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晚上应该在什么时间睡觉?21点?22点?还是更晚一些的23点?但无论如何,恐怕都不该超过24点——更准确的说法则是零点。如果是一众读书的孩子大家都是零点之后方才入睡的话,大概我们不能不说,这样的作息时间,问题实在是太大了,让人难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担忧。
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近40年的教龄。我深深知道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各级地方政府,评价你办学是不是成功,升学率依然是最为主要的标尺。所以,各地中小学自然会把升学率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为提高升学率而竭尽所能。当然,升学率自然也就成了学校领导——校长的工作重点。至于如何提高升学率,一般而言,普通学校最为常见的路径就是延长学生们的学习时间。为什么?在教学方式不做改变,教学水平一般,教学效率一定的情况下,谁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越多,考试成绩也就越好。
我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的基础教育是相当强的,据说,在业内有所谓“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说法。以我们这个南通下属的县级市为例,每年的高考季,各学校之间比拼的不是升学率,而是本一上线率,是全省高考总分前1000名或者100名中本校考生有几位。为什么?因为大家高考综合上线率几乎都是100%,本一上线率很多学校也已经达到90%上下,甚至更高!不过,对于这样的成绩,早些年我就听说有些知名高校却并不买账,把这称作是“县中模式”,以为这种靠“死楸”——亦即无限延长学习时间取得的成绩,并无法说明更多问题;在这样的模式下产生的高分考生,往往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所以,这些高校对于录取本地的高分考生并不积极。
就我个人来说,我对于本地学校的这种模式,也不欣赏。为什么?因为我以为在这样的模式下,极有可能真的为孩子们赢得了入学的机会,但却牺牲了孩子们的未来——在日后的学习中,他们很有可能出现“学习疲劳”,失去学习的热情与进取的动力。举例说,我身边就有一位熟人的孩子,考取的是一所“985”学校,可入学之后,因为沉迷网络,本科比别人多读了一年——留级一年。我也曾经听说。我儿子入学的那所“211”学校,每年被劝退的学生至少在20~30人。这或许可以说,它反映出在更广大的范围里,同样存在中学阶段“死楸”现象。而这些,恐怕与孩子们的“学习疲劳”——俗称“厌学”情绪存在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高中期间,一天可能长达15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对于他们的成长与健康,恐怕也会产生严重影响。比如說,我侄女读高三期间,就经常到零点以后才入睡,因此她很早就戴上眼镜了。而在某些高中学校,近视率近100%,也是证明。
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多些探索、适当改进,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疲劳战,让我们的孩子尽可能早些结束一天的学习,可以拥有稍多一些的休息时间?
故此,一所学校的学生什么时间睡觉,以及非常直观的健康与否的反映——视力状况,在我看来可以作为我们办学是否成功的一条检验标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