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有个常用的民间网语叫“添乱”。这话,是斥责别人的,是扣给别人的帽子,“不添乱”是“觉悟高”的自我表白。
近时闹新冠肺炎疫情,我在网上看到,防控期间,居民遇到的不光是吃饭问题,还有多种可能受限的需求,例如婴儿需要奶粉,临产妇需要住院,心脏病患者需要就医,受阻的外地民工身边没钱需要帮助,等等。然而网上有人反映了这些情况后,却遭到炮轰,说这是“添乱”。
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说出来怎么算“添乱”?我们历来说“关心群众痛痒”“了解百姓疾苦”,百姓说出哪儿痛哪儿痒,正好帮助政府找准痛痒的方位,这是“协助政府工作”,怎么能说是“添乱”?中医诊病有四字诀曰“望闻问切”,“问”,就是让病人说出病痛感受,岂可说,病人陈述病情是给医生“添乱”?
另有一种“添乱”,大概就是对于政府的工作。基层政府工作有问题,百姓发声,我看这倒是帮助上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若说添乱,顶多是给不作为、滥作为的某个基层工作部门或某个负责人“添乱”。有些人喜欢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国家添乱”,其实如果描述得更准确点,他们说的“给国家添乱”其实是“给不作为的部门添乱”或“给滥作为的干部添乱”,或更具体点说“给张局长添乱”或“给李科长添乱”。张局长、李科长能代表整个国家?国家层面其实倒很欢迎这所谓的“添乱”,制定政策恰恰要考察基层政府并以民众的意见反馈为依据。
曾经有这样的事,一位负责任的血站医生向当地卫生局打报告,反映血站缺少排查机制、致使病毒携带者通过输血造成传染的问题,而且有些血站建设也极不规范等等。但这位医生却被解除了公职,接着婚姻也破裂。她遭此厄运,不就是因为给地方政府“添了乱”?然而终有一日,国家卫生部认可了她提供的报告,整顿了地方血站。你看,这给地方政府的“添乱”,倒是给国家的“帮忙”。
我又想起,中国古代有种喊冤制度。方式之一,是“登闻鼓”。这制度从汉朝起始,一直延续至清代。皇宫一侧置一大鼓,有冤情者可击鼓喊冤。另有一种方式,就是“拦驾喊冤”,也叫“拦轿喊冤”,皇帝或大臣出巡在路上,“小民”有冤,均可手举状纸,跪地拦车,诉说冤情。对这种喊冤方式,唐朝更有严格规定——“有人邀车架及挝登闻鼓,若上表申诉者,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据《中国全史》第11卷“法制史”)。你看,皇帝正在办公,你去敲鼓,这是不是给“天子”添乱?皇帝或官员行在路上,有公事在身,你去拦截,这是不是添亂?这种“添乱”,我们今人当然谁都没见过,不过“添乱”论者倒可以读读历史,见识一下真正的“添乱”,就不至于把全然算不上添乱的事视为添乱了。
我推想,斥责别人添乱的人,假如不是口是心非的话,大概都是以“不给别人添乱”自律的。抱定“不给别人添乱”生活态度的同胞可以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但他们无权让别人也照着他们的样子去生活,更不该动辄指责别人“添乱”。打个比方罢。设若“不添乱”者做了“驴友”,在大山中迷了路,他们可能会放弃用手机呼叫,因为这样会“给大家添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禁足家中若患心梗,他们也会宁愿错过最佳抢救时间,绝不呼叫救护车,因为这样会给救护车吃紧的医院添乱。不过,还是那句话,这高风亮节,“不添乱”者可以自持,却不该强加给别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