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紧邻我所居住小区北边的一条道路需要翻修。相关部门发布了《断交公告》,工期3个月,断交时间为2021年10月至12月。紧接着施工单位用两米高的铁板将施工场地圈了起来。既然修路就不可能做到对附近居民生活和商家的经营毫无影响,这是人们都可以理解的。然而,接下来发生的情况就有些令人不可思议了。
这条道路圈上围挡后,却迟迟不见开工的迹象。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围挡内仍然悄无声息。周边居民都感到很是不解:怎么还不开工?今年1月初的一天,我看到平时关得紧紧的围挡大铁门开了一条只供一个人出入的缝。我站在门缝探头探脑地往里看,想看看里边的情况。此刻,我听到身后一个女性的声音在喊:“大爷,过不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人看样子是工地的管理人员。我对她说:“你们怎么还不开工?”她苦笑着说:“我们也想开工,政府不让开。”我问:“为啥不让开?”她答:“环保。”说完她从门缝进去,“咣”的一声关上了大铁门。这下我明白了,原来不开工的原因是基层政府怕他们施工影响空气质量。我完全相信她所言不虚,因为我市是重工业城市,空气质量在全国主要城市排名中,名次一直不太好看。我市历届政府领导都把抓改善空气质量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2月底,相关部门又发布了新的《断交公告》,内容完全与上次的《公告》一致,只不过断交时间为改成了2022年3月至5月。您瞧,本来3个月就可以竣工通车的道路却让基层政府部门以道路施工影响空气质量为由,延长了将近5个月。
道路施工的确会产生扬尘,影响空气质量,但是因怕影响空气质量却硬生生将3个月的工期延长为8个月怎么也说不通。所以相关商家及附近的居民对此啧有烦言。意见最大的应该是那几十户商家了,他们所受到的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房租,税费等各项费用都要缴纳。但是,因道路“断交”围挡挡门,他们的生意却是大受影响,有的干脆暂时关门停业,有的暂时另租门店,即使还营业的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其实,道路施工与空气质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不是一道无解之题。很长时期以来,我们有很多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措施可以将因道路施工产生的扬尘降到最低。如将裸露黄土的地面及可能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加以苫盖,施工时用雾炮车喷雾降尘,电焊作业时用“焊烟净化器”,等等。基层政府部门用简单粗暴的责令停工的方式看似可能会使得空气质量的指标暂时好看一些,但却给周边群众及商家制造了不必要的出行成本和经济损失。施工单位肯定也会为工程延期付出不必要的经济成本。
行文至此,我还未想好本文的题目。正为拟题目而焦虑之时,从媒体上看到了一篇题为《政府官员为解决甲问题,制造了乙问题》的记者调查文章(《半月谈》2022年第3期)。我眼前一亮,这一标题正合我意,于是拿来借用。
《政》文通过记者调查所反映的主旨及内容也与本文前述事例“异曲同工”十分相似。如《政》文称:“东部某市辖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平时不作为,等到要考核问责时搞‘一刀切’,数百家板材企業集中停产,企业啧有烦言。在疫情防控中,有地方从挖坑断路到把个别不配合工作的住户家门焊死。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人诟病。”由此看来,类似本文前述的事实并非个例,在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
愚以为,某些基层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解决了甲问题,制造了乙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只考虑自己眼前的政绩,漠视企业和群众的利益。第二,工作简单粗暴,不善于因地制宜,机械地执行上级政策。第三,“一刀切”的惯性思维。他们认为“一刀切”省时、省力、省心,出了问题又可以成为推责的口实。最后,执行上级政策时,不管上级政策的本意,层层加码,指标开路。
“为解决甲问题,制造了乙问题”凸显的是,某些基层政府官员缺乏“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试想,如果基层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在处理道路施工与空气质量的矛盾时,认真监督、指导施工企业做好防尘工作的同时,让施工企业如期开工,哪里还需要三个月的工期,八个月才能竣工通车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