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为俊杰”。目下眼力好的俊杰很是不少,因此愚夫欲在研究其经验的基础上,向同胞传授一些跟风技巧。
先说跟风之大技巧,然后再说小技巧。
说来很简单,这大技巧无非就是顺风,不能戗风、逆风、顶风。一定要背朝风源,顺着风的方向去。一旦风向有变,再及时“转身”。
“跟风”,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固定的立脚点。生性固执者跟不了风。你要认死理,“咬定青山不放松”,那就免谈跟风。
顺风而行,是一种行动,前提是——观风向。变色龙的本事不光是变色,它还有一双凸眼可以360度转动,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一个转另一个不转。其适应环境的变色,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先导的。咱们人类没有那样的好器官,但左顾右盼,总可以的,如小偷那般眼睛滴溜溜转,也学得来。看准了方向,权衡了利弊,再有几分“前瞻”,适时地行动,那就定如不倒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运用观风跟风这“大技巧”还须注意,一定要跟强劲之风。强劲之风,不管它有否破坏力,会不会把人卷到天上去,都要跟随之。跟强劲之风也不要有顾虑,怕被“秋后算账”,风要负全责的,跟风者甚至可以将自己说成受害者,所以,跟风,总是安全的。
小技巧,因在下缺少身體力行,只能谈及一二。
其一,要说过头话。我说的这跟风,不是随大流、人云亦云,而是目的明确、有所“居心”的跟风,因此要跟得漂亮,夺人眼球。此中最有效的一招,就是说“过头话”。话说得顶了天,才有感染力。譬如别人说“最”,你就说“最最最”;别人说好,你就说好得无与伦比、举世无双。说过头话,你不必担心被挑毛病。须知,风头正劲、群情激昂的时候,没人在意你胡吹乱捧,推波助澜、添柴加火倒恰合人意。你放心,顺茬捋狗背上的毛,不会遭狗咬。当然,过头话也须说得好听。不管你怎样虚情假意,说出话来也须让人觉得发自内心;不管你怎样夸大其词,也须让人觉得言之凿凿。
其二,言辞要乖巧。同样一个意思,说得巧,就讨好。其实内涵还是那些,只是换换包装。单纯的鹦鹉学舌,好像很有执行力,就不如将学舌之语说得出人意料、别有洞天。譬如有这样的妙语——“真想事、真做事、敢想事、敢做事”,其实不如就说“敢想敢干”罢了。真假做事,还能判断;“真想事”,他想不想,你能知道?他“真想”的是国家大事,还是偷鸡摸狗,你能知道?不过这么说,确实讨好。还有“全面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这类话。其实“理论体系”四个字就够用了,生造的那些“体系”概念咋个不合理,我就不细说了。再说,文章有新意就很不容易,“体系”是那么好创建的?不过这么说,的确显得阵势好强,规模好大。
其三,出言莫由衷。言不由衷,心口分离,是跟风者必备之基本功。风向是随时变的,若“言必己出”,全无灵活转向,一定跟风不及。有道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得学会看人眼色,投其所好,不能只顾“自说自话”。阴阳两面齐备,才好左右逢迎。譬如某人得势时,大可搜索枯肠、极尽美辞;此人一旦失宠,则应及时转向,立即加入大批判行列,而且最好表现得“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其四,感情要充沛。此乃高级技巧,有心学者须具备一定表演天分。盲目跟风的人群,往往情感胜过理性,“自觉”跟风者则须顺应众人情绪,拿出情怀高尚、慷慨激昂的姿态来。需要时,若能声泪俱下、涕泪横流最好,“激情表演”不可无。若众人将某人斥为仇敌,你应怒不可遏、捶胸顿足,且摆出欲将其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架势来。
我还想说第五项。想了想,这不是技巧,应属于跟风者的“素质”,即是:不怕丢脸皮。跟风,频繁变换面孔,会遭明眼人诟病,甚至引发舆论哗然,因此,脸皮不可太薄。
当然还有一项,更不属于技巧问题,别人教也教不会,也在这里说一说。善于跟风者,看似无个人定见,其实有一项是一成不变的,就是“以我为圆心”。其跟风举动,看似变幻无常,让你眼花缭乱,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即:捞取一己私利。“看风使舵”者,都是有主心骨的。“随风倒柳”,那柳条只管随风起舞,树干还是很有定力的。
话题就此收住。“跟风”是一门学问,或简直是一种生存之道,稀里糊涂被风裹挟或席卷是悲剧,主动自觉、别有所图的跟风则是丧失自我的滑稽表演,在下本不该教习这一套的,然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已后悔不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