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窃贼盯上了一个农夫。农夫每天用驴驮一些蔬菜之类的农产品,去市场出售,早出晚归。这天,他在卖完农产品后,习惯性地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头也不回地牵着驴回家时,两个窃贼轻手轻脚地赶到他的后面。一个窃贼从驴背上把装蔬菜的空框拿下,背到自己肩上,然后解下拴在驴脖子上的绳子,套上自己的脖子,跟着农夫继续前行;另一个抓着驴耳朵,把驴子牵走了。
农夫快要到家时,回过头来,看到自己牵着的,竟然是一个人,大声喝问:你是谁?这厮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你的驴子,你听我说——我是一个很不孝的儿子,对母亲经常粗口相爆,甚至拳脚相加。母亲盛怒之下,乞求上帝惩罚我,让我变成一头驴。没想到上帝真的答应了她的祈求,这可苦了我。后来我妈良心发现,觉得对我的惩罚太重,又祈求上帝,让我还变成人。感谢慈悲的上帝,今天他终于让我又变回来了。——仁慈的主人,现在你能放我回去吗?农夫惊讶不已,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从“驴子变回的”人脖子上拿下套着的绳子,挥挥手,让他走了。
一个盗窃团伙盯上了某居民区的一对退休夫妇。这对夫妇刚退休不久,除了周六和他们不住在一起的儿子一家过来看看,平时基本没有人来客往。独门独院的小别墅,高档汽车,一看便知道属于不缺钱的主儿。某日,老夫妇正在家里看电视,门铃响了。出来一看,来人自称社区工作人員,送来两张电影票,说他们是被摇号抽出的幸运住户,所以,得享馈赠。第二天傍晚,老两口早早吃过晚饭,按时去了电影院,看完电影高高兴兴地回来,却发现门被撬了,家里被翻腾得乱七八糟,能够看得上、方便带走的财物,均被洗劫一空。哪里是送电影票,明摆着的调虎离山。
这两个失窃事件,一个是《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一个是前几天在微信圈里看到的坊间见闻。前者作为一种艺术刻画,窃贼狡猾邪恶,农夫善良轻信,情节离奇夸张到令人难以置信。后者则似乎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版的生活原型,为前者提供现实的印证。
农夫失驴,老人失财,与其说是窃贼狡猾,不如说是他们自己过于轻信。农夫如果不被“人驴互变”的鬼话蒙骗,哪里会轻易放走窃贼?老人如果能对“天上掉下的馅饼”多提几个疑问,哪里会给窃贼以入室之便?失窃之因,首在轻信,轻信,于是受骗,受骗,于是被窃。
还有一类财物的损失,貌似与偷或被窃无关。好友聆聆的爸爸妈妈,一对八十大几的耄耋老人,其中一位还是小学教师退休。二老一次能购回上万块钱的保健品,吃不完就扔,扔了再买。聆聆说,这些保健品的功用多有疑惑,劝他们不要再买、至少等吃完了再买这些东西。老人当时答应,但过后一有热心“朋友”上门或电话兜售,依旧花上万元照买不误,吃不完再扔。畸形发展的保健品市场,其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聆聆爸妈这样的老人。
那个偷驴故事的结尾:后来农夫来到市场,准备重新买一头驴子做生意。突然,他看到了自己那头驴子。他走过去,拍拍,说:“是回家后又打骂母亲,上帝让你又变回去了吧?哼,滚远点,我再也不会上当买你这人变的畜生了。”不要笑这个可怜的农夫,在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的善良之辈,实在不乏其人。
窃之高手,骗之巧舌,既窃且骗,防不胜防。防窃容易防骗难。防骗之迫,甚于防窃。防窃,请自防骗始。


最新评论