们煮了吃了?”“是的。”张公子大惊失色,说:“那不是平常的鸽子,是俗话所说的‘鞑靼!”“味道也没有很特别的地方。”
这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张公子认为这两只鸽子很贵重,很有价值,而某大官却认为它们很平常,没有特别的地方。
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张公子觉得它們有价值,是从审美角度看的。某大官觉得它们很平常,是从食用角度看的。确实,从食用角度看,这两只鸽子不仅不比张公子的其它鸽子有价值,甚至也不比普通的肉鸽有价值。
由鸽子我想到了桌子。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农村办起了公共食堂,很多家具被搬去烧火用。一次,有人将一张桌子扛到公共食堂里。有人说,这张桌子是红木的,做工特别讲究,时间也长了(有人说是起码有了二百年),不要烧,烧了可惜。可是,炊事员还是劈了它烧了。事后,他还说,放到了灶膛里,它的火力也不见得特别好。
这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烧了可惜,是考虑到这张桌子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而炊事员看到的是生火价值。从生火的价值看,哪怕是一张有千年历史的红木家具,也不比普通家具更有价值,甚至不比枯树的价值更高。
由桌子我又想到了人。
优秀的政治家、深刻的思想家、伟大的作家都说,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的生命。然而,在所有的人眼里都是这样吗?
在《资治通鉴》中,写到了一个叫张巡的人。他是唐朝的将领。在被叛军围困睢阳城后,将自己的爱妾带出来杀给士兵吃,另一个将领许远将自己的奴仆杀给士兵吃,然后,他们就搜寻城里的女人吃,再接下来就吃男人中的老人与衰弱的人……在这些吃人者的眼里,一个人大约不比一只羊更有价值吧?
在奴隶社会,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既如此,在奴隶主的眼里,奴隶(人)未必比牛马更有价值吧?
人们常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尊重人才,而不是说的尊重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只是尊重人才,承认人才的价值,而不尊重人,不承认人的价值。而之所以尊重人才,承认人才的价值,只是因为人才有用,能提供别人难以提供的“才(知识、才干)”。假如有某一机器比某一人才能提供更多的“才”,更有用途,这个人才还会受到尊重吗?还有人承认他的价值吗?
人与鸽子,何其相似!
阎广鸿/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