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皮,裸露于人前,但皮下神经牵到心灵深处,因此,人的思想境界往往能从脸皮上显露出来。
有的人脸皮羞耻感强,易露羞色。这羞色,也就是脸上表露出的一种“红晕”之色。羞色,有时是做错了事或受到批评而感到惭愧的表情;有时则是因为别人撞击或点破了心灵的隐秘而现出的难堪之态;而在有些场合,有些人身上,又表现为一种很高的觉悟和道德风尚。陈毅在一次座谈会上观看话剧《东进序曲》,听到剧中出现“陈毅有大将风度”的台词,“脸烧得坐不住”,当即批评座谈会的主持人:“怎么能让剧本中写出这样的話呢?你让我陈毅听了往哪里钻呀?我要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叫我脸红呀!请你和作者商量一下,一定要把这样的话改掉。”山西运城市纪委副书记梁雨润在日记中写道:“每当我为人民群众办好一件案子后,有好多当事人向我下跪,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人民公仆,但当人民群众跪在我这位公仆面前时,我觉得自己脸上发烧,仿佛变得那样低矮、卑微。”面对群众的赞扬,面对案件当事人的感恩,这些人民公仆脸上流露的不是得意和欣然之态,而是自愧、自歉、自责的“脸红”,这样的“脸红”令人肃然起敬,展示的是共产党人心系人民、尊重人民的本色,显示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有的人脸皮厚,永远自我感觉良好,在一切名利面前坚定不移地摆出一副“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架势,善于把肉麻当有趣,把丢人当荣耀。面对领导,阿谀奉承,满口颂词,溜须拍马,卖乖装傻;面对金钱,损公肥私,化公为私,贪污受贿,欲壑难填;面对美色,馋涎欲滴,金屋藏娇,权色勾结;脸皮厚的人,弄虚作假脸不红:造假文凭、假职称、假论文、假荣誉称号、假身份背景,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毫无羞色。
脸皮厚到一定程度,就是“不要脸”。不要脸的人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好“吹”。且花样翻新,吹态百出。有的由小往大吹,弹性数字,报表掺水;有的由低往高吹,还未脱贫,却报小康,未见成效,频传捷报;有的移花接木吹,把别人的成绩吹成自己的,把集体的努力吹成个人的功劳;有的超前跨时吹,把将来的目标吹成现实的达标,把远景规划吹成现实图景;更有的把假的吹成真的,如“塑料树”“人扮羊”“刷白墙”“粮满仓”,这些以假充真的事,媒体不都曾有披露吗?
有段相声说两个人比吹:“我高!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没法再高了。”“我高!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你上嘴唇挨天,下嘴唇挨地,你的脸哪儿去了?”“我们吹牛人都不要脸了!”相声把吹牛人的嘴脸勾画得淋漓尽致。为了吹牛,良心可以不要,脸也可以不要了。
“不要脸”的人,脸皮都到哪去了?当然并没有扔进垃圾堆,而是拿来换东西了。换什么?换官位、换头衔、换职称、换金钱……丢了一张爹妈给的脸,得到了这些实惠物,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不过有思想、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不要脸”的人胜于常人之处是,只要刑律够不到,他不受任何道德约束,无所畏惧,全然不顾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到了另一种“忘我”的境界。
一个人要珍惜自己的脸。脸皮,就是一个人的面子,这“面子”里面有做人的道德,有高尚的信仰。不要做那些违法乱纪、损公肥私、坑蒙拐骗、吹牛撒谎的事,不要往自己“脸”上泼污水,以保持“脸皮”的光洁。当然,对那些真不要脸的人,对社会造成了危害,若劝诫无效,则分别情况,或免其官职,或惩之以纪,或绳之以法,把他们的“脸皮”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王铎/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