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感谢聆听”与“拙著屹立”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 热度: 15264
郁土

  不久前,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幅图片,是某专家讲座PPT的最后一页,上书“感谢聆听!”四个大字,就觉十分的别扭,查《现代汉语词典》,聆者听也,“聆听:凝神聆听聆听教诲”。而“教诲”者,教训、教导是也。对于坐在下面凝神细听专家讲座的教师来说,用“聆听专家报告”是没错的。然坐在台上的专家于屏幕上打出“感谢聆听”,那意思就是感谢你们聆听我的这番教训、教导。这是不是也太过傲慢了?你可能会说,专家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他误用了“聆听”二字。这怎么可能?专家是专搞语文教学研究的,不可能不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而PPT上都是提纲挈领的话,不是随口而出,需反复斟酌的,更何况最后一页只此四字,不可能看不清楚的。

  谁知,今晨打开手机,就又在朋友圈看到了这样一幅图配文,是一个书橱的局部,下写“我书房的书橱上,屹立着部分拙著”。首先,从图片上看,是书橱中而非书橱上!更关键者,“拙著”却“屹立”着?莫非自己以前对这两个词误解了?少不得又是一番咬文嚼字。

  《现代汉语词典》:“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屹立不动。”

  “拙:①笨。②谦辞,称自己的(文章、见解)拙著、拙作、拙见。”

  那么,“屹立着部分拙著”,就可以理解为“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部分我自己的笨拙的著作”,我这些著作虽笨却是坚定不可动摇的,无论别人怎么看,它都会屹立不动?“屹立”与“拙著”是否前后矛盾?前面自我称颂而末尾却谦虚如此?

  此图文的作者是位大大的语文名师,他是不会不知道这两个词的含义的。如此,我只能理解为这个名师,虽使用了“拙著”二字,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著作“拙”,而是认为自己的著作会像山峰一样屹立不动的。

  我不认识上述专家与名师,没有当面聆听过其教诲,也没拜读过那“屹立着”的“部分拙著”,按理不应该说三道四的,然他们毕竟是语文名师,所以,我只能排除掉误用的可能,而认定其是在完全理解这些词语的基础上使用它们的。仅仅从“感谢聆听”与“屹立着部分拙著”上,我初步断定他们面对听众与读者时,是十分傲慢的。

  我曾在中学教过书,也认识两位真正的语文名师,不过,他们与当下的一些名师不同,都十分谦虚。记得二十多年前曾和于漪老师一起开会,谈起一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从小到大,你是最尊重我们的老师。”老实说,我不是一名太称职的老师,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顶多居于年级中游,但这句话令我十分感动,有感而发,我写了篇《尊重不易》,蒙编辑不弃,曾经刊发在《杂文报》上。于老师听后,便要这篇文章看。我回家后,复印了一份寄给她。一位名满天下的老师,而如此重视一个刚教書没几年的人之体会,这大约是“感谢聆听”者很难理解的吧?

  曾有幸在方仁工先生掌舵的市北中学任教。虽做了校长,他还一直坚持上课。一次,他来到教研组,问我孔子一句话的出处。我答“不知”。他马上转身去图书馆,查好后告诉我该句在《论语》的某章某节。方仁工先生誉满上海矣,却仍然谦虚好学如此,能不令人感动吗?

  若论名,于漪老师与已经仙逝的方仁工先生的名气,要远远超过上述两位。然我不能想象,“感谢聆听”和“屹立着部分拙著”会出现在他们的笔下。

  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两位“名师”与他们的听众、读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吗?我觉得,普通老师唯有与名师平等地对话与交流,方能学习到他们教学与教育经验的精髓。

  而由“拙著”的“屹立”,就又想到我喜爱的知堂作品来。然知堂自己在晚年却认为,自己一生的著述无足称道,唯珍视晚年所译的《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惟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拟定的遗嘱,止庵《〈苦雨斋译丛〉总序》)。

  “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就与“屹立着部分拙著”,两者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